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天一大早從通州出發的時候,王家彥告訴胡文霆,這次把物資送往大名府,全程走的幾乎都是漕渠,只有過了山東臨清州之後的一小段,要改走衛河的普通河道,透過衛河就可以直接到達大名府的府城了,預計全程大概需要三到四天的時間。

胡文霆聽了王家彥的介紹之後,隨即反應過來,原來大運河在明代時還不叫京杭大運河,而是被稱為漕運,口語中則稱其為漕渠。

整條大運河由北到南各段分別又被稱為:白漕(白河)、衛漕(衛河)、閘漕(會通河)、河漕、湖漕、江漕、浙漕。

白漕因利用白河進行漕運而得名,是自通州至天津的一段運河,亦稱北運河;衛漕因利用衛河漕運而得名,即天津至臨清間一段運河,亦稱南運河;閘漕即會通河,因中間有多道閘門而得名。

河漕是指後世江蘇徐州以北茶城至淮陰西南口之間黃河,航道的中路叫濁河,北路叫銀河,南路叫符離河。

湖漕是指運河江蘇淮安至揚州段漕運航道,長約三百七十公里。沿途地卑水積,湖泊眾多,漕運透過湖水相通,因此才被稱為湖漕;江漕則是指漕運所經長江段航道。

浙漕則是指江蘇京口閘至長江段的運河。浙江的漕運就是經此進入運河的。

後世學過歷史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到胡文霆來到的大明這個時代,京杭大運河已經經歷了三次比較大規模的調整開鑿。

其中第一階段是公元前五世紀,由吳國開鑿的邗溝,從後世揚州附近的邗溝引長江水向北流,經高郵、寶應、淮安入淮河,溝通了長江和淮河。

第二階段是七世紀初,隋朝定都洛陽之後,開挖通濟渠,把洛水東引入黃河,再從黃河引水至後世河南滎陽北,經鄭州、開封折向東南直到江蘇清江與邗溝相通,長約一千多公里。

後來又開鑿了永濟渠,從洛陽向東北,經武陟、新鄉、汲縣到山東臨清,北上到天津、河北涿郡,全長約一千公里在右。

兩年後,又從江蘇鎮江經丹陽直達浙江杭州,開鑿了一條長約四百公里的江南運河。至此,從北京繞洛陽南達杭州的京杭運河全部開挖完成,全程長二千七百多公里。

第三階段是元代的全國政治中心移到了北京以後,為了縮短從北京到杭州繞道洛陽的航線,先後挖通了北京到通縣的通惠河、山東臨清到東平的會通河、東平到濟寧的濟州河。把運河改成直線後,比隋代京杭運河縮短了九百多公里。

至此,京杭大運河全長變為一千八百公里左右,從杭州起始,到北京終止,共流經後世的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四個省份,且穿過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

京杭大運河全程貫通了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和錢塘江五大水系。

按照王家彥的規劃,他們離開通州後,下一站的停靠點將會是河北的滄州,中途經過的天津並不打算停靠下船。胡文霆本打算是經過天津的時候,想下船去看一看,在明代的天津又是什麼一個樣子的。

可誰讓王家彥同志是本次任務的領隊呢,一切行程安排都得由他說了算,因此,胡文霆也只好恭恭敬敬的向他表示,一切都聽從右司馬的安排。

於是,一行人的中午飯都是在船上解決的,而此時,船隊卻正好就經過天津。當然了,王家彥和胡文霆兩人是有專門的廚子,在船上為他們準備了相對豐盛飯菜的,更何況還有兩個漂亮的雙胞胎姐妹在一旁伺候,因此和下不下船也沒多大區別。

相比較之下,王家彥的一幫手下兵丁就比較慘了,船上根本不可能為上百號人準備熱飯熱菜,而只是給他們準備了一大桶熱湯,讓他們就著熱湯吃一些乾糧充飢。

胡文霆當然也不能給自已的那二十個手下搞特殊化,因此,他們也只能和那些普通兵丁一樣,就著熱湯吃乾糧,不過還好的是,胡文霆給他們準備的乾糧質量比那些兵丁要好得多,除了炒麵之類的主食之外,胡文霆還讓人為他們提前準備了一些肉脯之類的東西。

