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瓛!你真當朕是傻子不成?”

朱允熥收了自己的耐心,看向蔣瓛,眼中的隱忍不復存在。

“臣不敢。”

蔣瓛仍然沒有多說的意思,就那麼跪在地上,神情不變。

“蔣瓛,你別以為如此便能夠拿捏住朕了。”

“朕能夠許給你的,也一樣能夠收回來。”

“既然你不知道好歹,那也別怪朕不給你留情面。”

朱允熥字字句句咄咄逼人,看著蔣瓛那副模樣,便忍不住怒氣橫生。

“你當朕真的拿你沒有辦法嗎?”

朱允熥停下不語,看蔣瓛並未有回答自己的意思,臉上的怒意更甚。

這麼久以來,他從未停止過尋找冷清的下落。

可是冷清這個人,如同消失了一般,根本搜尋不到任何蹤跡。

朱允熥堅信冷清仍舊在蔣瓛的手中。

可是不知道為何,在蔣瓛幫自己登上皇位之後,便判若兩人一般,對自己不再那般信任。

甚至還隱約在自己身後搞些小動作。

朱允熥不知道蔣瓛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可是他越是心裡沒底,就越是想要探究。

只不過,探究之後得到的結果就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即便蔣瓛如今已經大不如從前那般隻手遮天,可他還是鬥不過蔣瓛。

這讓朱允熥十分的氣惱。

他如今怎麼也算是登上皇位的新君,竟然連一個錦衣衛的指揮使都奈何不了。

這讓他怎麼能夠甘心。

蔣瓛越是脫離他的掌控,他的殺心就越重。

原本,他早就想要將準備好的罪狀拿出來制裁蔣瓛,以將蔣瓛這個眼中釘給拔了。

可是……方孝孺的提議給了他一個提醒。

殺了蔣瓛何須髒了自己的手。

讓朱燁和蔣瓛兩人鬥個死去活來,自己坐觀虎鬥,豈不更好。

朱允熥即便自負,卻也知曉,自己鬥不過朱燁。

即便自己釜底抽薪,搶了朱燁的位置,但也不過是因為利用了朱燁對自己的信任罷了。

若是沒有信任為前提,他不可能這般順利利用槍炮營和虎頭軍,乘人之危,奪下王位。

所以,沒有足夠的助力,他鬥不起。

而如今,湯家和朱權,顯然都是站在朱燁身後的。

儘管他已經和朱棣達成了共識,又有方孝孺出謀劃策,可是想要與之匹敵,他還需要身邊配把利刃。

而這柄利刃,沒有人比蔣瓛更加合適了。

朱允熥考量的眼神在蔣瓛的身上轉了轉,嘴角勾起了一抹輕蔑的笑容。

“蔣瓛!”

朱允熥提起桌案上一張明黃的聖旨,若有似無的眼神落在蔣瓛有些僵硬的脊背上,伸手將那聖旨扔在了蔣瓛的面前。

都沒有撿起聖旨,只看著那攤開在面前的字跡,蔣瓛的臉色越發的難看起來。

這聖旨上字字句句將蔣瓛所作所為細數在列不說,甚至還將朱元璋之死推脫到了蔣瓛的頭上。

“皇上!這是打算讓臣當替罪羊了嗎?”

蔣瓛的喉嚨滾動了幾番,知曉了朱允熥的用意。

如今朱允熥拿這旨意來壓自己,那意思明顯是在強調他們才是同一艘船上的人。

篡奪皇位這件事情,他有所參與。

若是自己不願繼續幫著朱允熥對付朱燁,那麼自己便只能代替朱燁來背這個黑鍋。

朱元璋的死因,到底是不能讓朱允熥這個新皇揹負。

若是朱燁不能承擔,那麼便只能另尋一隻替罪羔羊了。

而自己,眼下變成了取代朱燁的人。

蔣瓛眼中有些微紅,看著朱允熥,滿是怒意。

可蔣瓛越是這般的反應,朱允熥臉上的笑容越是不斷的在擴大。

“不見棺材不落淚,”朱允熥看向蔣瓛道:“蔣指揮使,現在願意好好說話了?”

見禁軍統領離開,蔣瓛便不再拘泥,挺直了腰板,看向朱允熥。

“皇上,臣還是那一句話,臣不知曉冷清的下落。”

“不過,若是皇上需要,臣就算不眠不休,也會想盡辦法將逃犯冷清捉拿歸案。”

蔣瓛挺直脊背,凝視這朱允熥,不等朱允熥說話,繼續說道。

“只是,就算臣抓了冷清,按照皇上的吩咐行事……”

“皇上就不怕如此行事,結果適得其反嗎?”

朱允熥被蔣瓛那雙深邃到不見底的眸子盯著,心中莫名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壓力。

不過,蔣瓛既然鬆口說要去抓冷清,這也讓朱允熥心中那顆石頭多少產生了一絲縫隙。

忍不住梗了梗脖子,試圖讓自己的威壓壓過蔣瓛:“你是在質疑朕嗎?”

“朕的決定,不需要你來過問,你只要遵旨辦事就是了。”

朱允熥不悅的呵斥道。

“臣明白了,既然皇上已經有了定奪,那臣即刻便派人去尋找逃犯冷清的下落。”

蔣瓛垂頭,沉聲衝著朱允熥回覆道。

“朕,只給你七天的時間,過時不候。”

朱允熥留下一句話,大手一揮便將蔣瓛遣出了奉天殿。

他實在太討厭蔣瓛的桀驁,儘管這份桀驁的資本也是因為蔣瓛本事過人。

可是到底他才是皇上。

皇上怎麼能夠受制於臣子呢。

“讓你們的人去盯著。”

朱允熥似乎在自言自語一般,朝著空曠的大殿吩咐道。

“是!”

憑空出現一道身影,佇立在朱允熥的眼前,抱拳躬身回覆過之後,便消失在殿門前。

那道身影徐徐跟在蔣瓛的身後,蔣瓛豈能不知。

剛剛若不是這些人在奉天殿中,怕是他早就忍不住動手殺了朱允熥。

雖然這些人的身手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對手,可蔣瓛顧忌的,又豈是這些朱允熥身邊的暗衛。

這些人出身於虎頭軍之中,都是精銳中的精銳,尤其是在經過沐惠的調教之後,就連蔣瓛也不得不忌憚。

更何況,這些人的手中都掌握著那些巴掌大的精緻火銃。

怕是自己還未來得及殺了朱允熥,便已經中了槍。

況且這些人對朱允熥忠心耿耿,如同被洗腦了一般忠誠。

即便是自己趁其不備殺了朱允熥,也很難在得手之後逃出奉天殿甚至是宮門。

正是因為清楚這點,所以蔣瓛才忍辱負重,至今沒有動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轉輪帶來的愛之風

住在春山裡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