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龐於廬江倉促會面,霍峻粗曉朝中局勢後,便乘舟舸入武漢。龐統則順江水回合肥,替霍峻履江淮都督之職。

實際上霍峻這次回武漢,即便沒有淮南王一事,因軍事問題也要回武漢。

關羽見獻上北伐襄樊之策多時,不見劉備給予準確表態反應,曾乘舟舸入武漢,向劉備請求北伐。

然劉備考慮到南取交嶺,以及北伐襄樊可能會引起的兩頭堵的連鎖反應,用言語暫時安撫關羽,言在正旦之後給予批閱,先讓關羽回江陵,暗中籌備北伐襄樊的步驟。

在如此情形下,劉備曾寫信諮詢過霍峻。彼時霍峻因‘淮南王’之事分心,且對具體形勢不知,無法給予更多的回覆,故而霍峻回信,表示自己回京述職時,向劉備上呈自己想法。

逆江而趕路,霍峻抵達武漢已是深夜,於府上休息一夜。

次日午間,得劉備傳喚,霍峻方入宮拜謁。

武漢,漢王宮。

偏殿內,劉備坐於榻上,諸葛亮、法正二人側坐,商討要事。

劉備將手放在火爐上烤,問道:“二君皆已讀過《淮南論》,不知士載所疏之策以為如何?”

諸葛亮輕撫羽扇,讚揚說道:“《淮南論》是為興淮南之方略,士載所書數目嚴謹,三萬屯兵,勞二休一,施以稻麥輪耕。風調雨順之下,將可自給自足,省並江東稻米。”

說著,諸葛亮向劉備拱手,說道:“囤積數年,兵精糧足,江淮進可望中原,退可自保淮地,不為大王之所憂。所省江東稻米,可為囤積征討之用,也可省徭役徵發,不必千里轉運糧草。”

劉備將手揣起,說道:“孔明之所言,是為孤之所想。今歲舉十萬之眾北伐,江左越千里供糧,江東百姓多服徭役,此非長久之計,宜讓江淮自給自足。”

法正猶豫少許,說道:“江淮自給自足雖是好事,但江淮孤離權重。今若讓江淮自給自足,怕有強壯其根本之意。”

“不然!”

諸葛亮撫扇而笑,說道:“孝直見事遲也,霍督既忠侍大王,何以疑其孤離。且江淮真有異心,糧可令其忠乎?”

相對諸葛亮廣闊的視野,法正在政治上狹窄。如諸葛亮所說,糧草限制不住淮南反叛,自然不需要從這方面去限制。

“善!”

劉備微微頷首,說道:“江淮、巴蜀、漢北皆孤之所用,宜當平心待之。今利於北伐之事,當竭力而為之,不可遲也!”

“孔明,替孤為江淮調配江左軍士,今歲開荒耕作,明歲豐收稻米,務必依《淮南論》而行。”

劉備可沒心思學孫權在那鉤心鬥角,不想著北伐大業,天天和臣子玩精神內耗。逼死大將不言,還弄得兩個兒子手足相殘。

“諾!”

“啟稟大王,霍督在殿外求見。”

“速請!”

少頃,霍峻趨步入殿,欲施禮時,卻被下榻的劉備扶住,不讓他行禮。

不待霍峻開口,劉備摟住霍峻的手臂,說道:“君多受委屈爾!”

僅短短六字,卻讓霍峻心緒難寧,竟有瞬間因自己為‘淮南王’意動而感到慚愧。

“峻多謝大王垂愛!”

劉備拉著霍峻的手,說道:“曹操計策陰險,於武漢盛造流言,見識淺薄之人不加深究,或有非議仲邈。望君不必記於心上,以傷同僚之情。”

霍峻神色輕鬆,笑道:“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峻雖難為君子,但卻心羨往之。大王信峻,臣便足矣!”

劉備拉著霍峻坐下,笑道:“得有仲邈此言,孤亦足矣!”

說著,劉備話鋒一轉,問道:“士載所書之論,孤與孔明、孝直皆以為然也。故孤已下令欲江淮廣開田畝,屯田積糧。”

“江淮雖是事定,但交嶺四郡,及那雲長北伐襄樊二事,眾臣卻有不同之見,孤為之甚感疑慮。今孤願聽仲邈之見。”

霍峻看著殿中的諸葛亮、法正二人,笑道:“峻初歸武漢,於今下之形勢不甚瞭解,蓋不知孔明、孝直及諸卿有何高論?”

