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油麻地某碼頭。

穿著破西裝的李子成(周閏發)一手抽著煙、一手反拿舊報紙包裹的西瓜刀,從一排低矮建築走出,碼頭上人來車往,當阿成幾根微卷發迎著海風飄揚時,他邊走邊對前方一側道,“吊毛,你快點啊!”

小寸頭的丁青(萬子良)提著褲子跑出來,和李子成並排而行,“不好意思啊,一緊張就尿頻,我肯定沒問題的,真是奇怪。”

然後兩人在碼頭兩側魚欄、掃地工、搬運工各做各事中,邁著小疾步前行,阿成剛繼續抽了兩口煙,丁青就身子一轉,侷促跑路,“等我尿完再回來。”

李子成氣的差點摔了煙,開口喊一聲,丁青越跑越遠。

…………

片刻後,坐在取景器後的趙東淮才大聲道,“卡,過了!殺青!”

從7月中開始拍攝,現在馬上9月初了才拍完,這還是趙東淮腦海中有著幾乎所有分鏡頭劇本的底氣下。

這一部新世界,對比很多這年代港片,算是拍攝的緩慢了,更別提這還是劇組殺青,後期剪輯、配音、配樂等等,也需要時間。

這都讓趙導感慨不已,他至少有五六景之力啊。

忙到現在,500萬拍攝成本,已經花的只剩下幾十萬,好訊息是,他第二次去內地交易從阿妹家運回來的廢紙,當時抽出一百來萬,八月底就從津海、魯東、冀北三省幾個造紙廠那裡拿到600萬港幣。

當時再填上了劇組的一百來萬資金,手裡也還有400多萬。

手裡有錢,心裡不慌。

400多萬,等忙完劇組的事,把樣片剪輯搞定,他都打算抽空在上映前買個大房子住,買幾輛車子掛靠在他趙氏國際貿易旗下了。

這才83年,港島目前房價還是低谷期。

買房子基本不虧。

九龍83和84年房價均價跌倒五六百一尺,但到了87年就漲到均價八百多一尺,那時候九龍塘、尖沙咀早就破千了。

破千一尺就是上萬一平米。

再到1990年,均價都特麼一千五一尺了,油尖旺和九龍塘只會飆升向2000一尺大關,越是房價烈火烹油的年代,最好的繁華地段漲幅就越驚人,超越平均漲幅。

伴隨趙學延的話,劇組幕後工作人員紛紛鬆了口氣,利索收工,關機器等等。

正演過尿頻男丁青的萬子良、還有阿發等,立刻歡呼起來。

趙東淮按著大喇叭道,“一起忙了近兩個月,這麼些時間,咱們劇組拍攝的片,成色如何,相信大家心裡也有桿秤,再多的話我不說了,晚上殺青宴,能來的都來。”

“等剪輯結束,預祝我自己票房大爆的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借助這次履歷,事業更上一個臺階!”

當話音席捲全場,碼頭附近的劇組歡呼聲變得更大了。

是啊,一起工作了近兩個月,白天戲夜間戲都有,就算這不是數字時代。

這是膠片時代,你拍的東西如何,基本只有等一卷卷膠片沖印出來,才知道,那還是專業人士能看懂,觀眾性質的還要等剪輯結束,配音配樂後才看的痛快。

但一個劇組是好是壞,拍的東西有什麼水準,大家心裡都有桿秤的。

歡呼聲裡,許多人都跑到趙東淮附近,熱情的和他告別。

這也是短暫告別,大家回去洗洗刷刷,殺青宴再見。

周閏發穿著破西裝走來,揉了揉亂糟糟的頭髮,笑道,“導演,咱們票房一定會大賣,一定會!”

萬子良也是興奮的點頭,“我估計影片上映後,我這個尿頻大哥的形象,一下子會名震全港,哈哈~”

他們兩主角一個入行六年,一個入行十年,電影怎麼樣心裡有數啊。

趙東淮也是大笑,“你要被定型為尿·頻哥,那隻能說你演技還有待提升,好了,收工!晚上見!”

普通劇組人員現在起收工了,他身為導演還忙著呢。

晚上隨意吃了頓殺青宴,就帶著一卷卷膠片到了清水灣片場,清水灣這裡身為邵氏兄弟最大的片場,最巔峰時期兩三千人一起在這裡開工。

十幾個攝影棚就沒有空閒的,比嘉禾龐大多了,坐落在斧山道的嘉禾片場才ABCD四個拍片區。

同樣的,在邵氏這裡後期製作沖洗、剪輯、錄音等等,都有專業辦公區,交給沖印機構先沖印,他留下四個保鏢就閃人了。

………………

幾天後。

趙導重回清水灣片場,開搞的就是剪輯了。

電影剪輯也是重中之重,幾乎要一幀一幀的來,一點點配音、調色、修片等等,具體過程就是把沖印出的複製掛在剪輯臺上,一邊轉動轉軸,一遍拿著剪刀,卡察卡察,精細細緻的很。

放在21世紀內地,大部分導演拍出來的樣片,和剪輯後的成果對比,都在十比一左右。

例如拍一千個鏡頭,最終選一百個,剪輯在一起形成90多分鐘電影,九成拍攝素材都是要捨棄的。

如何取捨,可想而知難度有多大。

對導演和剪輯師的折磨也不小,你得把所有素材從頭到尾看一遍,捋一遍心中有數,才知道剪下捨棄哪些鏡頭,保留哪些鏡頭。

遇到選擇困難症的估計剪輯都能被折磨慘,而剪輯不好……好片也能成為大爛片!剪輯一項被稱為三度創作。

很多剪輯師也是和美術指導一樣,影片還在籌備中,就要開工了,對整個故事脈絡的瞭解,要直追導演。

但如江文之類名導,樣片和成片之間,鏡頭比例五十比一都不罕見。這年代也有個神奇的導演墨鏡老王,懂得都懂。

典型代表就是好來塢的天國王朝了,一個導演剪輯版一個劇場版,差距大的沒法說。

剪輯師,趙東淮找的是麥子善,這位在後世也是鼎鼎大名,不過他合作最多的是徐珂,倩女幽魂二三部、清霞版東方不敗、李蓮傑版黃飛鴻二三四五,雙龍會、風雲等等。

名作一大堆。

八十年代中期就和老徐掛在一起,成了徐導的一個招牌手下了。

趙東淮這裡,拍出來的樣片和最終想要剪輯出來的成品對比,鏡頭比例也就是二比一,可能還不到。

也別覺得這種比例的電影太罕見,在八十年代的港島電影中,如肥仔景一週多拍完一部、兩三週拍完一部那些,為了追求速度明知道一些鏡頭穿幫也置之不理。

你覺得那些快槍手能追求大部分正常導演的十比一剪片比例麼?快槍手們創造的片子,一點幾比一也算常態。

工作室內,麥子善又重新觀看一遍所有成片,再對照下之前看過幾次的分鏡頭劇本,感慨的搖頭,“趙導,要是剪輯都像你這裡這麼簡單,那我的工作就輕鬆多了。”

一點幾比一的樣對成鏡頭數量,還有完善分鏡頭劇本。

這個活,難度太輕了啊。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巔峰狂少

隕落星辰

女尊:女總求放過

洛陽菌

嬌嬌在側:冷厲九千歲也被撩動凡心

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