再加上這些人這前才剛剛經歷過一段餓肚子的日子,因此,對這樣的飲食安排,照樣是吃得非常的香。

不過,對於那幾名錦衣衛人員的飲食安排,胡文霆還是硬著頭皮向王家彥進行了溝通,讓船上也為他們準備了熱飯熱菜,雖然沒有胡文霆他們豐盛,但至少是不用嚼乾糧充飢了。

而林巧和林慧姐妹倆則更用說了,胡文霆在廚子詢問他菜色安排的時候,就直接對他吩咐道,別的沒什麼要求,只要份量稍微多一些就可以了,並解釋說自已飯量比較大。

對於這種公款消費,廚子當然也不會多說什麼,直接就點頭答應了下來。於是中午飯的時候,就給胡文霆做了滿滿一桌子的飯菜,別說是胡文霆和兩姐妹他們三個人了,就是再來三個像他們這樣飯量的人,也差不多夠吃了。

期間,胡文霆還試圖把高大強也拉過來一起吃飯,結果他死活不肯過來,胡文霆只好作罷。

於是,胡文霆又讓林巧把其中的一部份菜打包給隨行的那二十個送過去,讓他們每個人也能嘗上一口熱菜。

在林巧送完菜回來之後,胡文霆同樣是請她們姐妹倆一起坐下來吃飯,因為林巧已經有過一次陪胡文霆吃飯的經歷,因此,在稍微向他客氣了幾句之後,就帶著她的妹妹坐了下來。

吃過中午飯稍事休息之後,王家彥就派人過來請胡文霆到他的船艙去。來到他的船艙之後,胡文霆才知道,原來王家彥一上午的時間,都是躲在船艙裡看書,難怪胡文霆在上船時看到他的隨行人員,往他的船艙裡搬一個很重的箱子,原來裡面裝的都是一些書籍啊。

於是胡文霆又是對王家彥一陣的恭維,還信口把民國年間熊伯伊的《四季讀書歌》中的一段給唸了出來:

夏讀書,日正長,開啟書,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燈下讀書聲朗朗。荷花池畔風光好,芭蕉樹下氣候涼。農村七月閒人少,勤學苦攻把名揚。

王家彥聽了之後,不由得眼睛一亮,微笑著開口問道:“夢之,這是你做的詩句?你還別說,雖然裡面的語句都非常樸實,可卻把該表達的意思都表達出來了,不錯啊!說明你肯定也是一個愛讀書的人。”

王家彥的最後一句評價倒是一點也沒說錯,胡文霆在後世的時候,確實是一個比較喜歡讀書的人,以至於在大學和研究生期間都沒有真正的談過一回戀愛,因為他把業餘時間都花在了讀書上,根本沒時間出去花前月下。

但是,王家彥卻把這首詩歌的作者也安在他的頭上,他肯定是不能承認的,於是胡文霆就開口說道:“晚輩比較喜歡讀一些雜書,這確實不假,但這首詩歌確實不是本人所作的,而是晚輩前些年在外遊學期間無意中聽來的。”

王家彥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接著問道:“你剛才唸的應該只是其中的一段吧,我猜想這首詩歌應該分別包括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讀書場景,要不你把整首都念出來聽聽?”

胡文霆點了點頭之後,就把熊伯伊的《四季讀書歌》從頭到尾都念了一遍:

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讀書求學不宜懶,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語鶯歌希領悟,桃紅李白寫文章。寸陽分陰須愛惜,莫負春色好時光。

夏讀書,日正長,開啟書,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燈下讀書聲朗朗。荷花池畔風光好,芭蕉樹下氣候涼。農村七月閒人少,勤學苦攻把名揚。

秋讀書,玉露涼,鑽科研,學文章。晨鐘暮鼓催人急,燕去雁來促我忙。菊燦疏籬情寂寞,楓紅曲岸事彷徨。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無成空自傷。

冬讀書,年去忙,翻古典,細思量。掛角負薪稱李密,囊螢映雪有孫康。圍爐向火勤攻讀,踏雪尋梅莫亂逛。丈夫欲遂平生志,十載寒窗一舉場。

當王家彥聽到胡文霆念出最後一句“丈夫欲遂平生志,十載寒窗一舉場。”的時候,不禁發出了一聲長嘆,然後悠悠的開口說道:“時間過得真快啊,一眨眼間,本官考中進士已經快十年了,可平生志卻絲毫沒有實現的跡象啊。唉,如今國事如此艱難,本官卻時常對此感到有些無能為力,真是慚愧啊!”

