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我們那一片的人們誰家辦婚禮了,生小孩\"待九天\"了,老人過大壽了,孩子考上大學了或者誰家老人逝世後過週年了等等,除了辦宴席之外,總會在自已家門口演一場露天電影。因此,全村甚至附近村莊的男女老幼聚在一起看電影就成為了一項大家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那時候人們的文化生活相對單調,能經常看上一部電影就是莫大的精神享受。每當聽到哪裡要演電影了,或者看到一張潔白的影布早早地扯起來的時候,心情就無比地激動,慌忙將這一訊息告訴家人和夥伴們。為了看一場電影,有時要冒著酷暑嚴寒跑很遠的路去外村,不只是為了湊熱鬧,而是真真正正地趕赴一場文化盛宴,這種日子持續了好多年,記憶中的老電影仍然鮮活如初,想起來就讓人充滿回味。

一場電影演兩部的居多,往往是戲劇片、喜劇片先放映,最後放武打片或戰爭片。青年人、少年兒童特別是男孩子對戲劇片、喜劇片不大感興趣,最愛看的是武打片和戰爭片,尤其對武打片情有獨鍾。那個年代也盛產武打片,《少林寺》、《武當》、《自古英雄出少年》、《少林小子》、《木棉袈裟》等等,至今記憶猶新。武打片最多,我們也最感興趣。

一聽說哪裡要演電影,就急切地問:\"啥片呀?打不打啊?\"

當聽到\"咦!打,打得很\"的回答就異常興奮,充滿期待。

最掃興的是看到精彩處,突然發電機壞了或膠片卡住了、燒斷了。好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毛病都能檢修好,能完完整整地將一部武打片看到劇終就感到特別地高興和滿足。

通常,離電影場近的搬個凳子坐在前排,離得遠的凳子也不拿就站在後邊看,大街上往往擠得水洩不通,比趕集趕會的人還要密集,有的甚至翻上牆頭去看。這樣的場景現在見不到了,回想起來,倒有一些悵然若失。

那些年看過的電影不少。在自已村看電影,我總不忘帶上虎子。虎子有靈性,感覺異常敏銳,有很強的接受和感知能力,大多數電影它都看得懂。虎子的內心感受究竟是什麼樣的,我無法知曉,但我能從它的叫聲、面部表情、眼神和動作中瞭解它那時那地的大致的所思所想。它不像人一樣需要掩飾一些什麼,或口是心非或裝模作樣,它是直觀的純樸的,它沒有任何隱密,沒有任何不可告人的心思,因而我與它待在一起感到特別地安心、特別地自在。

遇到自已村演電影,我帶著虎子拿著板凳與籠頭等小夥伴總是早早地到電影場,在前排佔個位置。有一天晚上,我村東頭演電影《地雷戰》,像往常一樣,我和虎子剛吃過晚飯,就和夥伴們到場,在離影布不遠的中間位置坐下來。不久,爹孃也來了,他們坐在後排。天完全黑下來後,電影開始放映了。

這部影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膠東抗日根據地軍民\"就地取材,自力更生\"自造踏雷、絆雷、\"天女散花\"等地雷,佈下各式各樣的地雷陣沉重打擊日軍的故事。情節曲折生動,畫面驚險刺激。劇中的主人公民兵趙虎的機智勇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抗日軍民同仇敵愾、萬眾一心、樂觀積極的抗戰精神也深深地感染著我們。我們聚精會神地看著,虎子也全神貫注地看著,人群中不時地爆發出陣陣歡笑聲。當看到一個叫鐵蛋的小朋友,埋了一顆“臭粑雷”被日本軍官挖出,日本軍官摘掉手套的雙手沾滿臭粑粑,他呲牙咧嘴、氣急敗壞的表情時,全場人一片鬨笑聲,虎子\"汪汪\"兩聲,咧嘴笑笑,將一隻前爪拍拍我的屁股,我一把摟住它哈哈大笑。

正在我們沉浸在抗日軍民用\"天女散花”雷痛擊日軍、捉弄日軍的暢快中時,我突然聽到爹在後排大聲喊我,我回頭問:\"爹,咋了?\"

爹急切地說:\"咱的黑馬被人偷了,快帶著虎子回家!\"

原來我們的一位鄰居告訴爹,他在大街上看到有一個人騎著一匹黑馬向西跑了,看不太清楚,但估計那人騎的就是我家的黑馬。我把凳子交給籠頭,立即跑回家,到家門口看到院門大開、門上的鎖被撬了。

我立即跑到院裡,黑馬果然不見了。我讓虎子看看、嗅嗅,然後給它說:\"虎子,咱的黑馬被賊偷了,你趕快去追,見到偷馬賊,把他咬下來,把黑馬牽回來。\"

虎子\"汪\"了一聲,迅速追去。

我和爹孃也跟著追了上去。爹一邊跑一邊罵道:\"他奶奶的,這賊也太大膽了,這不是要我的命嗎?\"

娘也慌了神兒,跟著爹一邊跑一邊埋怨爹。\"我說農閒了把它賣了吧,你就是捨不得賣。現在可好,招賊了,這黑燈瞎火的上哪追去!\"

我說:\"娘,虎子比馬跑得快,它能追上的。我雖然嘴上這麼說,但其實心裡也沒底。天黑自不必說,關鍵是偷馬賊已經跑了一段時間了,想必已跑遠了,他偷了馬還不沒命地跑啊?

