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國富策》和談判最好的時機

徐凡得意笑道:“大漢有很多政策全面照搬大秦的,但為什麼民間百姓壓力如此小?

一是我大漢比大秦更加公平,在大秦貴族豪強不會收取多少的稅負,而在我大漢財產土地越多稅賦就越多,普通百姓不用承擔貴族豪強的稅負自然就減輕了很多壓.”

“但這都不是最關鍵,要是天下的財富還和原本一樣大小,即便我大漢分的再均勻,百姓的田賦雖然可以會減免一些,但徭役卻是少不了的.”

二就是我大漢增加財富的能力比大秦強,在大秦把農業看成是財富的來源本沒有錯,農業的確是一切財富的根源,但布匹農具,甚至桌椅板凳這些也是財富。

大秦不看重這些,但天下的土地是有限的,大秦能增長的財富也是有限的,但大秦財富增加比不上始皇帝等統治者貪婪的慾望,整個天下就崩潰了。

而我大漢雖然沒有增加太多的土地,但因為重視工商,天下的土地雖然沒有增加,但財富卻在快速增加,這樣每個人能分到的財富就更多了。

為了方便張良他們理解,徐凡繼續說道:“大秦時期他們沒有高爐,全天下一年煉製的鐵不會超過一千萬斤,而我大漢有高爐之後,天下一年能煉製的鋼鐵接近1億斤(萬噸)按照大秦時期一斤鐵20錢計算,我大漢為整個天下增加了20萬金的財富,相當於大漢百姓比每個大秦百姓多一百與錢.”

“這還是按最低的鐵的價格來計算,要是按照每斤上千錢的百鍊鋼,上千錢的農具,幾萬錢的盔甲,兵刃計算,我大漢光鋼鐵製品的行業,就為整個天下帶來了上百萬金的財富.”

“還有製糖業,這是原本天下沒有的行業,只有少數蜂蜜,飴糖供君王貴族享用,但因為我大漢的發展,現在富裕家庭也可以吃上白糖,天下有上百萬畝的甘蔗田,每年製糖產生的財富接近上百萬金,這就給天下每個百姓帶來三百錢的財富,這是天下新增的財富,是我大漢帶來的.”

還有鹽業,紡織業,雖然這些行業天下原本就有,但在我大漢的開拓下,製鹽,紡織的成本下降,產能提升了好幾倍,可以說這四大支柱產業,每個都能給我大漢的百姓增加一百到幾百的財富收入。

“四大支柱產業加起來,給整個天下的百姓增加了上千錢的財富,這就是我大漢在為天下百姓減負的同時,為什麼朝廷的收入卻是越來越高,因為我大漢也在快速做大整個天下財富,在這個過程當中,所有人都在受益.”

張良和秦泊兩人恍然大悟。

張良更是激動道:“陛下剛才所言,真乃黃鐘大呂,讓臣直聞大道,您理財之能已經超越管子,管子更重術,只能霸天下,而您更重道,所以才能王天下.”

秦泊也說道:“陛下所言可謂是國富之策.”

徐凡道:“這就是工商行業的好處,它不像農業受制於土地,受制於天氣。

它可以在很小的一塊土地下,為整個天下增加幾十倍乃至上百倍的財富。

鋼鐵行業的發展就是最顯著的例子,我大漢的鋼鐵工廠佔地面積只擴充了幾十倍,反正產生的財富卻擴充了幾萬倍.”

“天下工匠能生產的財富普遍都比農戶多十倍乃至幾十倍,大秦時期天下的工匠不到百萬,而我大漢幾年時間就擴張了一倍,要是天下的百姓有一半是工匠,整個天下的財富最起碼會提升十倍,而且最重要的是工匠提升財富的能力是農戶的十幾倍增加倍.”

“田地的產出,從古到今也只增加了一兩倍的產能,但工匠卻可以十倍,百倍,千倍的增加,這自然帶動天下的財富十倍,百倍,千倍的增加.”

“這就是朕為什麼說以後天下會是工匠和作坊主的天下,因為就現在的天下而言,工匠是最先進的生產者,作坊主是天下最先進的管理者,二者一個能創造天下最多的財富,一個能管理天下最多的財富,自然就會成為天下最強大的兩股勢力了.”

張良也說道:“臣定把陛下進入之言記錄,發表在《大漢月報》上,讓天下漢吏知陛下之意,知道如何發展產業.”

說起《大漢月報》徐凡對秦泊道:“你們墨家也應對弄一個《墨家月報》好讓工匠有一個發聲的情況.”

而後他就對秦泊說了當初他在《法治月報》上看到女工的故事道:“這不應該是你們墨家為她主持公道的,結果卻讓法家為他們發聲,這是你的失職.”

秦泊苦笑道:“紡織女工都是女子,我等也不好太過於靠近,而且這也是家務事,我等外人就更好插嘴了.”