劉備看了眼諸葛亮,示意他為霍峻介紹當下的情況。

諸葛亮領會其意,說道:“關將軍欲令將士偽降曹仁,呂蒙自請為降將,獻當陽城與曹仁,誘曹仁輕進,後讓關將軍設伏於半道攻之。”

“然亮以為呂蒙不足以令曹操相信,且當陽城難以設伏。曹仁遇事不利,便可輕易撤入襄陽,時曹操發兵來援,此將不利於謀取襄樊。……”

“交嶺四郡,士燮據有數十年,備具威儀,漢夷皆服,恃險暗逆。眾人以為討交嶺需發重兵,否則難下交州。……如此之下,時諸臣多以為襄樊與交嶺二地,難以兼得,當有先後之分。”

透過諸葛亮詳細介紹,霍峻大體也捋清楚問題所在。

交嶺四郡恃遠難平,襄樊連鎖反應大,且不知能否成功。如此背景下,朝中諸臣多有不同之見,即有先後之分,要麼先征討交嶺,要麼支援關羽北伐襄陽。

支援先征討交州者,對於征討方略有不同的見解;贊同關羽北伐襄陽者,對於呂蒙詐降曹仁,獻當陽城的行為有異議。

如張昭、劉巴等人,他們支援先徵交嶺,後伐襄樊。

或如法正、馬良等人,他們支援關羽伐襄陽,後徵交嶺。

至於諸葛亮不屬於任何一邊,對關羽征討襄陽的方案有異議,對發重兵打交嶺也不認可。

如諸葛亮、法正認為關羽的誘降之策,怕騙不過曹操,且當陽城一帶不利設伏,他們希望換地方設伏。

互有爭論,意見眾多之下,讓做事果斷的劉備也有些難以抉擇。

“仲邈有何不同之見?”劉備問道。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臣與孔明有相同之見,交嶺不宜動重兵,關將軍不宜於當陽設伏。”

“嗯?”

劉備捋須沉思,說道:“二君何有此見?”

“孔明不如先言?”霍峻禮讓說道。

“善!”

諸葛亮輕撫羽扇,說道:“當陽雖有山嶺之地勢,可埋伏兵。但當陽離襄陽僅有兩三百里,曹仁利進亦利退,非用兵之所。且當陽臨近襄陽,軍士部署難逃曹軍斥候所察。”

“至於交州四郡,實如大王、仲邈先時之所言,需速下交嶺。然若舉重兵,驚動士燮,深陷於山林之間,何言輕易可勝。”

說著,諸葛亮皺眉而思,說道:“當讓關將軍重思設伏之所,尋適當之人詐降曹操。交州四郡或可從子山所言,剪除士燮羽翼,覆沒其軍,進吞交趾。然具體如何部署,宜需深議。”

劉備目光投向霍峻,問道:“仲邈可有不同之見?”

霍峻摸著小鬍子,思慮說道:“峻以為征討交嶺之事與北伐襄樊之謀或可同時謀劃,無需有先後之分。”

劉備提起精神,問道:“請細言!”

霍峻整理思緒,說道:“欲謀襄陽,誘曹仁出戰,當忌曹操提防我軍有備。我軍何不如佯以重兵取交嶺,然實則以寡兵取之,以為迷惑曹操之用。”

“時曹操以為我大軍在南,又有大將來降,當會讓曹仁舉兵以為接應之用。彼時再讓讓關將軍設伏擊之,當能覆曹仁之師,圍取襄陽。”

“襄樊形勢劇變,曹操舉重兵南下,大王則可起兵北伐,以為牽制之用,暗合關將軍先前之謀。至於設伏之地、詐降之人,宜需深議,以保萬無一失。”

“佯以重兵取交嶺,豈不是讓士燮有備?”劉備問道。

諸葛亮思慮而答,說道:“仲邈之意當是欲用寡兵配以計略取交嶺,同亮與子山之語,剪除士燮羽翼,覆沒其軍,進吞交趾。”

“舉兵向交嶺,暗謀襄樊,此聲東擊西之策雖好,但曹操多疑不信我軍南下交嶺,此又當如何是好?”劉備問道。

霍峻摸著小鬍子,冷笑說道:“曹操以淮南王間大王與我,其心必是得意。今大王何不如順其意,佯中曹操之策,將某調離江淮,委以他職用之,以示無北伐之心!”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驚悚之門

填海之塵

我化逍遙葬眾生

嘻嘻嘻就不

穿越:茅山祖師在校園

行鹿難

傾城謀妃:相府三小姐

飛天神韻

小艾同學和他的掛件異界求生

拖拖拉拉的鴻蒙

荒誕的穿越

愛吃龍珠燒肉的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