跑到公路上,我們都已氣喘吁吁,跑不動了,也知道人哪能跑得過馬,就走著期盼著,希望虎子能成功追回。

爹已垂頭喪氣,一籌莫展。我們一家人都恓恓惶惶的。

不知道過去了多長時間,我們隱隱約約地聽到有馬蹄聲傳來,爹驚喜地說:\"聽!馬蹄聲!是虎子牽回來了吧?\"

我們都循聲跑過去。近了才發覺,原來是一個駕著馬車的夜行人經過,並不見我家黑馬的蹤影。

爹孃又是一陣悵然,我的心頭也為之一緊。我在心裡默默地念叨著:\"虎子啊,你是有超強的靈性的,你有靈敏的嗅覺和聽覺,你有健壯的四肢,你有聰慧的頭腦,你有善於搏鬥的本領,你一定要追回來。俺啥辦法也沒有,你是俺唯一的希望了!\"

又不知過去了多長時間,我們在公路上走著,嘆息著,四周靜悄悄的,一片漆黑,我們都不說話,空氣彷彿凝固了似的。

突然,我們的前方又有馬蹄聲傳來,步子很慢,但是馬蹄聲越來越清晰。我們慌忙跑過去,終於看到了黑馬,看到了虎子,我們都驚叫起來。

\"虎子,你真有本事!多虧你了!\"爹摸摸虎子的頭,從虎子嘴裡牽過馬韁繩說。

\"虎子,謝謝你!\"娘說著,眼淚都掉了下來。

這時,我看到虎子的一條前腿有點瘸,我知道,它肯定是與偷馬賊進行了一場搏鬥,一定是偷馬賊用撬鎖的工具砸傷了它。但我想,偷馬賊一定傷得不輕。

爹輕輕地撫摸著虎子受傷的那條腿,心疼地說:\"虎子,你受苦了!明天我帶你到醫院檢查一下,開點藥,你先忍著點,咱回家。\"

第二天,我和爹拉車將虎子送到醫院檢查後,醫生說骨骼沒啥問題,只是損傷了軟組織,吃點藥調養幾天就好了。

幾天後,在我們全家人的細心照料下,虎子的腿不瘸了,這讓我們十分慶幸。

災難總是始料未及的,而生活還得照常進行。不過每天夜幕降臨之後,家裡不敢離人了,家裡喂著馬和羊,當然要注意被賊偷。世上沒有什麼好處都讓自已佔的事情,有利就有弊。少看幾場電影也無所謂,安全第一。

那個時候農村還不通電,當然沒有電視和網路,有的是收音機和村裡的大喇叭。農村人看報紙的也極少,接收外界資訊主要靠收音機。大人們閒暇時聽新聞、聽戲曲、聽評書,我們小孩子就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小喇叭》。每當聽到一個稚嫩脆亮的聲音\"小朋友,小喇叭開始廣播啦\"和一個開始曲\"嗒滴嗒、嗒滴嗒、嗒滴嗒——嗒——滴——\"就特別地開心,收音機就像磁石吸引鐵片一樣吸引著我們。

對於我們這些和著泥巴、過著家家、打著彈弓過來的農村土孩子來說,小喇叭是一個全新的奇幻的世界。我們聽廣播劇,聽兒歌,聽\"故事爺爺\"孫敬修、\"故事奶奶\"康瑛講故事,其樂融融。我們在歡笑中,在他們繪聲繪色的講述中知道了什麼是真善美,知道了孫悟空、豬八戒、神筆馬良和孔融等等神話人物或歷史人物。《西遊記》、《三國演義》、《安徒生童話》和《老革命家小時候的故事》等等就是那時候聽到的。

《小喇叭》給我開啟了一扇認識外部多彩世界的窗戶,讓我增長了許多知識,領悟了許多道理,享受了許多樂趣。也就是從那時起,我越來越愛讀課外書了。《小喇叭》還培養了我對文學的愛好,我的語文成績一直好於其他學科,我的作文經常被老師當作範文在課堂上朗讀,這讓我信心大增,學習也更加努力了,成績也越來越好了。

《小喇叭》是對學齡前兒童的廣播,但我直到上學後還依然愛聽,記得後來《小喇叭》播完之後緊接著有一個《少年時代》的節目,同樣也吸引著我,聽得我如痴如醉。

那時我們農村還沒有幼兒園,接觸書本知識的學習是七歲以後的事。是《小喇叭》陪伴著我先行一步,遨遊於知識的海洋,並讓我插上了聯想和想象的翅膀,讓我瞭解了這個世界的神奇和美妙,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

《小喇叭》還讓我學會了普通話。當時普通話還不普及,整個小學階段老師都講家鄉話,直到上了初中,也僅有個別年輕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講普通話,因為從小愛聽《小喇叭》,自已便逐漸學會了曾被人譏諷為洋腔怪調的普通話。其實我那時的普通話發音也並不標準,長大後才知道許多舌尖後音都一律發成了舌尖前音,不過絕大部分音調還辨得清。就那樣也曾引來許多同學的羨慕,老師讓我讀課文或背古詩,我就用普通話去朗誦,多次受到老師的表揚,心裡也是美滋滋的挺自豪。

但是,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家裡,我是不說普通話的。有一天我和虎子聽完《小喇叭》,我用普通話問它:\"虎子,你認識孫悟空嗎?\"

虎子咧開嘴點點頭,它不用第四聲而是用第一聲的音調\"汪汪\"兩聲。

我說:\"虎子,你也學會普通話了?\"

虎子立即用兩前爪捂住臉往我懷裡一鑽,做出害羞的樣子,虎子的幽默把我逗得開懷大笑。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書後,女主被劈成韋小寶

地球上最美的犟驢

在崩壞裡面呼吸?你不要命了?!

是雲靈

江岸燕的新書

江岸燕

浪行記

河邊地

浮海餘生

笨笨不會寫

我們都有未來

失憶的紅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