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知道帶著自已的兄弟走向無望的心情?

雖然第二天就要啟程了,啟子還是決定到箕子家裡看看。啟子看到的箕子在院子裡爬來爬去撿著螞蟻吃。他深深的看了自已的兄弟很久,情難自禁的蹲下去扶他,可箕子不但一把推開了他,還撿起他身後的羊糞吃了起來。

看到這裡的啟子終於明白:他只有相信箕子是真的瘋了,才是對他最好的保護。

第二天上路的時侯,一些大臣來送行。

啟子發現比干王叔彷彿一夜之間蒼老了好幾歲,本來少許的白頭髮,突然多出了很多。

他對比干雙手施禮,心中感慨:

“以後朝堂之事,還請王叔多多費心!”

“比干雖無能,但只要比干在朝一日,定會死諫到底,哪怕搭上這把老骨頭,也絕不會讓妖婦小人置大商於危難中!”

比干的回答鏗鏘有力。

啟子還想勸比干幾句,又硬生生嚥了下去。每個人都有自已的選擇,比干丞相對商的感情比他更深厚,選擇死諫也在意料之中。

姬昌三父子也來送行了,與眾人站在一起。此刻的姬昌父子很可能與在場的某些貴族建立了不為人知的連結。在《史記.殷本紀》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說明了姬昌的周王朝前期與商朝末期某些貴族有不為人知的關係,其中有一段是這樣記錄的:

周武王牧野之戰勝利後,得到紂王自焚的訊息。次日,周人聯軍開到殷都,在郊外設下營地,面臨著讓商人接受亡國接收商朝龐大的遺產的大事,要避免他們因走投無路而再次暴動。卻不想,周武王進入殷都之時,承認失敗的商朝顯貴們已經在郊外列隊恭候。於是,周武王向群臣向商人宣告,‘這是上天降下的福佑!’商人皆下跪。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周人與當時的商朝貴族沒有某種聯絡的話,他們怎麼可能有序的都站在郊外迎候?

另外,推翻了商的周王朝京都周邊發掘了很多商人的墓葬,這些商人依舊延續了周朝禁止的基祭,人祭,殉葬制度,在周朝明令禁止殉葬的情況下,這些商人貴族卻在周人的京都附近採用人殉,可見周王朝對這些人是有著很大的‘容忍態度’的。這足以說明,商朝後期,有一些商朝的貴族成為了周朝某種情況下的‘盟友’,他們肯定是帶給了周朝‘難以忘懷’的恩情,所以周王才會容忍他們在自已的身邊做明令禁止的事情。

而此刻出現在貴族人群裡的姬昌三父子,他們在殷都的這一段時間,可能就是他們和商貴族建立連結的時間段。

但西岐父子在商朝做人質的日子並不好過,這些後期再慢慢說。

送走了啟子,下午姬昌就被帝辛喊了過去,姬昌大概能想到帝辛叫他是什麼事兒,不是讓他進獻建造鹿臺的人力物力,就是抽調士兵支援出征。只是,姬昌估量不出帝辛這次的胃口是多少,他不知道這次又要用多少東西來換自已短暫的平安。姬昌知道,自已還有‘油水’的時候,帝辛不會那麼輕易讓他死,只要他夠聽話就好。

果不其然,帝辛沒幾句話後,姬昌自已就主動表態:

“西岐感念大商護佑之恩德,傾囊而獻也合情理,姬昌早將商之祖先視為自已的祖先,還望吾帝不嫌昌粗笨為感恩。”

“姬昌有為國家之急而出力自然甚好。”

帝辛喜歡這老頭兒的識時務。

“姬昌這就回去整理,務必儘早到位。”

“好,你且去吧,待他日鹿臺建成之時,孤不會虧待與西岐,會考慮恢復西岐的‘方伯’之位。”

“姬昌感念吾帝恩德!”

這下好了,帝辛說要恢復他的‘方伯’身份,他要拿的東西肯定要比那會兒承諾的更多一些才行,跟著大人物混,這點兒默契還是要有的。

‘方伯’這個稱謂(或官職),已經是商朝對於異族人很高的稱謂了,商人只會給自已的同族人‘侯’的稱謂,也只讓王的近親兄弟稱謂為‘王’。

於是,姬昌忙著去整理需要進獻給帝辛的物資去了。

他回到驛站,剛好見到從西岐過來的‘信使’正和自已的兩個兒子彙報西岐的情況,當聽說今年西岐的收成很好,五穀豐登,百姓安居樂業,周邊的小部族首領都很樂意來和西岐搞好關係,他不勝歡喜,覺得要進獻給帝辛的物資更有了一些著落。

於是,他讓信使先去休息,又和兒子們商量起進獻的事。伯邑考和周公這兩天都是要隨著帝辛出征的,所以他們必須越快拿定主意越好。

是的,伯邑考兄弟必須要隨帝辛出征,他們作為王的‘侍架’,要為帝王駕車和安保,或許就像現在老闆的近身保鏢,在老闆‘互毆’時充當了重要角色。

又一日,帝辛帶著部隊出發了,前朝後宮的人全部出列為王送行。

戰爭前祭祀這裡就不再說了,無非就是刖、伐、剖、卯等常規的祭祀流程,大家可以先根據字面意思去想象是怎樣的祭祀行為,因為過於恐怖,後面有十分必要的了再說。

帝辛這次出征只用了貴族們計程車兵,卻沒有讓貴族們出征,這也就意味著所有的戰利品都可以落在帝辛的口袋裡。

在出徵的這段時間,他安排了比干留守殷都,啟子箕子去朝歌督造鹿臺,自已則可以安心的搜刮錢財。所以,他對這個眼下這個局面倒是挺滿意,透過他堅定的眼神就可以看得出他這次征戰必勝的信心。

可他不知道,所有的貴族都已經處於難以置信的恐怖之中,像帝辛這種熱衷於祭祀顯貴獨斷專行的做法,或許才是商朝失控和滅亡的直接原因。

為什麼這麼說呢,帝辛留下極度恐懼沒有希望的朝局給大臣,一盤散沙的無望朝局,滋養著姬昌、姜子牙等的報復決心,這些看似微小的因素卻在悄然此消彼長狀態下肆虐的生長,直到周生商覆。

我們放眼歷史來看,其實商朝後期只有兩個大國在博弈,他們的關係影響著‘整個世界’的走向。他們中的一個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掌握著這個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和這個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力,以及無與倫比的文明影響力。但這個作為文明燈塔的國家,卻偏偏喜歡滿世界的大戰,欺負其他所有的國家,滿世界修建軍事基地,同時還向全世界輸出恐懼。

而另一個國家卻深諳韜光養晦之道,雖然也經常被那個更大的國家欺負,但這個國家卻一邊和超級大國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一邊忍辱負重發展經濟、軍事、科技,走上了一條和超級大國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他呼籲世界中的其他國家和他一起建立文明共同體,直到其他國家響應他的呼籲,願意跟著他一起打敗那個強大的超級大國。

這兩個國家一個叫做殷商,一個叫做西周。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在奧特,開局獲得至尊修為

愛吃甜火鍋

從李雲龍警衛員開始崛起

年少三十

我爺爺是首富,你拿什麼跟我鬥

奔跑的大腦

雲頂之弈:我的海克斯不對勁

胖頭魚鯨雨

妖尾:穿越,我加入了妖精尾巴

瑤瑤奶昔2

我手撕劇本後,都崩人設了

簡繁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