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他從墨家的‘兼愛非攻’中汲取了平等與博愛的理念,從道家的‘無為而治’中領悟到了順應自然、不過度干預的治理之道。這些相容幷蓄的思想,為他後來提出法家思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孩子們聽後紛紛點頭,對韓非子的學識表示由衷的欽佩。他們被這位古代思想家的博學和智慧所折服,也對那個時代的學術氛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影像繼續變換,展現了韓非子在求學過程中的一些趣事和挫折。他曾在夜深人靜時,獨自一人在書房中苦讀,為了一個難題而徹夜難眠;他也曾在與同窗的辯論中,據理力爭,毫不退讓,展現出他敏銳的思維和堅定的立場。

這些生動的場景,讓孩子們更加深入地瞭解了韓非子的性格和求學經歷。

李明繼續說道:

“韓非子的求學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他也曾遇到過許多困難和挫折。但正是這些經歷,磨練了他的意志,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已的法治理念。他深知,只有透過法治,才能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國家的長治久安。”

孩子們被李明的話語所感染,他們彷彿看到了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也感受到了韓非子為法治理念而奮鬥的堅定信念。

見關於韓非子的成長曆程已講述得差不多了,李明心神逐漸安定下來,隨後他緩緩地開口問道:

“孩子們,你們已經瞭解了韓非子理念的形成過程,那麼,有沒有對他的理念產生濃厚的興趣呢?”

李明並未急於利用宮殿的核心力量進行選擇。他想要先了解在場孩子們的真實想法,然後再從那些對韓非子理念有所感觸的孩子中,挑選出最適合成為韓非子學生的人選。

聽到李明的問題,十個孩子陷入了沉思。李明並不著急,他輕輕地品了一口茶,給予孩子們足夠的思考時間。畢竟,這是關乎他們一生命運的重大選擇,自然需要深思熟慮。

在眾多的孩子中,李明對趙政格外關注。因為在原本的歷史軌跡中,趙政曾是韓非子的師弟李斯的直屬上司,他們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牽扯甚多。

似乎是察覺到了李明的注視,趙政抬起頭與他對視了一眼。在那一瞬間,他彷彿明白了李明心中的想法,於是輕聲說道:

“既然在我的時代有可能會遇到韓非子,那麼我就不必急於做出選擇。我想,其中的原因您應該能理解吧?”

雖然趙政的語氣中帶著些許疑問,但李明卻從他的眼神中讀出了堅定和自信。他似乎已經明確了自已的想法,並且預見到自已未來與韓非子之間的交集。這份敏銳和睿智讓李明不禁刮目相看。

李明在心中暗自感慨:不愧是傳說中的千古一帝,在如此年幼的時候就已經展現出了非凡的心智和洞察力。他輕輕地搖了搖頭,將思緒拉回到現實,目光轉向其他孩子們。

此時,其他孩子似乎也受到了趙政話語的啟發,紛紛開始表達自已的看法。只聽朱祁鎮、楊廣、愛新覺羅·弘曆、朱棣、李隆基、劉徹等孩子異口同聲地說道:

“大人,我們認為我們並不需要韓非子的教導。”

聽到他們所說,李明好奇的看向了他們,見李明看向自已,一個接一個的說道:

朱祁鎮緩緩開口說道:

“大人,我尊重韓非子的理念,但在我看來,治國理政之道需因時而異、因地制宜。韓非子的法家思想雖嚴謹有力,但在我所處的時代,我更傾向於儒家之仁愛,以德治國,方能長治久安。”

楊廣則流露出他獨特的霸氣:

“韓非子的理念,確實有其獨到之處,但我更相信權力和威嚴。法律固然重要,但強有力的統治和高效的行政手段,才是我所追求的。”

愛新覺羅·弘曆,這位大清的皇子,他溫文爾雅地說道:

“韓非子的法家思想對於國家的穩定和秩序無疑有著重要作用,但在我所生活的環境中,我更注重文化的傳承和民族的團結。我相信,以文化為紐帶,能夠更長久地維繫一個國家的繁榮。”

朱棣的他眼中閃爍著野心的光芒:

“韓非子的理念我雖認同,但在我看來,一個君主更需具備開疆拓土的魄力和膽識。法治之內,亦需有足夠的武力和智慧來應對各種挑戰。”

李隆基沉思片刻後說道:

“韓非子的法家思想,確實有其獨特之處。但在我所生活的時代,我更看重的是人民的福祉和社會的繁榮。我相信,以民為本、注重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才是國家昌盛之道。”

劉徹冷靜地分析道:

“韓非子的理念對於國家的治理確實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我認為,在強調法治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人心的向背。一個君主,必須懂得如何運用權力和智慧來贏得民心。”

聽到這樣的回答,李明心中已然是明白了他們的所思所想。

然後,他的目光轉向了之前一直沉默不語的趙桓、趙佶和李煜三人。

見李明投來詢問的目光,趙桓、趙佶和李煜相互對視了一眼,隨後由趙桓作為代表,向前一步,神色認真地說道:

“大人,我們三人對韓非子的法家思想深感興趣。在我們所處的時代,雖然儒家思想佔據主流,但我們也看到了法治的重要性。韓非子的理念對於我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學術上的啟迪,更是一種治國理政的新思路。”

趙佶接著說道:

“是的,大人。我們認為,如果能夠得到韓非子的親自教導,對於我們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必將有著不可估量的幫助。我們渴望學習他如何運用法律來約束人們的行為,如何維護社會秩序和國家安定。”

李煜也點頭附和道:

“正是如此,大人。韓非子的思想深邃而獨特,我們希望能夠深入瞭解並學習他的法家思想,以期在未來的道路上,能夠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

聽到這裡,李明不由得點了點頭,對於這三個孩子的想法表示贊同。他看了一眼其他幾個孩子,發現他們並沒有反駁的意思,於是便開口問道:

“那麼,你們其他人呢?對於趙桓、趙佶和李煜的想法,你們有什麼看法?”

幾人對視了一眼之後,朱祁鎮作為代表站了出來,他說道:

“大人,我們並不是不認可韓非子的思想,只是我們認為,在我們所處的時代和環境下,儒家思想更加適合我們的需求。當然,我們也尊重趙桓、趙佶和李煜的選擇,並希望他們能夠在韓非子的教導下,取得更大的成就。”

其他幾個孩子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朱祁鎮的說法。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皇子:邊關簽到百年,世上再無仙

山河有色

1999年地球保衛戰老兵日記

我為ai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