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瘋狂的通貨膨脹時期,工人階級的工資同樣也是不升反降的。消費社會剛在智利顯現,工人們只有看的份兒,委實消費不起。工人的工資僅夠養家餬口、支付房租。想買塊地皮搭建住所,得幾戶人家湊錢才行。有工作的單身子女出錢幫父母購置傢俱或主要電器用品。家在鄉村的親戚會在冬天送來糧食和木炭。阿連德政府時期,黑市興旺,生活在城市的親戚從事買賣馬鈴薯、肉類和小麥等農產品活動。

這一時期有許多年輕人長大成人,但他們這些勞務市場上的新人難以找到工作。1960年至1970年間人口增加了180萬,經濟自立人口則增加了萬。上學就讀緩解了新增工人大量湧現的壓力,但政府為了提供足夠的工作崗位還是得分散使用有限的財力。

這十年間提供了50多萬個工作崗位,數量不少,可實際工資並不高。1970年至1973年加快了提供工作崗位的步伐,光經濟領域三年間就提供了萬個新工作崗位。1960年,僱傭的人員中有近25萬人加入了工會,而十年後增加到了萬人;到1973年,工會會員人數達到了60萬,其中有近20%是農業工人。1965至1973年間加入工會的工人佔工人總數的百分比翻了一番,從11%增加到了22%。

1931年勞工法規定了成立工會和集體談判的準則。政府為了控制通貨膨脹,往往確定最高工資增長率,這就限制了工會進行談判時的自由度。為了對付這一附加限制,工會也在其合同建議中提出了僱員(工)的住房、醫療保健和家庭補助問題。集體談判開始時,工會向僱主遞交了一份包括在合同中的要求的正式清單。談判陷入僵局時,政府代表出面斡旋。

工會用罷工為達成協議施壓,亦或用罷工表示對合同的支援。罷工是常有的事,但很少令經濟癱瘓。例如,1960年工會舉行了257次罷工,參加的工人為萬人,而十年後工會則舉行了1000次罷工,參加的工人為30萬人。同情工人的政府成功地縮短了罷工持續的時間。弗雷執行時期,持續時間平均為七天;而在阿連德執政時間,則平均僅為天。

弗雷政府時期,農業工人工會的成立為勞工運動增添了新活力。1964年弗雷上任時,只有24個農業工人工會,會員1658人。六年後他的政府任期屆滿時,有了421個工會,會員達萬人。到1968年時,半數以上加入組織的農業工人都是“農村勝利”這一由基督教民主黨控制的工會成員。1968年之後,加入組織的農業工人大多加入了“自由”和“朗基爾”這兩個由支援阿連德的共產黨、社會黨和人民行動統一運動控制的工會。這三個工會組織都幫農民確保已改善的勞動條件和經濟權益。

工會組織擴充套件到了新領域,而政府又支援其經濟、社會訴求,所以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取得了重大發展。尚有近80%的工人沒有加入工會,這是因為建築業、零售業和服務業員工加入工會者不多。大多數工會都隸屬於工人統一工會,而工人統一工會主要受共產黨和社會黨的影響。這些工會要的是集體談判,而控制工人統一工會的政黨要的是實現土地、企業和其他經濟活動的國有化。1970年這些政黨終於贏得了總統職位,工人們有機會親眼目睹國有化的利弊了。

豪爾赫·亞歷山德里不像他父親阿圖羅那樣喜歡以煽動性的演說鼓動民眾。他常說自己不是個政治家。他吸引人的地方是他的姓氏、而不是他的風度。保守派對他很放心,認為他不會採取激進措施。然而智利的政治發展使他批准了一些在那比較保守的年代他本應拒絕考慮的政策。

1.經濟規劃

他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將困擾著前政府的通貨膨脹降下來。為此,他更換了貨幣單位,將比索改為埃斯庫多,並使其與美元掛鉤等值。他還敦促智利人將錢匯回國內,准許他們用美元在本國銀行開戶。他竭力減少政府赤字、控制工資。這些措施類似於克萊因一薩克斯經濟代表團向前政府建議採取的那些措施。這些措施體現了這麼一種信念.即通貨穩定和市場開放必將激勵私營部門促進經濟增長。

2.瓦爾迪維亞地震

經濟規劃第一年似乎產生了預期效果,工業生產有了增長,失業率下降了2%。雖說進口增長了30%,但流入國內的資金足以使國際收支保持良好狀態。然而兩大意外事件嚴重地影響了規劃的落實。第一件事是智利的出口增長跟不上進口的增長,從而出現了貿易赤字。第二件事更為嚴重,1960年5月智利南部地區遭遇了一次強烈地震——有記錄以來的最為強烈的地震之一,數百人喪生,所受損失相當於國家年生產值的10%。水淹地陷,民居、廠房塌陷,大片農田淪為澤國。安第斯山體崩裂,泥石流夾裹著衝倒的樹木傾瀉而下,其勢令當地居民驚恐萬狀。海嘯伴隨著地震,吞沒了從康塞普西翁到奇洛埃的沿海地區的所有城鎮和村莊。

亞歷山德里要救助南部地區,就得增加政府開支。而對他落實經濟規劃影響比較大的,還是貿易失衡問題。外國對地震災區的援助款加上美國爭取進步聯盟提供的資金,也填補不了智利的貿易赤字。1962年10月,亞歷山德里不得不將本國貨幣貶值33%,從而不再跟美元掛鉤等值、毀了埃斯庫多。工商企業估計進口價格要上漲,遂抬高本國產品的物價。通貨膨脹1962年一下跳到29%,隨後的兩年裡更到了40%以上。為了增加政府收入,亞歷山德里提高稅率,將銷售稅限定在空前的20%高度。到1964年,各項稅收總額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24%,給生產者和消費者均造成了沉重負擔。亞歷山德里的穩定計劃失敗了,私營部門將促進經濟發展的希望也破滅了。

3.成就

亞歷山德里任總統期間並非一無成就。智利如果同意加入爭取進步聯盟計劃,肯尼迪政府就每年向亞歷山德里提供1億多美元。爭取進步聯盟試圖成為類似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援助歐洲復興的“馬歇爾計劃”,以促進拉丁美洲的快速發展。肯尼迪的顧問們認為,發展加政革就可以防止古巴革命在拉丁美洲其他地區重演。亞歷山德里在實施教育、住房和土地改革方面同爭取進步聯盟開展了積極合作。他擴建公立學校,使大學生人數翻了一番。他敦促議會對新建住房免徵稅款,結果是年增新房4萬套。一部分住房由政府出資興建,而另一部分則由私人融資興建。

亞歷山德里最激進的行動是實行土地改革。保守派議員透過法案,授權政府沒收閒置農田,付給業主其價值20%的現金,其餘80%的錢十年內付清。為了掌控法案的實施,議會成立了土地改革協會和另一向農民提供後續服務,稱之為農牧業發展協會的組織。亞歷山德里總統任內,土地改革協會只沒收了6萬公頃土地,分到土地的農民只有1000人。然而他開創了政府可以沒收私人田產的先例,後來的政府大大推廣了這一創舉。土地改革協會和農牧業發展協會在後來的政府執政期間也支援激進的、終止智利傳統的大莊園制的土地政策。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魔道祖師:琴絃斷,故人歸!

墨魚山禾

cos惡週期入間穿越了怎麼辦?

偉大的魔術師凱拉娜

團團滿滿的新書

團團滿滿

雲之羽:徵角宮願

蔡嘉丞

每晚一個練膽大故事

周德東.

絕境輪迴:與洪荒妖獸的決戰

從上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