胡文霆透過閱讀史料中對王家彥的描述,說他是“為人剛正,胸有大志,品行高尚”,再加上最近兩天自已和他的親身接觸,已經確認他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決不會在背後對人耍陰謀詭計。

於是,他就大著膽子說了一句:“右司馬,您在朝中處理政事時,時常感到無能為力,那是因為我大明的朝廷內部已經出了問題,有很多朝廷重臣在處理政事時,首先考慮的不是國家利益,而是先考慮自已或者自已所屬的小團體的利益。

只要是對自已不利的政策,他們就會想方設法的進行阻攔,不讓這些政策推行開來。而根本不會想到,一旦大明這個國家都沒有了,他們的個人利益哪還有存在的可能。正如俗語說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右司馬想要實現您的平生志,唯有把這些大明的蠹蟲都清理出朝堂,您才有可能毫無束縛的去施展自已的才華,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您報效國家、造福百姓的志向。

晚輩知道右司馬您自從入仕以來,無論是對於軍事上,或者是對待百姓,您始終站在國家和百姓利益的高度,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始終以廉潔清平的姿態,反對惡勢力,直言敢諫,不畏權貴闊佬,主張正義,堅持真理,革除弊端。

比如您在金華府蘭溪縣任縣令期間,曾帶領衙役下鄉,到處視察民情,發現縣城破爛不堪,水利失修,百廢待舉,民生凋敝這後。您就馬上下令,果斷地革除弊端,減輕賦稅,貢獻家資,大興水利建設,清理護城河,修築舊城牆。

幾年間,就使得蘭溪的面貌驟變,煥然一新,百姓大多擺脫了貧窮,生活安康,當地百姓無不稱頌您是清官良臣。

又比如您在崇禎元年,大義凜然,剛正不阿,無所顧忌的與兵部主事錢元愨、工部主事陸澄源等人各上疏彈劾魏忠賢,揭露其罪狀,最終促使陛下下旨捕治歸案,而魏忠賢也因此畏罪自縊而死。

憑您所做的這幾件事,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政績卓著的廉吏賢臣,一位錚錚鐵骨的偉丈夫。

可您做了這麼多事之後,結果又是如何呢?大明還是一步步的走向困境。這是因為在您做了一件對大明有益的事情之後,卻有十個甚至數十個人在做著損害大明利益的事情。在這種境況之下,大明能變好才怪呢。”

當胡文霆說到這裡的時候,王家彥卻伸手阻止了他繼續往下說,同時開口說道:“先不說這些事了,走,陪老夫到外面去走走,呼吸一下運河上的新鮮空氣。”

當兩人來到甲板上的時候,發現太陽已經西斜,橙色的餘暉灑在運河的水面及兩岸的大地上。微風輕輕拂過,帶來一絲涼爽,讓人不再感受到夏日的酷熱。

古老的運河兩岸,景色如畫。岸邊的垂柳隨風搖曳,彷彿是一位位優雅的舞者,輕盈地舞動著翠綠的枝條。河面上波光粼粼,倒映著天空中橘紅色的晚霞,如夢如幻。

運河上,古老的石橋橫跨兩岸,見證著歲月的變遷。橋墩上的青苔,訴說著久遠的歷史。船隻在河中緩緩駛過,水波盪漾,形成一道道美麗的水紋。遠處,傳來船伕悠揚的歌聲,與這寧靜的美景融為一體。

夕陽的餘暉中,古老的運河展現出一種獨特的魅力,讓人陶醉其中,感受著歲月的靜好。

胡文霆想到在真實的歷史上,大明將在今後的日子裡一步步的走向敗亡,於是有感而發之下,就脫口而出背了一句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王家彥用極具深意的目光看了身旁的胡文霆一眼,然後淡淡的對他說了一句:“剛才還在老夫面前意氣風發的指點著江山呢,怎麼一會功夫之後,就變得如此消沉,以至於發出這種感嘆了呢。”

