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一天開始了。

陽光灑在大地。

春天來了,一天比一天暖和,積雪融化,萬物復甦。

猶如此時此刻的大明國運,生機勃發。

韃靼一萬殘兵,逃回了草原。

在大同停駐五日,糧草彈藥準備妥當後,朱元璋要揮師北上。

那一天,十萬大軍在大同城外集結。

旌旗招展,鞍馬齊整,兵卒列陣,軍容肅穆。

將士們身上那冷厲冰寒的殺氣直衝雲霄,令人望之生畏。

大軍的軍隊,已有二十餘年沒見如此盛況。

朱元璋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走到陣前。

千軍萬馬齊齊拜倒。

“太祖爺威武,太祖爺威武。”

朱元璋矗立背手,雄鷹一般的眼神掃視一圈,氣場全開。。

“徐達常遇春雖然趕走了韃子,但韃子亡我之心不死,咱這次要徹底打殘他們,讓他們再也爬不起來,只能仰大明鼻息。”

“但是,有些人不贊同咱打這一仗。”

“可韃靼未滅,不打,能行嗎?”

“咱打仗是為了自已嗎?是為給大明子孫後代爭取幾十年的太平,讓他們不用再遭戰亂之苦。”

“諸位將士可願隨咱北征?”

轟。

“誓死追隨太祖爺,誓死追隨太祖爺。”

一聲聲吶喊,響徹天地。

朱元璋回頭看了看于謙。

“于謙,看到了嗎,我明軍士氣正盛,此時不打,更待何時!”

“讓那些怯戰之人睜大眼睛好好看著。”

于謙朝朱元璋拱手拜去。

“臣願追隨太祖爺。”

自從聽了楊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後,他悟出一個道理。

在你強的時候不徹底把敵人打趴下,到你弱的時候,敵人就會十倍百倍奉還於你。

比如夫差和勾踐。

太祖爺的武功是大明天花板,太宗皇帝也比不上。

既然太祖爺顯靈,那就打,為大明永絕邊患。

正如楊先生所說,太祖爺把所有的仗都打完了,大明便有的是時間休養生息。

即便回朝之後,被那些人噴死,被拖出去砍頭,也問心無愧。

朱元璋又看向趙輔,開口道:“你負責留守大同,若咱戰死沙場,你為大明守住國門。”

啊?

趙輔一臉茫然。

“太祖爺,臣想跟您一起去草原。”

朱元璋冷哼,“你想抗旨?”

楊帆拍拍趙輔的肩頭,昨晚怎麼跟你說的?

朱元璋跨上戰馬,率軍離了大同。

他要徹底打殘韃靼。

寇可往,吾亦可往。

深入草原,如果沒有嚮導,很容易迷路。

比如迷路達人,西漢的李廣。

不是在迷路,就是在迷路的路上,總是跟勝利錯失交臂。

漢武帝想封都沒法封。

藍玉,也迷過路,但他堅持走了下去,在捕魚兒海徹底打垮了北元。

從此,蒙古四分五裂。

朱元璋找了一個很不錯的嚮導。

阿失帖木兒。

“幫咱找到毛裡孩和馬什麼思的主力,算你大功一件。”

“回太祖爺,他叫馬可古兒吉思。”

朱元璋面露鄙夷,“管他什麼吉思,此戰之後,大漠就再也沒有什麼可汗,只有我大明皇帝。”

“阿失帖木兒,你如果能叫開門,咱不會虧待你。”

朱祁鎮成了笑話,丟了老朱家的臉。

朱元璋要阿失帖木兒成為更大的笑話,壓下朱祁鎮的熱度。

阿失帖木兒已經被朱元璋嚇破了膽,彎腰九十度。

“臣願意追隨太祖爺痛擊韃靼。”

阿失帖木兒侍奉在朱元璋身側,比當年突厥的頡利可汗對李世民還要恭敬百倍。

李世民和朱元璋都是猛人,惹不起。

郭登一直行走在朱元璋和阿失帖木兒中間,儼然是朱元璋的貼身保鏢,根本不給阿失帖木兒近身朱元璋的機會。

自從生擒孛來之後,他現在是在朱元璋面前露臉最多的人。

顯然成了顯眼包。

朱元璋看向楊帆,一臉傲嬌。

“老楊,以五十四歲年紀出征漠北的皇帝,歷朝歷代,只有咱一人吧?”

楊帆搖頭。

“太祖爺,你家老四六十四歲最後一次北征,比現在的你還大十歲。”

朱元璋臉上笑容頓時僵住。

自已老四的實力,他清楚。

打韃子,不成問題。

可他是如何以一隅藩王登上帝王的?

這個疑問,在他腦海中越來越大。

他真的很想問楊帆。

可楊帆此時正滔滔不絕,沒給他插嘴的機會。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我截胡孫若微,朱瞻基傻了

小羊很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