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為嚴重的是1973年6月29日上午一批下級軍官的起事。一群坦克在聖地亞哥的大街上朝國防部方向推進,奇怪的是從不闖紅燈。坦克一到國防部,坦克上的人就密集開火,殺死了22人,傷了32人。發生軍事暴動了,報上稱之為“坦克突擊”。這批人還攻擊了政府大樓,但武裝部隊總司令普拉茨勸說他們放下了武器。與此同時,阿連德發表廣播講話,呼籲工人保衛他們的政府。社會黨和左派革命運動的領導人曾組建工廠帶,敦促工人接管了300多家工廠。那天晚上,阿連德的支持者們在總統府前舉行了一次大規模集會,讓人們放心,政府並未失去控制。

“坦克突擊”事件提醒民主聯盟和人民團結陣線雙方注意,政治家們如果不互讓和解、維護民主制度,下次軍隊就要開出兵營接管政府了。這一嚴酷的現實迫使民主聯盟和人民團結陣線接觸談判。7月30日薩爾瓦多·阿連德和基督教民主黨領導人帕特里西奧·艾爾文討論解決雙方重大分歧的可行方案。報紙推測阿連德是否會請基督教民主黨入閣,但基督教民主黨的大多數領導人都公開反對這一動議。

人民團結陣線中的共產黨歡迎內閣中能有一些基督教民主黨成員,想以此制止軍事政變的發生,但社會黨不同意。帕特里西奧·艾爾文建議委派軍官擔任內閣重要職務、歸還被接管的私人財產和實施武裝管制法。阿連德有保留地接受了大部分要求,但拒絕歸還被接管的私人企業。他知道社會黨和左派革命運動的領袖們肯定是要反對這一動議的。不久貨運汽車司機、商人、大多數企業主和專業人士再次聯手舉行全國性大罷工,阿連德被迫再次談判協商解決危機的辦法。8月中旬,他跟艾爾文在紅衣主教勞爾·席爾瓦家秘密會晤,但商談未能達成協議。

緊張局勢非但沒有緩和,反而加劇了。8月22日,民主聯盟議會議員透過決議,指責阿連德違憲、接管私人財產不合法。民主聯盟的支持者們不僅失去了其工廠、企業,人民團結陣線還解除了他們中許多人在工廠、企業裡擔任的管理、技術職務。智利的專業人員面臨著這麼一種現實,即要麼加入人民團結陣線,要麼就失業。其結果是許多工程師、藥劑師、會計師和其他一些專業人員紛紛前往其他拉丁美洲國家和美國尋找工作。

報紙的廣告專頁上滿是專業人員要變賣傢俱和公寓的標題為“離家出售”的廣告。除擔心就業外,還擔心軍隊如果要推翻政府的話,工廠一帶將會發生威脅到聖地亞哥居民安全的暴力活動。軍方高度重視這一威脅的存在,遂開始突擊查抄工人控制的工廠,拽尋武器秘藏處。民主聯盟的報紙時不時刊登出從某家工廠沒收來的槍支和自制武器的照片。

人民團結陣線中的溫和派對“人才外流”和中產階級更形敵視政府感到不安。然而比較激進的那派人卻懷疑中產階級在社會主義的智利能起多大作用。阿連德應反對黨提出的確保安全的要求,決定延請卡洛斯·普拉茨將軍和其他三名軍官入閣。不幸的是,左派革命運動和激進的社會黨人設法打入武裝部隊策動新兵反對他們的長官,這使軍方喪失了對政府的信任。

8月21日,普拉茨將軍和亞歷杭德拉·科克斯各自開著自己的車行進在聖地亞哥的一條高速公路上,發生了一場罕見的衝突。據說是她辱罵他,他大發雷霆,猛追她的車。軍官們的妻子對他的行為提出了抗議,並要求他辭職。普拉茨深感屈辱,辭去國防部部長一職,並宣佈退役。阿連德遂推舉奧古斯托·皮諾切特頂替普拉茨,相信皮諾切特會維護憲法。

1972年10月以後的緊張衝突妨害了人民團結陣線許多計劃的實施,然而在此之前政府改善了醫療、教育、住房和就業狀況。嬰兒死亡率下降,人們吃得好、壽命長。阿連德政府重視各級教育,增加了經費的投入。進入幼兒園的孩子增加了近一倍,政府新建了122所學校。小學和中學入學人數增加了10%,而大學入學人數則增加了一倍多,從7萬增加到了萬。政府動工新建11萬套住房,但由於種種原因,只建成了萬套。

