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我……\"

握著手中的漢紙,司馬朗內心激盪。他清楚這物品的價值,只要解決造紙和墨水的問題,它必將成為劃時代的產物,不僅將革新天下,甚至能引領司馬家族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司馬朗抬頭凝視董悟,眼中泛著淚光。這是他的機會,如果抓住此機遇,司馬家的命運可能逆轉。

\"主公。\"

\"這是給你們司馬家的見面禮,從今以後,司馬家族將是武莊的印刷部門,而你,司馬伯達,將成為負責人。\"董悟說道。

\"多謝主公。\"

司馬朗感激涕零。

\"不必謝我,我只希望你們司馬家不負我所望。\"董悟拍了拍司馬朗的肩膀,補充道:\"我不喜歡獨佔,但初期階段,我需要你們壟斷。\"

司馬朗明白董悟的意思,他們家族已經領先一步,壟斷這項技術是理所應當的。

此刻,司馬朗終於理解了為何衛覬會有那樣的失態。

\"好了,你也去準備吧,需要什麼,告訴李儒。\"

\"是,我這就告退。\"

\"嗯,關於簡化字,稍後我會派人送去。\"

\"遵命!\"

...

司馬朗離開後,李儒和賈詡走進來。

\"主公,就這樣給他們了?\"李儒驚訝地問道。

\"是的,因為我們沒有精力,只能依賴他們。\"董悟回答。

\"哎!\"

李儒搖搖頭,惋惜道:\"太可惜了。\"

李儒出身西涼貧寒家庭,背後並無世家背景,如果不是厚著臉皮四處借書,他不會有今日的成就。賈詡也好不到哪兒去,甚至臉皮比李儒還要厚,曾冒充西涼段家遠親,在小家族那裡借閱了不少書籍。

這些技術都需要人力操作,如果沒有這個機會,他們倆恐怕早有爭鬥。

對了,逢紀呢?\"董悟詢問道。

\"回稟主公,他已經在外面等候了。\"李儒回應。

董悟看向賈詡,問道:\"我交待你的事情辦得怎麼樣了?\"

根據衛覬和司馬朗的情況,賈詡猜測主公問的是那件事,於是回答道:\"已按照主公的指示準備妥當,現在就在後院。\"

\"很好,你們辦事讓我放心。\"

\"請逢紀到後院來。\"

\"遵命!\"

...

片刻後,逢紀來到後院,見到董悟後立即上前拜見。

\"主公!\"

\"這裡無需多禮!\"董悟示意逢紀起身,接著說:\"這次找你過來,有一件事情需要處理。\"

逢紀與司馬朗不同,他是袁紹的真正部下,如果讓他掌握核心技術,一旦透露給袁紹,只會給自已帶來麻煩。因此,董悟目前還不想讓他接觸核心,但輔助工作還是可以的。

\"你看這些物品如何?\"董悟問道。

儘管逢紀不滿董悟將他全家帶走,但在這種情況下,他也只能低頭。況且如今他被前任主公通緝,即使返回也是死路一條。

他順著董悟的手勢看去,道路 ** 堆積著一堆類似細沙的東西。

\"主公這是要裝飾庭院嗎?\"

董悟引入這些細沙,除了用於庭院裝飾,逢紀實在想不出其他用途。

\"主公,水來了。\"

李儒端著一瓢清水走到董悟面前。

董悟接過水瓢,微笑著說:“不為別的,只是讓你們看看我家主公的變戲法技術。”

賈詡故意裝作驚訝:“哦,沒想到主公還有這門才藝。”

逢紀聽了,一時無言以對,新任主公回到府中後彷彿換了個人。

“呵呵……逢紀,你看這個。”

董悟說著,抓起賈詡製作的簡易水泥,加了點水,揉捏幾下,瞬間一個大拇指大小的橢圓球出現在他手中。

逢紀心中暗驚:這麼大個人了,主公怎麼還玩起了泥土?

“好了,我們在這裡稍等片刻,去旁邊喝點小酒吧。”

等待了半個時辰,董悟只談論些瑣碎家常,彷彿變成了村裡的老婦人,如果不是因為董悟的身份,逢紀真想趕緊離開。

“好了,閒話少說,該開始正事了!”

董悟起身,拿起曬乾的水泥球,笑道:“逢紀,接住!”

逢紀急忙接住,一臉疑惑地看著董悟,不明白他的意圖。

為什麼要丟泥球?

