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任戶部尚書的趙勉,聽到老朱的話,頓時身子一矮!

唯唯諾諾的根本不敢說話。

腦門上瞬間汗水嘩啦啦的流。

不說吧,老朱問出來了,雖然老朱是太上皇,但威嚴,依舊深深的植入他的心中。

說吧,太子剛剛登基,太子如今大改國策的心性,定然是不願意聽到戶部沒錢的。

怎麼辦?怎麼說?

望著那荷槍實彈的特種兵,趙勉心中很慌。

今天能不能安然無恙的下朝回到家中,是一個問題。

“你激動什麼激動!”

“攻伐不臣之國,那些彈丸之地,難道非要大軍壓境?”

“你難道不知道大唐王玄策嗎?”

“以我大明的實力,打下那周圍的蠻夷之地,沒有那麼難。”

“國庫不充裕,那就換個方法。”

朱高熾,沉聲道。

看了戶部尚書一眼,深表同情。

老朱手裡的官員,那基本上幾年一換,有的幹不到一年,就被老朱宰了。

很多官員上朝的時候,都是和家裡人交代後事,總覺得自已上朝就回不來了。

若是安然無恙的回到家中,那都是如釋重負。

就這樣的高壓的環境下,加上官員幾乎每年大換血,官員們過的那叫一個慘。

在誰的手下當官都行,就是不能在老朱手下當官,真就是又窮又慘,活還幹不完。

“哼!”

“國庫沒錢,哪來的兵馬,哪來的糧草,你給咱換什麼方法都沒用!”

朱元璋,沒好氣的說道。

“好好聽著,別打岔!”

“朝廷沒錢,很正常,如今我大明百廢待興。”

“但地方豪強貴族,手裡依舊有銀子。”

“讓他們出錢即可!”

朱高熾,說道。

“說的容易,你想的倒是簡單,他們怎麼就願意拿出錢來?”

“你這簡直是在開涮咱!”

朱元璋都氣笑了。

想要讓地方豪強貴族出錢,做夢呢?

那些人不想著從朝廷手裡扣錢,就不錯了。

“對於他們毫無利益的事情,他們當然不願意出錢。”

“可若是出兵征伐蠻夷之地,得到的戰利品,願意給他們分紅呢?”

“他們是不是就有了積極性,願意出錢了!”

“朝廷組織人手,由藩王,官員牽頭,召集地方豪強鄉紳商戶,讓他們出納一定的錢財,讓他們當東家,從而填充軍費。”

“等到打下蠻夷之地,五成戰利品歸朝廷所有,剩下的五成戰利品,按照他們出資的份額比例,給他們分發下去!”

“之後統轄蠻夷之地,朝廷給這些東家一些便利,允許他們按照出資的比例,優先挑選奴僕。”

“在當地金礦,銀礦開採出來的收入,朝廷佔七成,剩下的三成按照比例給他們分紅。”

“藩王,官員,豪強,鄉紳,百姓等,但凡出資的人,都可以參與分紅,等到他們回本後,再多給他們分紅十年。”

朱高熾,沉聲道。

打仗沒錢,那就以權貴入股的方式。

這樣一來,權貴們,為了利益,也會積極的參與其中。

光讓他們出資,人家肯定不願意。

單單憑藉朝廷那點稅收,想要南征北戰,那國庫根本撐不住。

而且朝廷不用出太多的錢,甚至不出錢。

“還有這等好事!”

奉天殿上,藩王,群臣瞬間支稜起來了。

在老朱手下的日子,實在是過的太窮了。

這麼好一個大發橫財的機會,大家都願意。

光領俸祿,才能領幾個錢,那金礦,銀礦的收入,那才叫一個多。

尤其是幾個藩王,一聽能夠賺銀子,朝廷每年會分紅,本金回來後,還會再分十年,這便宜不佔白不佔,恨不得馬上將自已的小金庫拿出來!

“啥?”

“這不胡鬧嗎?”

“長此以往下去,那地方豪族,權貴,豈不是越發的有錢有勢,朝廷還如何治理!”

“時間一久,那些人足以招兵買馬,這不是給他們造反的苗頭了嗎?”

“不行!”

“咱不同意!”

朱元璋,勃然大怒道。

這國策,簡直就是姑息養奸。

到時候,各地藩王,甚至是官員們,都富可敵國了。

這還了得。

想想就不寒而慄。

“皇爺爺,你當初造反是因為什麼?”

“但凡你每天能夠吃三張大餅也不願意造反吧!”

朱高熾,反問道。

“胡說八道,咱那叫起義,咱那叫看不得民生疾苦!”

朱元璋,嘴角一抽,怒道。

“都差不多,一樣,沒區別!”

“你既然造反成功過,那就深深的知道造反的主力軍是來源於何方。”

“首先造反就要有兵力,兵力來自於百姓。”

“若是百姓人人安居樂業,誰有願意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著那些豪強地主去造反呢?”

“唯有民不聊生,他們才會跟著造反,願意加入義軍。”

“因為百姓活不下去了!”

“如今我大明若是廣徵蠻夷之地,尤其是那倭國,開採到大量的白銀,黃金,銅礦,然後抓過來很多的奴僕,負責開荒耕田,挖礦。”

“將最繁重的徭役,丟給蠻夷之人,那我大明百姓不就輕鬆了。”

“他們可以前去經商,做一些高收入的行當,大家都有了錢,就算是藩王,豪強再有錢,他哪裡來的兵員,誰有願意跟著他們造反?”

“好日子不過,去造反?吃飽了撐的嗎?”

“你好好想想,當初你造反的時候,手下的兵員都是什麼人?”

“有一個是豪強出身嗎?”

“唯有百姓民不聊生活下下去的時候,豪強振臂一呼,給大家活下去的希望,大家才願意跟著他造反。”

“要是當初你吃的飽穿得暖,天天有吃不完的大餅,郭子興拉你去造反你去嗎?”

朱高熾,高聲質問道。

歷朝歷代,多少富可敵國的人,有幾個一廂情願造反的。

不都是規規矩矩的,唯有被逼到了一定的地步,才會造反的。

反而最先造反的,永遠是農民起義!

農民起義後,各地豪強才見風使舵,紛紛招兵買馬!

“咱……”

朱元璋幹氣沒話說。

正是因為他要過飯才知道大明必須要對百姓好。

否則,大明必定要被顛覆。

只不過,這個鱉孫每一句話,都挫他脊樑骨,著實可惡。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啟帝國之創世

莫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