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你們別忘了!”

“我大明四周,有多少蠻夷之國。”

“那些個不臣的蠻夷之國,我大軍難道光征討啊,他們那地界種不出來太多的糧食,一個土地貧瘠,一個是他們的耕種技術不行。”

“我們可以將他們抓過來,奴役他們,讓他們開荒耕田啊!”

“我大明的百姓,自然要輕鬆起來,為何要苦哈哈的種地呢。”

“為啥歷朝歷代到了疲弱時期,就會有蠻夷大軍入侵,掠奪我們的人口。”

“掠奪我們的子民。”

“所以對待這些蠻夷之地,武德必須充沛,我們也可以掠奪蠻夷的人口,教他們種地,讓他們養著我大明百姓!”

“而且成本還低,碰到天災什麼的,死了就死了,再抓一批迴來,就好了。”

“讓商人們,過去‘遊說’那些蠻夷之人,來我大明,一旦來到大明,就帶過去種地去。”

“還愁我大明沒有農民嗎?”

“我大明百姓永遠地位高於那些蠻夷之人,朝廷的存在的意義,就是要讓我大明百姓幹著最輕鬆的活兒,賺著大把的金銀銅錢才行!”

朱高熾,朗聲道。

‘遊說’的方式,就不用他手把手教了吧。

一看大家都是明白人、武德充沛之人。

大明附屬國簡直不要太多。

朝鮮、安南、文達那、三佛齊、爪哇國、占城國、暹羅國、真臘、馬六甲……

若是算上鄭和下西洋的時候,那附屬的小國,都超出了一百之數。

這麼多附屬國,不讓他們來種地,挖礦,多少有點屈才了。

“太子聖明!”

“臣等受教了!”

“聽太子一言,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群臣眼前一亮,新大門再次被開啟。

一下子覺得大明百姓都不應該去種地了。

放眼大明邊境,全是農民啊!

以前他們就怎麼沒有發現這一點。

尤其是武將們,一個個都有點心急了,恨不得馬上帶兵征討。

太子武德充沛,他們很喜歡。

“哈哈,好!”

“說的好!”

“這才是咱朱家的好子孫,好太子!”

朱元璋,開懷道。

看著龍椅上依舊戰戰兢兢的朱棣,越發的不順眼,恨不得一巴掌甩過去。

在看看站在藩王中間的朱允炆,心中越發的失望了,這差距不是一丁半點!

再看看朱高熾,這等所見所聞,這等為大明百姓的心,這才是好皇帝。

有手腕,有魄力,又足夠仁厚!

忽然覺得這皇位應該讓給朱高熾,朱棣有點不夠資格了。

……

【叮】

【大明國運提升,獎勵宿主銀礦高效開採之法!】

【叮】

【獲得大明國運值100】

【叮】

【已獲得國運值524點】

系統機械聲音迴盪在朱高熾腦海中。

“不錯!”

“到時候將倭國的銀礦,全部採的乾乾淨淨的!”

朱高熾,心中道。

……

“日後四方蠻夷之國前來朝貢我大明。”

“大明不得發放金銀珠寶等回禮!”

“一律改為口頭表揚,名譽獎勵,發放獎狀的形式!”

朱高熾,接著說道。

說起來鄭和下西洋,他就來氣。

花費那麼大的代價,舉大明之力啊。

最遠到達東非、紅海了!

結果去了彰顯宗主國的豪橫去了。

又是送溫暖,又是送祝福。

朱棣這個敗家子,不惜“支動天下一十三省的錢糧,支費浩繁,庫藏為虛”

不單單朱棣這個敗家子,就是老朱也有這個毛病,朝貢的附屬國均按“厚往薄來”的朝貢原則!

老朱還特地將這朝貢原則寫入祖訓,這些蠻夷國家如果不主動挑釁,不許征伐!

厚往:王者以其材賄厚重往報之。

薄來,謂諸侯貢獻使輕薄而來。

一句話,大明給附屬國給的多,附屬國給大明朝廷給的少!

這個陋習必須要改。

“啥?”

“孫兒啊,這不行!”

“這若是改了,還如何八方來貢 ,萬國來朝!”

“如何彰顯咱大明統一萬方,天子文武聖神的氣勢!”

“如何告訴他們咱以仁義禮樂君師億兆,故凡華夏蠻貊,罔不尊親。”

“咱又如何體現,際天極地,舉修職貢,自生民以來,未有如今日之盛者?”

“雖然,咱是要和蠻夷之國交易,並且讓他們來大明,開荒耕田,挖礦等!”

“但咱堂堂大明,這臉面不能不要啊!”

“該賞賜還是要賞賜的,這才是君王風範。”

朱元璋眼珠子都瞪了起來,怒道。

剛剛還覺得這孫兒像個皇帝,結果,這鱉孫一張嘴,他就恨不得甩朱棣兩個大巴掌。

這養的什麼兒子,會不會教導兒子。

口頭表揚,虧這個鱉孫能說的出來。

這是身為一個天子,一代君王,能做出來的事情,真就一點臉面都不要了嗎?

他朱高熾丟的起這個人,老朱可是丟不起這個份!

“呸!”

“你老朱當初沿街乞討,誰把你當過個人來看。”

“如今你老朱建立了大明朝,這四方蠻夷之地,都知道你老朱了!”

“要不是你拳頭夠大,誰知道你是誰?”

“你給群臣過的青黃不接的日子,大明百廢待興,大明百姓過著衣不果腹的日子。”

“你卻拿著百姓的賦稅,賞賜給那些蠻夷之國?”

“你這不是驢糞蛋表面光嗎?”

“怎麼,你是在和蠻夷之地,炫耀你的財富嗎?”

“如今你老朱富裕了,就忘記了你乞討的日子了嗎?”

“你乞討的時候,不都是大明的百姓施捨你的,現在你當皇帝了,你就拿著百姓的血汗錢,去外面養野孩子了?”

“你就不能把這些賞賜給我大明百姓嗎?不能賞賜給我大明朝臣嗎?”

“等你老朱兩腿一蹬,那群蠻夷之人,誰給你上墳?不都是大明臣子,大明百姓!”

朱高熾,破口大罵。

看看老朱那過的窮酸樣,節儉的要命,反而打起臉來充胖子的時候,一點都不含糊。

對藩王這樣那就不說了,畢竟是朱家人,對一群蠻夷之地,還如此大方,這就過分了。

‘太子賢明啊!’

‘太子真知灼見啊!’

‘太子說的太好了。’

‘……’

一時間群臣可謂是感同身受,一想起自已那點微薄的俸祿,再看看那前來朝貢之臣滿載而歸的場景,那就是怒從心來啊!

不過群臣可不敢說,一個個只敢在心中唸叨著。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伺服器回憶錄

水中開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