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硬仗,讓楊帆的國運值到了【16264】。

朱元璋親手斬殺孛來,更是貢獻了【3000】國運值。

是目前為止,單筆最高的一次。

老朱親自下場,治好了明軍的恐韃症。

再遇到韃子,或者是其他敵人,只要將士們想起今日之景,一定會熱血沸騰,不甘人後,奮勇殺敵。

太祖五十四歲高齡都能殺敵,自已豈能落後。

楊帆也情不自禁喊了一聲:“太祖爺牛逼。”

消滅孛來,朱元璋進了大同城,論功行賞。

最耀眼的人,除了朱元璋,就是郭登。

郭登,血戰貓兒莊,生擒孛來,封武定侯。

趙輔心裡泛酸。

朱元璋掃了他一眼後,沒有說話。

你還年輕,咱不用你,以後自會有人用你。

你最好能明白咱的心思。

晚上,郭登想請楊帆喝酒。

但楊帆拒絕了。

他有別的局。

和于謙、趙輔一起喝酒。

趙輔心事重重,悶悶不樂,端起碗,一口乾了,借酒消愁。

郭登祖上是武定侯,可趙家祖上還是梁國公呢。

雖然自已只是梁國公的侄孫,但也算是勳貴之後吧。

太祖為何厚此薄彼?

就因為一個是親後,一個是侄孫?

趙輔心有不甘。

楊帆呵呵笑道:“趙將軍,是不是覺得自已英雄無用武之地,鬱郁不得志?”

“大錯特錯。”

“你不應該愁眉苦臉,相反,你應該高興。”

趙輔一臉懵逼。

“軍師,何出此言?”

“太祖爺之所以不用你,不是因為你能力不行,相反,太祖爺知道你的能力不亞於郭登,他是要把你留給當今陛下。”

一語驚醒夢中人。

趙輔不是傻子,馬上就明白了。

太祖爺提攜自已,自已只會對太祖爺感激涕零。

而朱祁鈺提攜自已,自已便會感激朱祁鈺的知遇之恩,為其鞠躬盡瘁。

茅塞頓開的趙輔急忙起身,整理衣冠,朝楊帆躬身一拜。

楊帆又看向于謙。

于謙的心事比趙輔複雜多了。

就在今日,朱祁鈺的派來的太常寺卿許彬到了軍中,給大軍送來糧草。

當著朱元璋的面,他說著各種恭維的話,什麼太祖聖明,太祖威武。

退下之後,他找到于謙,遞過去一封信。

“於少保,這是陳大人、商大人等一眾同僚聯名寫給你的信。”

他態度非常差,質問于謙:“既已全殲瓦剌,為何不勸阻太祖班師回朝?”

于謙無語。

你特麼站著說話不腰疼,誰能勸得了太祖爺?!

許彬不依不饒。

“仗打到這裡就行了,再打,就是勞民傷財,於國不利,難道於少保你不明白?”

“你知道此戰花費多少銀兩了嗎?”

“七百餘萬。”

許彬一臉肉疼,如喪考妣,彷彿花的是他家裡的錢一般。

于謙開啟了信。

信裡把于謙罵了個狗血淋頭。

什麼窮兵黷武,什麼亂臣賊子,什麼罪孽深重。

字字句句觸目驚心,令人頭皮發麻。

信中最後一句的大意是:“于謙,難道你非要把大明的家底打光了才甘心?你想讓大明亡國嗎?你要當千古罪人嗎?”

于謙彷彿已經站在了文官集團的對立面,成為眾矢之的。

他心力交瘁。

更多的或許是心寒吧。

土木堡之後,商輅、陳循他們都支援于謙,堅守北京,寸步不退。

可現如今,卻視自已為仇寇。

楊軍師明明告訴他們為何要打這一仗,他們為何還要阻止?

故而今晚心不在焉。

砰。

房門突然被推開。

許彬的身影出現。

他怒氣衝衝,“于謙,你還有心思喝酒?為何不去勸阻太祖爺罷兵?”

他疾步上前,痛心疾首。

“看在同朝為官的份上,我勸你懸崖勒馬,回頭是岸,切莫再一意孤行。”

“否則後果自負。”

許彬撂了狠話。

楊帆和趙輔驚呆了。

許彬抽什麼風?

神經病吧?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反賊始皇帝

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