是要一起玩泥巴嗎?

突然,逢紀感覺到手中的泥球有些異樣。

“變硬了?”

“竟然變硬了?”

“這怎麼可能?”

他仔細檢查手中的泥球,發現原本柔軟的泥團如今堅硬如鐵。

“這……這是……”

逢紀一臉震驚,這種效果簡直神奇。

“怎麼樣,用這個東西來建城牆、房屋或道路如何?”董悟得意地問道。

“妙極了,妙極了!”逢紀連聲稱讚,“主公,這是何物,竟能將砂石變為堅石?”

“呵呵……這就是水泥!”

“水泥!”

逢紀更加困惑,他從未聽過這個詞,但顯然這不是尋常之物,於是他急切地問道:“主公,你說這東西能用來建造城牆、房屋和道路?”

董悟笑道:“沒錯,你可以把它看作一種黏合劑,就像糯米石灰的升級版。”

聽到董悟的解釋,逢紀眼前一亮,這意味著這東西可以替代糯米石灰,用於建造堅固的城堡和耐用的道路。

“我讓你來,是要你負責修路。”

“修路?”

“沒錯,修幾條連線周邊縣城直達長安的直道!”董悟繼續道。

“可是主公,修路需要大量人力啊!”

“我知道,這些你不必擔憂,我會負責,你只需監督工程就行!”

逢紀深吸一口氣,凝視著手中的水泥,心中暗想:如果真能像手中的小球一樣,杜陵、長陵、陽陵等地十幾個小縣就能緊密相連,任何一處受到攻擊,其他地方都能迅速支援。而且這些直道還能強化長安周邊十幾座縣城間的聯絡,這無疑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大事。

更重要的是,一旦直道建成,長安將固若金湯。

“主公請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逢紀抱拳保證。

“嗯!”董悟滿意地點點頭。

“你現在是武莊建設處處長,負責長安附近的直道建設。等這裡完成後,我計劃連線西域,促進兩地的商業交流,同時還要修建幾條直道貫穿關中的各個地區。”

董悟的話語讓逢紀感到震撼,將關中連線起來,無論是軍事、經濟、農業還是民眾都將受益匪淺,甚至可能影響整個天下格局。

逢紀望向董悟,讚許道:“果然非同凡響。”若換作袁紹,絕不會有這般魄力。董悟敢於如此行事,是因為他收納了大量的流民,即使分配土地,仍有新來者未能分到。而且退守關中後,大量士兵閒置,不能讓他們每日無所事事地待在軍營裡。更重要的是,董悟目前採用精英策略,對這類雜兵,戰時才臨時徵召。他手中土地不能全數分配,否則後續撫卹金和獎賞如何處理?因此,多餘的勞動力不如用於建設。

要擊敗各方諸侯,較量的不僅僅是軍事實力,還有經濟實力和其他方面。關中與他地相比,天然具備優勢——相對安定,沒有黃巾之亂,也沒有諸侯割據。關東、江南、江東等地將成為諸侯們的戰場,而西涼軍則趁此機會穩定發展。待關東局勢漸穩,便從函谷關出兵,輕鬆收穫成果。現在董悟首要任務是發展經濟,消除內部隱患。

昨晚與呂布飲酒時,他已察覺司徒王允與呂布暗中勾結,計謀即將浮出水面。“主公,如果沒有其他安排,那麼屬下這就去籌備!”董悟說道。

“嗯,去吧!”董悟揮手示意逢紀離開。

逢紀離去後,董悟轉向賈詡:“文和,水泥的事就交給你了,記住配方不能外洩。”賈詡恭敬回應:“主公放心,文和明白。”

水泥一旦公開,實為驚世之物,任何諸侯掌握它都可能引起動盪,因此賈詡對此極為謹慎,保密工作一絲不苟。“這樣我就放心了。”董悟鬆了口氣,因為水泥是他最大的秘密,必須嚴防洩露。