1970-1973年,就業形勢好轉,增加了萬個就業崗位,失業率從%降到了%。頭兩年生產全面增長,但1972年10月全國大罷工以後開始下降。罷工、投資減少和原材料短缺導致 1973 年國

內生產總值下降了%。頭兩年工人收入高於通貨膨脹,但到1972年底急劇上漲的物價和物品短缺又使工人的收入跟不上物價的飛漲了。為了增加就業和生產,政府積累了大量赤字,導致通貨膨脹率從1971年的21%增加到了1973年9月的381%。農業方面,土地改革協會和農民沒收土地行動使農民有了更多的土地,但這一變革危害了生產。1973年農業生產下降22%,小麥產量更下降了40%。政府為了保證供應,不得不增加糧食的進口,1970年花錢13500萬美元,1973年則支付了51100萬美元。

阿連德上臺一年後,國際貿易和智利的國際收支出現了嚴重問題。·銅的生產和出口下降,這部分原因在於罷工、部分原因在於新管理方式的應用。進口增長,貿易不平衡狀況嚴重,國家財政儲備隨之枯竭。傳統經濟學家們提醒人民團結陣線要多多關注國家財政、不要專注於分配和財產所有權問題,但人民團結陣線的許多領導人無視這一忠告,認為這不適於他們正在建設的社會主義經濟。不幸的是,財政形勢已然失控,而人民團結陣線各派還拿不出一致同意的政策來。

人民團結陣線的一些人曾慫恿工人破壞民主制度,說這種制度祖護社會主義國家的敵人。陣線中懷有民主信念的一些人則憤怒地貶損反對黨人為木乃伊、法西斯。三月議會選舉過後,民主聯盟的支持者們改變了鬥爭策略,公開鼓動軍隊推翻政府。民主聯盟的支持者們貶損人民團結陣線成員為“社會渣滓”。雙方相互洩憤貶損對民主傳統的延續不是個好兆頭。

全國性大罷工持續不已,即將發生軍事政變的謠言滿天飛。1973年9月11日黎明前軍隊開出兵營,佔領了大部分電臺,開始廣播進行曲,並不時插播新聞說軍隊正在控制國家局勢。軍方向阿連德提供一架飛機要送他出國,並宣告上午11時開始宵禁。阿連德得到軍方提出的要求後,起初呼籲工人上街保衛政府,後來又改變了主意,要他們留守工廠保持警戒。阿連德拒絕投降,中午時分空軍轟炸總統府。

阿連德犧牲。一種說法是軍隊開槍殺了他,另一種說法是他飲彈自盡。軍隊開始逮捕政府的一些主要領導人,而其他一些領導人則進入外國使館避難,可能會爆發內戰的謠言不實。人民團結陣線的一些追隨者進行了零星的抵抗,但在正規軍面前純屬徒然。

一場有關智利悲劇所引起的一些關鍵問題的國際大辯論立即開始,有關人士提出:誰該對軍事政變負責?人民團結陣線使智利發生變革所採取的策略合理嗎?能夠透過民主手段使革命成功嗎?許多評論家都就第一個問題指責尼克松政府,認為是尼克松政府破壞了阿連德政府。參議員弗蘭克·丘奇領導的一個議會調查組查明:中央情報局曾力圖阻止阿連德當選,而後又向反對集團提供了財政支援,但沒有證據表明中央情報局曾參與推翻人民團結陣線政府的活動。

阿連德政府內的對立派別流亡國外後經常就軍事政變相互指責。為了找個結束暴力活動的調解人,阿連德延請軍人入閣。暴力活動暫時平息下來,但他自己黨內的左派要求將軍人排除出內閣後,暴力活動再次在全國蔓延。9月11日軍隊推翻人民團結陣線,終止了它的人民革命。評論家們從這一歷史經驗中得出結論:民選政府難以進行革命,難以保持維護民主所需的一切。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半,小半

yoenb

皇后她真的不想爭寵

胖蚊子

富人眼中的世界

浮華下普通的人

惡毒炮灰釣誘撩,瘋批病嬌魂會飄

一九九七

武皇重生之在世界五百強做前臺

二喵子

穿越遠古大佬帶我飛

餃子包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