董悟輕輕揮動羽扇,微笑著回應:\"父親過譽了。\"

董卓拍了拍董悟的肩膀,期待道:\"若你能文武兼備,我會十分欣慰。\"

田儀見狀,也適時插話:\"公子的智謀使主公得以倖免於難,也是主公的福氣。\"

\"我認為,公子武在這次計劃中展現出的才能,足以媲美一位軍師。\"

董卓贊同地點點頭:\"田主簿說得對,武兒確實具有軍師的潛質。\"

\"既然有軍師之才,主公何不考慮讓公子領軍?\"田儀藉此機會提議。

董卓略感遲疑,西涼軍目前分為四大派系:牛輔、董璜、董越以及外部勢力。他之前將 ** 選定在牛輔和董璜,這些派系與他們關係密切,若讓董悟加入,恐引起他們猜疑,不利於董悟的安全。

環顧四周,只剩下田儀和董悟,他低聲詢問:\"武兒,你有什麼想法?\"

董悟早有準備,立即回答:\"父親,如今孩兒病癒,渴望有所作為,我願意領軍一軍。\"

董卓沉吟片刻,轉向田儀:\"你覺得這可能實現嗎?\"

\"他們的勢力根深蒂固,想要撼動並非易事。\"田儀眉頭緊鎖。

這是董卓心中的顧慮,他曾無奈選擇其他繼任者。董璜起初是他首選,但此人行為散漫,容易受人影響,不適合掌管基業。因此,他選擇了牛輔,將女兒許配給他。牛輔實力不俗,即使沒有他的支援,也能憑藉自身獨特地位吸引少數民族部落效忠,短短几年已建立起與董璜抗衡的力量,且在軍中佔據主導地位。

\"不過主公不必過於憂慮,公子畢竟是您的親生骨肉,只要您開口,他們自然會看到公子的價值並歸順。\"田儀分析。

董卓明白這個道理,但他深知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對兒子的安危仍存顧慮。他思考許久,說:\"武兒,你確定嗎?前方路途並不平坦!\"

董悟堅定地點頭:\"父親請放心,孩兒心意已決,請父親成全。\"

董卓見狀,只能長嘆一聲:\"罷了,既然你堅持,為父豈有拒絕的道理。\"但他補充道,\"此事還需等待呂布真正投奔後方可決定。\"

望著董悟,董卓眼神中流露出滿意的神色,心中滿是對兒子的驕傲。

......

時光流逝,陽光逐漸升高,他們已經在等待了整整三個時辰。

\"公子,呂布真的會來投奔我們嗎?\"一名小校忍不住問道。

\"他會的。\"董悟信心滿滿地回答。

他堅信呂布會向自已投誠。

因為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除非這個世界自始至終就與他所熟知的世界截然不同。

所以此事不可能,他對此深信不疑,歷史在他之前從未改變,若要變化也只會發生在他的時代之後。

李肅見機會來臨,心中暗自欣喜。

“主公,末將自信能說服呂布,依末將看來,公子可能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夠周到,因此讓呂布有所顧慮,所以遲遲未有投奔。”

李肅嚴肅地陳述。

“哦?”董卓眼神一亮:“李校尉能否詳述一下?”

聽到這話,董悟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

李肅真是不死心,如果他是真心效忠董卓,或許他會考慮讓給他這個機會。

然而李肅並非忠貞之臣,而是個善於搖擺不定、口蜜腹劍之人。

若非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他早就當場除掉這個隱患。

“哦,李校尉這是質疑本公子的能力嗎?”董悟冷笑道。

李肅聞言,面色凝固,連忙解釋:“不敢,公子誤會了。”

“誤會?”董悟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此刻正是個好時機,雖不能置其於死地,但至少能讓李肅遠離西涼軍。

“不如你和本公子賭一場如何?”董悟提議。

“ ** ?”眾人面露疑惑,不明白董悟為何突然提出這個話題。

董卓也滿是好奇。

李肅不過是個小小的校尉,而公子的身份尊貴無比,竟然提出與一個小校尉 ** ,這在他們聽來簡直是前所未聞。

董卓認為此舉有損公子威嚴,正準備阻止,卻被田儀攔住。

“主公,公子武定有他的考量,不妨在此觀戰。”田儀勸道。

董卓遲疑片刻,覺得田儀說得有道理,於是重新坐下。

“公子身份高貴,與我等小校尉 ** 有失體面。”李肅心想,但他明白,若是答應,那便是以下犯上,即使贏了也無法得到任何實質利益。

董悟自然清楚李肅的擔憂,於是開口道:“今日參與 ** 者,不論身份高低。”

“贏者,升任校尉!”

