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桂郡。

一位雙鬢帶霜的儒士來到桂郡街頭的牌坊下。木製牌坊上寫著“文治”二字。

儒生趙會,既是桂郡的學塾先生,又是桂郡唯一的大儒生,抬頭看著程緣來交州之時寫下的“文治”二字,趙會喃喃自語,“以文治天下,可這天地不仁,文可治國但不可救國。”

恰巧一位頭戴斗笠的青衫少年郎從趙會身邊走過,聽到這番話後,少年停下腳步,沉聲說道,“文治乃教化萬民之手段,民智若開,則國可興。”

趙會回頭看向身邊的少年郎,生的相貌俊逸,儀表不凡,氣質內斂但仍覺鋒芒外露,不是俗人。

趙會淺笑一聲,繼續說道,“文治二字最早出自儒家典籍《祭法》之中,國無文治而有武功,禍莫大焉;國有文治而無武功,害莫大焉;文治之意為以文教禮樂治民,交州地處邊陲,百姓基礎中原文化不多,民風彪悍,若不以文治,恐生變數;然大奉以武立國,刻意追求文治而疏忽武道,一旦局勢動盪,無武鎮國,國必亂。”

少年聽著,不覺面容嚴肅,許久後說道,“民弗民,國非國,百姓擁護方可為君,有君則為國,可若無民,有君又有何用?”

“嗯?”趙會回頭看著少年,越發覺得少年之心性非常人所能擁有,“民重君輕,年輕人,這是從那本書上看到的?”

少年哈哈一笑,衝著趙會笑了笑,“書上可不一定能學到這些。”

趙會也被逗笑了,拍了拍少年的肩頭,“受教了,交州趙會,不知小友姓名?”

少年淺笑拱手,“項州寧延,見過先生。”

趙會點了點頭,仰望頭頂牌匾,神色舒展,“在交州,最難的就是傳道授業,身為儒生,雖在中原大地受到官家百姓的尊重推崇,可在交州,這裡的人並不買中原的賬,這裡百姓本就觀念閉塞,有自己的執念和思想,前些年就有當地官員提議關掉儒傢俬塾,說是儒家的思想並不受教於交州,當地百姓及其排斥,長此以往,不利於交州穩定;比起儒家的私塾,這些百姓更喜歡道門的小觀或者是佛門的神像,嘖嘖,這人啊,只會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可若不改變,就永遠也無法走出自己給自己畫的牢。”

“其實我對儒家也不瞭解多少,不過聽先生的意思,似乎現在交州的百姓,並不喜歡儒家。”寧延回頭說道。

趙會笑著點了點頭,“思想不會那麼容易改變,教化之道適用於天下太平,但如今的大奉雖看上去一片祥和,可實際上確實暗流湧動,政局不穩,文治必然失效。”

“以仁國公的能力,還穩不住交州?”寧延不解的問道。

趙先生嘆了口氣,語氣有些無奈和疲憊,“仁國公可以,不過桂郡百姓已經很久沒見過仁國公了,現在執掌交州的是新來的州牧。”

“新來的州牧,如何啊?”

“就以普通百姓視角來看,是有能力,可是步子邁的太急,早晚栽跟頭。”趙會搖頭咂舌道。

“先生,受教了。”

趙會笑著搖了搖頭,自顧自的繼續說道,“因果迴圈,天下往復,週而復始,交州早晚會重歸於平和。。”

這句話說完的趙會並未聽到少年的回應,當他回頭時,少年郎早已消失不見。

趙會也不惱火,雙手負在身後,穿過了牌坊。

。。。

抵達程府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本來能早點到,可未曾想在街頭碰到了個私塾先生,耽擱了一會;但又不算上耽擱,最起碼讓寧延看到了一個真實的讀書人對交州的看法。

聽聞寧延前來,老管家程德趕緊相迎,程府門口,頭戴斗笠的青衫少年郎肅身站在門口,身後百鳥啼鳴。

“寧五公子。”程德激動的走上前,一把拉住寧延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寧延並未掙脫老管家滿是老繭的雙手,而是輕聲笑道,“程爺爺,許久未見。”

“是太久沒見了,太久了。”老管家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拉著寧延就往府邸走去。

跨國門檻的時候,寧延還下意識的回頭掃了掃身後,不知為何這一路上他總覺得有人在跟著自己。

進入程府,素素姐一襲淡雅牡丹裙,站在走廊上,看著老管家和寧延出現在走廊另一邊,瞬間雙眼通紅,再度看到寧延,倒是覺得有些陌生了。

陌生的不是寧延,而是寧延身上的那股莫名多出的英氣,多年未見,寧延身上的痞氣少了許多,身上多了江湖上才有的少年英氣,用通俗的話來說,寧延長大了,

眼前的姑娘是素素姐?