“這裡的事就拜託你們了,我還要去蔡府一趟。對了,差點忘記,讓逢紀先修築武莊到長安城的直道,來回一個時辰多,太浪費時間了!”董悟補充道。

“遵命!”……

長安蔡府內。

“老爺,軍師中郎將來拜訪。”管家通報。

“女婿?”蔡邕大感意外。

“快請他進來。”蔡邕連忙吩咐。

很快,管家引領董悟步入客廳。

“見過岳父大人!”董悟行禮。

“哈哈哈,快坐下,賢婿,我還以為你得過段時間才會來訪呢!”蔡邕笑道。

“岳父大人,我這不是想念您嗎?”董悟笑道。

“我這就叫女兒過來。”蔡邕答道。

“岳父大人,不急。我今日來訪,是想再和您商議些事情。”董悟微笑道。

“哦?找我有什麼事?”蔡邕好奇地詢問。

董悟立刻開口:“是的,岳父大人。”

“你說吧,找我有何事?”蔡邕興趣盎然地問。

董悟微笑著,接著認真地說:“岳父蔡家乃儒家宗師,也是學子們的楷模。小婿懇請岳父大人協助推廣教育,建立學堂。”

蔡邕眉峰微挑,陷入思考,片刻後搖頭道:“賢婿,雖然老夫也希望為學子們盡一份力,但這事恐怕難以普及啊!”

“自古以來,大漢多位英明君主都在此事上栽了跟頭。建立學堂,無疑會讓西涼軍負擔加重。”

蔡邕身為名士,深知天下學子九成九無法得到正規教育。建立學堂雖初衷良好,但在現有條件下,只會拖累西涼軍的發展。

“岳父大人,這點您無需擔憂。我已經做好周全的準備。”董悟解釋道。

“女婿過來,只是想詢問岳父,您是否願意成為這天下學府,乃至天下學子的導師。”董悟開口道。

蔡邕沉吟許久,抬起眼眸,凝視著董悟:“賢婿,能否告知老夫你的打算?”

“小婿已備好書籍。”董悟平靜地回答。

“書籍?”蔡邕眉頭微蹙,這是興辦學校的基礎,歷朝歷代的 ** 都曾在此處栽過跟頭。

他知道,女兒的丈夫所準備的書籍肯定不少,但面對廣袤的天下,哪怕書籍再多,對眾多縣邑來說也猶如杯水車薪。僅以關中為例,數千甚至上萬所學堂,那些書籍遠遠不夠。

“賢婿,天下學院之事非同兒戲,容不得半點疏忽。我知道你在洛陽蒐集了不少書籍,但這還不夠。”蔡邕提醒道。

“小婿明白,目前我並未打算在關中全面推廣。”董悟解釋道。

聽到這話,蔡邕心情舒緩,這個女婿的智慧遠超他的預料。

“那麼,你打算怎麼做呢?”蔡邕問道。

董悟望向一旁的管家:“麻煩你把筆墨紙硯拿過來。”

“遵命!”管家應聲離去,很快帶著文房四寶回來。董悟接過,鋪開紙張,繼續道:“這裡是長安,周圍有杜陵、長陵……池陽等十多個縣,我打算先在這十幾個縣進行試點。”

“試點?”蔡邕聞言,目光一亮。

試點意味著投入相對較小,若效果理想,再逐步擴大;若效果不佳,則可及時調整。而且,十幾座縣城,即使以杜陵為例,最多四五所學堂,長安可能有十個,加起來也不過數十所,對全域性影響有限。

“這個想法不錯,賢婿,你準備得怎麼樣了?”蔡邕詢問。

董悟笑道:“小婿已萬事俱備,只要岳父肯擔任這學府的院長,便可開始實施。”

“此事沒問題,但我想知道你的具體計劃。”蔡邕追問。

“建設學府,選址不成問題,教師方面,有了岳父坐鎮,也無需擔憂。唯一的難題在於書籍。”

“不過這個問題,大約一個月後就能解決。”

“一個月內?”蔡邕心中疑惑,怎麼可能在一月之內解決?難道是在 ** ?

然而,看著董悟胸有成竹的表情,他又覺得可能性不大。

董悟明白蔡邕對此持懷疑態度,畢竟書籍的問題連許多 ** 都頭疼。

“我已將衛家最新的造紙技術傳授給他們,不出半月,他們就能生產出適合印刷的紙張。”

“司馬家那邊,我提供了最新的活字印刷術,以他們的能力,我相信很快就能完成。”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反派大佬的修仙之路

皎皎若水月

總有相逢時

古桐木

蜘蛛先生也要勵志

ॱଳ͘

甄嬛傳:雲邊姝色

賦雪謠

海上日常:粉色海豚帶崽求接生

星光浩瀚

規則怪談:我能淨化一切

04的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