“輸者,自行離去!”

“你們敢挑戰嗎?”董悟話音剛落,席間眾人情緒激昂,他們沒想到董悟竟用官位做賭注,怎能不讓他們振奮。

“主公,您意下如何?”李肅轉向董卓詢問。

董卓見此情景,不禁微笑點頭:“按我兒的意思辦。”

董卓此言一出,眾校尉更是熱血沸騰,特別是李肅。

東漢時期,武將地位最高的三個職位分別是將軍、中郎將和校尉。在那個時代,校尉已接近後世將軍的地位,雖級別略低,但實則相當於將軍。

李肅躍躍欲試,因為他確信公子武無法說服呂布。對於一個陌生人許下的承諾,無人會當真,而他李肅不同,既是呂布的同鄉,又是好友,憑藉這份關係,他的成功率遠超董悟這個外來者。

經過深思熟慮,李肅起身拱手道:“末將願意接受這場 ** !”

“很好!”董悟冷笑,他看著李肅,心中暗想這傢伙自視甚高,其實不堪一擊,輕易就落入了他的圈套。

然而,董悟表面上不動聲色。

“好,還有其他人嗎?”

其他小校都不敢冒險,他們缺乏李肅那樣的自信,而且他們身上的官職是經過多年的拼搏才得來的,不願輕易失去。

“既然無人應戰,那這一局就由我和李校尉兩人對決。”董悟淡淡地掃視了一眼李肅,沉聲道:“希望你別後悔!”

“一個時辰後,如果呂布前來,我就贏了!”

“若他不來,那李肅你將晉升為校尉!”

李肅暗自竊喜,這場較量他穩操勝券!一根根計時的香點燃又換下,再過一根,他就將贏得這場 ** 。

李肅內心狂喜,看來他的好運並未消退,竟有如此好事降臨。

身後的小校們此刻有些懊悔,剛才怎麼沒跟隨李肅一起下注。

香很快就燒完了,只剩最後兩柱!

“屬下李肅,感謝公子給予這次機會!”

李肅開始得意忘形,得意之人往往易變得輕浮。

他完全沒有察覺董卓此刻的眼神,對他來說,這就是期待的結果,即使呂布晚來,他在西涼軍的地位也已達到頂峰。

然而,呂布能在限定時間內出現更好。

“快看!”

田儀站在最前面,踮起腳尖,急切地遙望遠方,終於有所發現。大家順著他的手指望去。

只見遠處塵土飛揚,數百騎兵疾馳而來,領頭的正是呂布無疑。

“哈哈,呂布來了!”

“公子贏了!”

在這群人中,除了董卓關心董悟的勝負,田儀的關心程度最高。他是董卓的心腹,對董卓忠心耿耿。

此刻見到呂布現身,田儀激動不已。

“公子,呂布來了,我們贏了。”

“嗯。”董悟點頭回應,目光熾熱地凝視遠方的呂布。

而李肅則顯得有些慌亂,這與他的預期完全不同。按他的推測,呂布不應該輕易相信一個陌生人!

然而,呂布的出現卻打破了李肅的幻想。

這不可能……

不可能……

然而事實擺在眼前,呂布確實領頭,胯下的赤兔馬也是昨日董悟帶走的坐騎。他或許過高估計了呂布,呂布似乎能追隨任何人!

董悟看向李肅:“願賭服輸!”

李肅深吸一口氣,解下腰間的印綬,遞了過去。“給你!”

隨後,他卸下盔甲,失落地下了城牆。

董卓走到董悟身邊,問道:“你為什麼要針對一個小校官?”

“這個人品低劣,留在軍中只會帶來麻煩!”董悟冷冷地說。

“哦,是這樣嗎?”董卓眯起眼睛,略顯質疑。

“孩兒相信自已的判斷,如今父親剛剛執掌洛陽和朝政,我認為謹慎行事更為妥當。”董悟解釋道。

董卓滿意地點點頭,他很欣賞兒子這種理智的態度,這和他一樣,不會盲目信任他人。

“好吧,隨你!”

“走,跟我一起去迎接呂布!”董卓微笑道。

“遵命!”

董卓走在前面,董悟緊隨其後。

呂布見到董卓父子,立即翻身下馬,一個滑鏟,雙膝跪在董卓面前。

“孩兒呂奉先,拜見父親大人和大哥!”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所有人都感到一陣眩暈,他們瞪大眼睛,滿面難以置信。

“這呂布居然稱董卓為父親,我沒聽錯吧?”

