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環視了一圈在場的孩子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他明白,這些孩子不是普通的學生,他們來自華國曆史的各個朝代,每一個都是豪門望族的精英,後來都是當上了帝王的存在,甚至做到了留名青史。

而現在,他們的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歷史的尊重。

他知道,對於這群特殊的學生,講解韓非子的事蹟,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敘述,而需要深入到歷史的細節中去,讓他們真正理解這位法家大師的思想和歷程。

“孩子們。”

李明的聲音在寬敞的大殿中迴盪,帶著一種莊重的儀式感:

“接下來,我要為你們詳細講解韓非子的主要事蹟。他不僅是法家學派的傑出代表,更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影響力的思想家。”

說著,李明一揮手,只見虛擬影像如同畫卷般緩緩展開,彷彿時光倒流,將韓非子的一生生動地呈現在孩子們面前。

在宮殿的宏大影像前,李明開始了他的講述,伴隨著虛擬影像的生動展現,韓非子的故事被賦予了新的生命。

“孩子們,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出身於韓國王室的韓非子。他,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並非我們所想象的那種嬌生慣養的貴族子弟。”

影像中,五歲的韓非子坐在明亮的書房裡,小小的身影被書本和筆墨圍繞。他聚精會神地閱讀著古籍,那種對知識的渴望,彷彿能從螢幕中溢位來。

“你們知道嗎?韓非子在五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研讀商、管之書和孫、吳之書了。”

李明指著影像中的韓非子,語氣中充滿了讚賞:

“他不僅深入研讀古籍,更是廣泛涉獵各種雜書,不斷拓寬自已的知識面。這種對知識的熱愛和追求,為他日後的法家思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影像變換,十五歲的韓非子站在城牆上,遠眺著戰火紛飛的國土。秦將白起率兵攻韓,一舉攻取五十城,這場浩劫深深觸動了年輕的韓非子。他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彷彿已經下定決心要透過法治來拯救國家。

“這個時候的韓非子,看到了國家的脆弱和混亂,也看到了法治的重要性。”

李明解釋道:

“他開始嘗試上書給韓王,提出自已的治國理念。雖然他的建議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但他並沒有放棄。”

影像中,韓非子一次次滿懷希望地走進王宮,卻又一次次失望而歸。然而,他的眼神中始終閃爍著不屈的光芒,那種對國家和民族的憂慮深深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韓非子埋頭著述,透過文字來傳達自已的思想。”

李明繼續說道:

“他的文字犀利而深刻,直指人心。他強調法治在維護社會秩序和保障國家安定中的重要作用,這些思想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影像再次變換,二十三歲的韓非子揹著行囊踏上了求學之路。他來到了荀子的學堂,與同學們一起探討學問、交流思想。在那裡,他學習了“帝王之術”,對如何治理國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時,他也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李斯等人。他們一起探討如何運用法律來約束人們的行為、維護社會秩序和國家安定。

“在荀子門下學習的經歷對韓非子來說意義重大。”

李明感慨道:

“他不僅深化了對法家思想的理解,還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一起探討和實踐法家理念,為韓非子後來提出完整的法家思想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影像的推進,孩子們彷彿穿越時空般看到了那個時代的學術氛圍和思想家們的追求。他們看到了韓非子與李斯等人的激烈辯論;看到了他們在學堂上各抒已見、相互啟發的場面;也看到了他們對學問的渴求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趙政突然舉手問道:

“請問大人……你剛才說的荀子……是不是就是我所知道的那個法家的荀子?”

趙政的問題讓原本正在思索著韓非子情況的眾人注意力瞬間都轉移到了他這裡,而他的問話,也讓李明驚訝不已,他沒想到,這個時候的趙政,居然已經知道荀子的存在了,原本他以為,趙政需要像歷史上那樣,在繼位之後,才有可能瞭解到荀子。

但現在看來,似乎提前瞭解到也沒什麼壞處,畢竟,原本的歷史中,他們主要活動的區域相距甚遠,彼此之間的理念,也只是在原本的歷史上透過韓非,得以接觸。

於是,李明便點了點頭,輕聲說道:

“使得,正如同你所想的那樣,這位荀子,就是你所知道的荀子,不過,關於他的事情,稍後我會給大家講述,趙政你先別急。”

趙政聞言,默默地坐在了他的位置上,一時間不知道在想什麼。

見趙政聽從了自已的意見,李明便又繼續講解。

隨即手輕輕的一揮,一幅幅精美的虛擬影像在孩子們面前展開,彷彿將他們帶入了那個遙遠的時代。

“孩子們,你們現在看到的,就是韓非子的少年時期。”

李明指著影像中的韓非子說道。影像中,一個英俊瀟灑的少年正端坐在書桌前,聚精會神地閱讀著古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知識的渴望和對世事的敏銳洞察。

隨著影像的推進,孩子們看到了韓非子孜孜不倦求學的場景。他深入研讀了各種古籍,不僅限於本國的文獻,還廣泛涉獵了其他國家的經典。他的學習態度認真而嚴謹,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仔細揣摩,力求領悟其中的深意。

趙佶好奇地問道:

“韓非子都學了哪些學問呢?”

李明微笑著解答:

“韓非子學習的內容非常豐富,涵蓋了歷史、哲學、政治、軍事等多個領域。他不僅深入研究了儒家的經典,如《論語》、《孟子》等,還批判地吸收了墨家、道家等其他學派的思想。”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華夏復興之血洗百年國恥

貴州大哥哥

開局滿門被滅我靠重生反殺

那日的鬱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