徐凡搖頭道:“你這就是立場不堅定了,你管她是男是女,是不是家務事,只要她是工匠,你們墨家就應該堅定站在他們身後,你們要是不能堅定的為他們發聲,這墨家對她們就沒有意義了,你們墨家也就失去了這塊基本盤。

伱要讓天下的工匠和紡織女工都明白,墨家會站在他們一邊幫助他們,他們才會支援墨家。

同時有了《墨家月報》這個發聲渠道,我等才好向天下人宣揚,四時辰工作制的合理性迫切性,那是走向大同世界必須的道路。

只有把這理念宣揚出去,讓更多的人瞭解這個理念,才會有更多人來支援四時辰工作制,我們的隊伍就能壯大.”

現代政黨和封建官僚是不一樣的,封建官僚講究的是,刑不可知,威不可測,則民畏上也。

但現代的政黨卻是宣傳自己的理念,以此來吸引團結理念相同的人,組成一個上下同心的執行團體,所以他們的戰鬥力比封建官僚更加強大。

“墨規雖然嚴苛,但我相信這個世界的百姓總歸是想要過的越來越好,只要這些人瞭解了你墨家的理念,即便他們承受不了墨規,不會成為墨者,但也會是你們的支持者,但天下千千萬萬的百姓支援你們,即便是百裡挑一,你們也能找到足夠多志同道合之人,這樣你墨家才會越發興亡.”

秦泊聽完徐凡的話堅定道:“臣定定當努力宣傳我墨家理念,讓天下人都瞭解我墨家.”

當年百家爭鳴的時候,道,儒,法家的弟子都不多,墨子帶來上千墨者,自然可以縱橫天下,成為當世顯學。

但現在儒家弟子數之不盡,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弟子,但天下讀書人當中有一半是儒家子弟。

道家一直走的是精英路線,雖然人數不多,但大漢丞相卻是道家之人,大漢兩千石大員信奉道家者比比皆是,現在佔據大漢的高層,位高權重。

甚至法家雖然遭受重創,但大漢的法令更加嚴苛,只是這份嚴苛對準的卻是漢吏,雖然學習漢律的過程當中,讓他們哀嚎不已,但卻有越來越多的漢吏成為法家的信徒,在執法越來越嚴苛的大漢,法家在快速恢復當中。

只有他們墨家弟子不到千人,在所有大的學派當中,已經是極其稀少的存在了。

秦泊想要復興墨家,顯然要經歷大的改變,精英路線不屬於墨家。

徐凡道:“《墨家月報》準備開刊的時候,朕會寫一篇支援4時辰工作的文章交給你們,希望你們《墨家月報》能夠一炮打響.”

徐凡之所以對4時辰工作制如此上心,是因為他想看看,以前工業化時代的科技水平能不能支援的住四個時辰工作。

這是他的一個實驗。

因為此時的大漢,對普通工匠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時間,天下戰亂,讓人家大量減少,徐凡強制均田,讓天下的百姓也有一份底氣。

普通工匠可以大聲對作坊主道:“能不能給四個時辰工作制的待遇?不能給爺就走.”

因為他們是真有一塊一百畝土地可以養活自己。

當打工的收益比不上他們種田,工匠可以大聲的對作坊主說不幹,雙方都有後,這樣的談判,雙方才是平等的。

但要是再過幾十年乃至上百年,人口滋生好幾倍,土地也大量的被貴族豪強富商吞併,到時候百姓就沒有後路了,他們的俸祿和福利待遇,必定會被壓制到,只夠勉強維持他們生活的境地。

到時候就輪到作坊主大聲對工匠吼道:“你不能幹,有的是人能幹.”

到時候工匠就沒有退路了。

這種事情徐凡是經歷過一次,年輕的時候,徐凡開了一個攤子,隨隨便便每個月都能賺一萬餘。

但接下來十年時間,進貨價格漲,攤位費漲,管理費漲,物價漲漲落落,十年後,徐凡每個月只能賺5000不到。

後面他看了一些小說,知道了一些事情,明白這是因為社會的規則已經改變了。

大漢現在這個時間點,是以後上百時間,勞動力最值錢的時候,也是工匠談判本錢最充足的時候。

這個時候不和作坊主談好制度,以後就更加難了。

但同時徐凡又知道普通的工匠只是小市民,他們不會想到太長遠,要是他們的工怒足夠養活家人甚至還有一點富餘,他們就會被作坊主感恩戴德,根本不會提什麼要求。

但你如果不在自己佔據優勢的時候提要求,當你步入劣勢的時候,那隻能被壓榨到死了。

(雖然難聽一點,但從先進上,作坊主可能比工匠更加先進一點,大團結,我們沒有實現,結果人家實現了,金錢可以在全球流動,佈局全球產業鏈。

張良有些奇怪的看著天子,天子對墨家的重視有點超乎尋常了。

“可以開飯了”陳秀道。

幾人來到飯廳,各自坐好,上面擺著四菜一湯,有魚有肉十分豐盛。

徐凡這裡不是分餐制的,而是大家一起坐在一個圓桌,和後世的習慣是一樣的。

這點徐凡想的很通透,這種無關緊要的禮制,就以自己舒服為主,自己都成皇帝了,要遷就,也是這個世界的人遷就自己,而不是自己遷就他們。

張良他們吃了好幾次之後,也就習慣了,甚至大漢的高層也開始流行起這樣的聚餐制。

幾人開動之後,陳秀問徐凡道:“前兩日趙高過來,說玻璃作坊盈利已經超過了5億錢了,這筆錢存在農業錢莊,他問夫君有何打算?”