董悟心中也是一陣震動,他沒想到呂布認義父的速度如此之快,手段乾脆利落。

董卓面對呂布的舉動也有些意外,他突然多了個兒子,實在出乎意料。

宴會結束後,由於時間緊迫,董卓並未為呂布安排府邸,呂布只好暫時寄居於前將軍府內。儘管呂布年紀略長於董悟,但他對董悟的態度卻顯得異常熱絡,稱呼董悟為大哥,這讓董悟有些招架不住,只能勉強應對。

而呂布似乎並未察覺到董悟的不適,始終陪伴在側,彷彿相見恨晚。他對董悟道:“大哥,你的才華令我敬佩。”

董悟也不確定呂布是真的醉了還是演技精湛,但這並不重要。他向呂布提出了請求:“奉先,若你真視我為兄長,能否幫我找兩個人?”

“哪兩個人?”呂布疑惑地詢問。

“張遼與高順。”董悟直截了當地說出這兩個名字。

呂布一時愕然,他從未聽說過這兩個名字,為何董悟會提出這樣的要求?然而,既然董悟提出來了,他也不願拒絕,答道:“可以,如果我軍中有這二人,必定送到大哥身邊!”

然而,董悟聽到這話後,眉宇間不禁皺起,總覺得有些不對勁。

然而,究竟是哪裡不對勁呢?他們倆明明應該是呂布手下的勇猛將領,難道呂布會不清楚嗎?難道呂布是故意裝瘋賣傻,不願透露他們的資訊?既然呂布不願意公開,董悟也不會勉強,以免破壞了現有的關係。

安排好呂布後,走在返回自已小院的路上,董悟總覺得有些異樣。突然,他的腦子靈光一閃:“對啊,現在這個時代,呂布怎麼可能認識張遼和高順呢?”

想到這裡,董悟趕緊回到自已的房間。點亮油燈,研磨好墨水,雖然書法不算精通,但做些簡單的記錄還是沒問題的。他開始努力回想之前讀過的史書內容。

隱約記得,張遼是在中平五年三月,丁原接替幷州刺史張懿後,因其武藝超群而被招為從事。後來,大將軍何進需要人手,丁原派遣張遼去京城協助。成為何進的手下後,他又被派往河北對抗宦官。然而,何進被殺,袁紹率軍攻入皇宮,何進的部下大部分被董卓收納。

想到這裡,董悟頓時興奮起來:“如果張遼真的被董卓收編,只要我向父親申請調動令,就能把他爭取過來。”

“而且現在無主的張遼,正是招募的好時機!”他心想,“如果能招攬到張遼為已所用,我的勢力必將增強,爭奪西涼軍也會更有把握。”

“太棒了!”董悟激動地握緊拳頭,沒想到招攬五子良將之一竟如此輕鬆。

關於高順,史書上的記載並不多,出身神秘。既然呂布都不瞭解這個人,那他很可能不在呂布的陣營裡。董悟整理著自已的思緒:

“高順給人的印象是品行端正,嚴肅認真,不嗜酒,嚴於律已。”這樣的特質表明他受過良好的教育,只有世家子弟才能具備。“而且八百陷陣營是他一手建立的私兵,裝備精良,說明財力雄厚,非一般小家族能比。”

“我記得呂布逃離長安時,只有數百騎兵,而高順卻帶著整整八百重灌步兵,所以陷陣營不可能在長安組建。”同樣,高順也不可能在呂布逃離前就歸順,“因為呂布那時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撐八百人的隊伍。”

“因此,陷陣營和高順都是呂布逃離之後的事情。”董悟心想,像高順這樣的良將,呂布不識貨,對他來說卻是寶貝。

董悟回憶起呂布的逃亡歷程:“呂布第一次是因刺殺董卓而被李傕、郭汜驅逐出長安。”他的思緒畫出一條線,從長安向東南延伸。

“第二次逃亡,他向東南方向逃,到了武關時,遭到袁術的拒絕。”紙上快速寫下了“武關”二字,緊接著又是一條線指向東方。

“到達洛陽後,他北渡黃河,投奔袁紹於冀州。”在這裡,他協助袁紹擊敗了黑山軍。“事成後,他要求袁紹增兵,袁紹不允,於是他南渡黃河至河內。”這次,董悟停下了思緒,不再描繪線。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荒蕪末日

鼬獾子鱗

當我中了500萬後

諾子呀

媽媽的世界

秋紅印

諸天影視冒險,從截胡小龍女開始

隨心隨性的果凍

天上掉下個謝系統

菜刀plus

偏愛招惹

木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