胡文霆回過神來之後,連忙掩飾著說道:“晚輩看到夕陽之後,不由得想起了一些往事,情不自禁這下就感嘆了一句,讓右司馬見笑了。”

一路上由於有漕幫派出的人員,在前面的幾條船上進行指揮協調,使得一路上的行船都非常順利,因此,船隊比預計時間早了很多,就到達了南下的第一個休息站點--滄州。

在談及京杭大運河,後世的人們往往首先想到杭州、揚州、蘇州等江南古城。然而,在京杭大運河所流經的十幾個城市中,流經里程最長的城市就是眼前的這座北方古城——滄州。

而且如今胡文霆看到的,位於運河兩岸的滄州,還是一座年代沒多久的新城呢,當地人也稱它為新滄州。

據《明史·地理志》記載:“滄州,洪武二年五月徙於長蘆。”長蘆,位於大運河西岸,初為土築之城。天順二年,“奏允建立磚城”,天順六年正式動工。次年,真正意義上的滄州新城就初具規模了。

由於滄州碼頭幾乎就在滄州城內,因此船上所有的人員也得以下船透了一口氣,同時也能吃上一頓正經的熱飯熱菜。

次日早上出發,同樣也是在船上解決了午飯,也是在傍晚時分來到了本次行程的下一個休息站點--山東臨清州。

臨清州地處京杭大運河與隋唐大運河交匯處,北及北京,西抵洛陽,南達杭州,有“繁華壓兩京,富庶甲齊郡“之稱,人口一度號稱百萬,人稱天下第一碼頭,天下糧倉,是全國著名的商業大都會。

明代文學名著《金瓶梅詞話》這樣形容臨清州“這臨清閘上是個熱鬧繁華大馬頭去處,商賈往來之所,車輛輻湊之地,有三十二條花柳巷,七十二座管絃樓。此去離城不遠,臨清馬頭上,有座晏公廟。那裡魚米之鄉,舟船輻輳之地,錢糧極廣,清幽瀟灑。”

明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過鰲頭磯》這樣形容臨清州“十里人家兩岸分,層樓高棟入青雲,官船賈舶紛紛過,擊鼓鳴鑼處處聞。折岸驚流此地回,濤聲日夜響春雷。城中煙火千家集,江上帆檣萬斛來。”

雖說臨清州是個非常熱鬧的去處,但以王家彥的性格脾氣,而且還是正在辦理公務的過程中,肯定不至於帶著胡文霆去逛那“三十二條花柳巷,七十二座管絃樓”,也就是用目光欣賞了一下臨清的繁華而已。

第二天又是一大早就開始出發,沒過多久之後,船隊就進入了通往大名府的衛河普通河道,而且還是逆流而上,不過由於有漕幫的人員在其中進行了妥善的安排,因此行船也還是相當的順利,同樣於傍晚時分來到了本次行程的終點站--大名府。

而胡文霆自從和王家彥第一次進行了深入談話之後,後來又陸續進行了幾次談話,而且由於胡文霆在後世時的老家就在王家彥曾經就任過縣令的蘭溪縣附近,因此當王家彥談起蘭溪當地的風土人情時,胡文霆了基本上能接上一些話,讓王家彥對胡文霆的見識廣博讚歎不已。稱讚他真正做到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當然了,如果胡文霆再跟他說一些大明以外國度的情況,那麼王家彥非得把眼珠子都給瞪掉不可)。

經過三天時間的朝夕相處之後,胡文霆和王家彥之間的關係也已經非常融洽了,王家彥在後來的時間裡,基本上都是直呼胡文霆“夢之”,胡文霆則稱王家彥一聲“叔父”,恍惚中,王家彥在胡文霆眼中幾乎就是自已在後世時的領導餘躍平的化身。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全世界修仙都靠我來帶

執筆寫蒼生

葉瑤蘇哲向盛夏

旭先生丶

全家讀我心嘎嘎亂殺,我安心吃奶

是乳酪醬呀

未讀告白信

Ect風

執念雲霄

堂堂雲上

火影,躲開所有名場面

大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