寧延快步走上前,素素望著寧延,寧延看著素素,多年未見,再見之時,熟悉的話都湧到了但就是說不出口,總覺得無論是什麼話,都會讓人覺得陌生。

相識許久之人,相見本就不該拘束。

寧延突然一笑,卸下斗笠的他上去就給了素素一個擁抱,這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素素姐,我來了,”

素素輕輕的閉上了眼睛,木訥的點了點頭,嘴裡哼吟著,“公子,我們好久沒見了。”

老管家欣慰一笑,寧延拉著素素往程緣臥房走去,路上寧延就像個小孩子一樣,給素素說了很多,說他當年從交州離開後的故事,說到蜀州,說道自己做了大奉的禮部侍郎,說到自己奉天子之名北上北蠻,說到自己現在留在項州。

然而素素想聽的卻不是這些,她想聽的是老夫人和將軍走之後,寧延的故事。

但寧延卻對此隻字不提,看似在分享身邊事的寧延卻將自己最脆弱的一面藏在了心底。

看著寧延,素素眼神中多了一些心疼,寧延還是當年的寧延,但又不是當年的他。

素素不自覺的拉緊了身邊少年的手心,素素不經意的舉動差點讓寧延淚崩,不過他忍住了,因為他長大了。

程老爺子得知寧延來了後,整個人都精神了不少,老國公臉色依舊蒼白,但精神很好,程緣在房間裡點了香薰,遮住藥味。

寧延進門後,直接來到成緣面前,拱手躬身,“寧延見過仁國公。”

“哈哈哈。”程緣會心一笑,“你小子可算是來了,我都擔心等不到你來呢。”

寧延走上前去,笑著搖了搖頭,“老將軍說笑了,您身體這麼好,怎麼會等不到晚輩呢。”

程老爺子搖著頭,神色豁達的說道,“這人啊,年紀越大就越瞭解自己,這副身體什麼情況,我也清楚,你就不用在這裡拍馬屁逗我開心了。”

程緣揮了揮手,素素和老管家會意,輕輕掩上房門,寧延回頭看去,臉色略顯嚴肅,“老將軍,這是?”

“有話對你說,現在不說就沒機會了。”程緣靠在床頭,輕笑道。

寧延站在程緣身邊,拱手肅立,就像個聽先生說教的學子。

程緣笑道,“這一路走來,你也是不易,身邊的人走了又走,散了又散,經歷的多了,人也就長大了,我本以為我還能在這個世界上苟延殘喘一陣,現在看來是不行了;之前還想著走之前再看看我那女兒女婿,聽說雙雙有了身孕,哈哈哈,真好啊,等了這麼久終於要做上外公了,不錯。”

老先生說著些不痛不癢的話,寧延也沒有打斷,因為自己姓寧,所以老國公才會這麼說,若是自己換個姓氏,就聽不到了。

“這天下的事呢,不一定是你看到什麼就是什麼,從項州走來,你也應該發現了一些端倪,對吧?”老將軍沉聲說道。

寧延點了點頭,“這次南下,是和當年有些不同,而且說句不好聽的,這些極有可能和如今天子有關,甚至會影響國政。”

程緣滿意的點了點頭,“你觀察的很仔細。”

“早上我來程府的路上,路過當年您題字的文治牌坊,碰到一個叫趙會的私塾先生,連一個先生都能說出如今天下政局混亂,暗流湧動,單靠文治已然行不通,敢問老將軍,此局何解?”寧延皺眉說道。

程緣眼神深邃,“大奉以武立國,文治不通,則需武治,這個趙會是青州儒生,卻有些本事,只不過到底是讀書人,書生意氣太重,須知治政不是讀書,書上的勾勾畫畫代替不了複雜的人心,但有一點他說的不錯,天下暗流湧動,天子背後另有天子。”

“嗯?”寧延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天子之後,另有天子?”

“你也看到了,各地都出現了新的州牧,美其名曰是奉天子之命,但若真是天子之命,為何又拿不出天子調令和吏部公函?若不是,又為何不見朝廷出面反對?這一切只能說明天子背後還有天子,這個天子是誰,我們還不得而知,但老夫想,絕不是池中之物。”程緣緩緩說道。

寧延沉默不語,他似乎想到了一個人,但也不敢妄下結論。

程緣猛地咳嗽兩聲後說道,“寧延,當年你來交州的時候是想避世,明哲保身;那現在呢?還是一樣?”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寧延無奈說道,“老將軍,若是日後的大奉真的需要一個人站出來,用武力求太平,您覺得我行嗎?”

窗外傳來一陣黃鳥嘰嘰喳喳的聲音,剛好掩蓋了程緣回答的聲音。

聽到老將軍話後的寧延深淺凝重,而老將軍則面色溫潤,看不出任何異樣。

“我明白了,老將軍,受教了。”寧延恭敬的拱手說道。

“做你該做之事,行你所行之道,是對是錯,留與後人說。”老將軍的話,給寧延吃下最後一粒定心丸。

寧延此番南下,收穫最大的便是這番話。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萬世夢魂

水藻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