“咳咳咳!”張良差點被噎住。

大漢一年的財政結餘也不過如此,要是天子還掌握著少府,張良也不奇怪。

但天子歸還了所有的作坊土地,這些錢都是天子一個作坊賺的,這種賺錢的效率也太嚇人了。

徐凡也有的愕然道:“趙高的本事很大,居然賺了這麼多錢?”

玻璃鏡子的利潤徐凡當然懂了,但徐凡想來大漢的有錢人沒有那麼多,利潤不會太誇張,但顯然自己小看了玻璃鏡子的利潤了,這一年多的時間就賺了好幾個億。

陳秀道:“這其中還有一部分是玻璃暖房的功勞,沒想到大漢的有錢人如此多,幾百錢一斤的菜都供不應求,暖房一個冬天就賺了好幾千萬錢.”

玻璃的利潤陳秀沒有太在意,但反季節蔬菜可是她看的賣的。

而反季節蔬菜,長安城的百姓也是第一次看到,關中其他地方都是萬物蕭條,關中的百姓連樹葉子都沒得啃,但在蔬菜玻璃棚當中卻是鬱鬱蔥蔥,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這引起了所有觀眾百姓的好奇心,去年冬天的時候,反季節蔬菜還成為了長安城熱點打卡地區,很多百姓冒著嚴寒也要來看看這奇景。

因為普通的百姓不瞭解這其中的原理,甚至還有各種神話傳出來。

長安城的讀書人認為,上蒼降下這樣的祥瑞,是因為有聖君在朝,天下太平,才會降下甘霖,出現此等祥瑞景象。

長安城的百姓通通點頭的認可這一點,漢帝比始皇帝好太多了,他們減賦,免徭役,這兩年的日子好過多了,漢帝是聖君這是得到長安百姓認可的,這點既然沒有錯,那麼上蒼降下這樣的祥瑞就說的通了。

即便有農家子弟,不斷的向四周的人科普反季節蔬菜的原理,但什麼熱量比,什麼光照,完全聽不懂,長安城百姓還是更加相信儒家人說的話。

本來還說好好的,但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來的術士,你說這些反季節蔬菜是靈果,人吃之可以長生不老。

這訊息傳出來,其他人信沒信還不知道,反正這些術士全信了,他們想盡辦法要得到一些反季節蔬菜。

這本就是要賣的,趙高當即以千錢一斤蔬菜的價格賣,這些術士還真忽悠出一批土大款幫助他們出資,購買這些蔬菜。

結果這反而引起了整個長安有錢人的哄搶,價錢不價錢的倒無所謂,關鍵是這能長生不老,即便只是傳聞又怎麼樣,千錢一斤而已,這能算錢。

當年始皇帝為了長生不老,可是花了大價錢製造海船。

還派遣了3000童男童女去求長生不老藥,而現在他們就花千錢,即便是假的,但冬天能吃到蔬菜對他們來說也是值的。

這些人帶到了反季節蔬菜的暢銷,一時間供不應求。

但假的就是假的,大量長安城富豪吃了反季節蔬菜之後,發現這就是蔬菜,根本沒有長生不老的功能,這些騙人的術士遭受一頓暴打,受此影響價格還降低一些,這讓趙高有的失望。

但能在冬天吃蔬菜畢竟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所以即便價格下降,但每斤依舊是幾百錢。

而且因為有這個巨大的廣告,很多有錢人,也定下了玻璃,打算在自己家中弄一個小玻璃大棚,這反而促進了玻璃的銷售。

所以趙高才能為徐凡賺到如此多的錢。

徐凡想了想道:“這次我巡視大漢,走的大部分都是大漢富裕的地區,但這些地區卻依舊非常缺少大夫,很多百姓得了病,沒有大夫醫治,只能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死。

我大漢還是太缺少大夫了。

這筆錢就用來建設一個醫學院,你當校長,招收一批讀書識字的人教導他們醫術,要是每年能有上千人學好,十幾年後大漢的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要是還有多餘,就用來購買藥材,建設醫館,給關中百姓貧窮的百姓免費看病吧.”

以大漢現在的財政是不可負擔的起醫療福利的,他只能自己盡一份力了。

這也是他成為一個皇帝的動力之一,弄出一個賺錢的產業,沒有人敢掠奪他的產業,對百姓花錢,也沒有人敢嘰嘰歪歪的說他包藏禍心。

封建時代就這點讓人討厭,

陳秀喜道:“妾定不讓夫君失望.”

陳秀的醫術雖然是徐凡教導的,但她已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外科手術方面他是當之無愧的宗師,很多各種器械都是她弄出來的。

成為宗師之後,自然也有把自己學問傳播下去的想法。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永恆完美世界

我是陸某人

我在玄天大陸打天下

華胖子

hp霍格沃茨大戰後

HSQ小蛇

校園裡的宮鬥戲

萬重山的謝婉君

網遊:開局一根燒火棍

忘塵狂書

漂亮的大海

有數不清的彩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