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決堤、漕運癱瘓的訊息一經傳出,瞬間引得天下震動,朝野上下一片人心惶惶。

自大明立國以來,還從未爆發過如此嚴重的水患事件,竟是將漕運航道都毀壞了!

一時之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黃河之上,期待著賢名天下傳揚的那位監國太子爺,儘早解決水患,疏通漕運。

工部尚書兼欽差大臣茹瑺下朝之後憂心忡忡地回到值房之中,剛毅的面容之上並無半點受封欽差大臣的喜悅,反倒是一片憂色。

太子爺命自己為欽差大臣,即刻趕赴梁山一帶主持治理水患,疏通漕運,這非但不是一個美差,相反卻是一個人人避之不及的苦差事啊!

這黃河水患,又豈會是如此輕易治理之事?

那可是天地之力啊!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意氣風發的豪傑志士,一生不辭勞苦,奔波往返於堤埽河道之間,操勞在治水土地上,試圖在治理水患的千秋大業之上留下萬世芳名。

但又有幾人成功了呢?

萬古流芳的蘇仙蘇東坡,面對連年湖水氾濫的太湖,都不敢輕言治水,反倒是寫出了一首譏訕朝廷的七絕,成為了斷絕他日後仕途的重要罪證。

天目山前綠浸裙,碧瀾堂上看銜艫。

作堤捍水非吾事,閒送苕溪入太湖。

太湖的湖水都已經淹到天目山上來了,在碧瀾堂上就可以看到湖中船一艘接一艘,首尾相連。

修築水堤可不關我的事,我只管閒看著苕溪的溪水,源源不斷地注入太湖……

人蘇仙都不敢插手治理水患,自己不過是個窮酸書生,雖然通經義知聖言,但哪裡有治理水患的經驗啊?

風餐露宿暫且不提,這萬一要是治理不好,皇上降罪下來,那不是還要禍及家人嗎?

皇上散朝之前講得那番話,越想越覺得是在說給自己聽的啊!

尸位素餐,懈怠了事,那不就是治理不好水患嗎?

一念至此,茹瑺不禁搖頭苦笑,暗自喃喃道:“太子殿下,您可真是看得起我茹瑺啊!”

奈何聖旨已下,明日即將啟程,茹瑺再心懷惴惴,也不得不硬著頭皮踏上這條不歸路,準備同那洪水猛獸殊死搏殺一番。

茹瑺正長吁短嘆間,卻見工部侍郎秦逵含笑走了進來。

眼見這位好友臉上意味深長的笑容,茹瑺就氣得臉色鐵青,沒好氣地怒罵道:“秦文用,你還有心情笑得出來,若是此次治理水患不成,你我二人將會留下千古罵名,還要禍及家人!”

“以那位刻薄寡恩的脾氣秉性,到時候誰都別想有好果子吃!”

講出了心中的隱憂,茹瑺只覺悲從中來,眼眶登時通紅。

秦逵見狀不敢再戲弄這位好友,上前壓低聲音開口道:“治理水患本就是一個苦差事,何況你我二人毫無治水經驗,此次看起來的確是大禍臨頭了!”

“但你我二人沒有,不代表他人沒有啊!你忘了青龍山那位?”

茹瑺:“???”

青龍山那位?

哪位?

太孫殿下?

你擱這兒跟我吹牛逼呢?

“秦文用,老夫看你是失心瘋了吧?太孫殿下年歲不過十五,即便再妖孽無雙,也不可能懂得治水啊!”

茹瑺氣急敗壞地恨聲罵道,恨不得一巴掌呼過去。

去請教一個十五歲的小娃娃,如何治理水患,這不是自取其辱,病急亂投醫嗎?

若是傳揚出去,自己這張老臉還往哪兒擱啊?

豈料秦逵神情一肅,並未與茹瑺爭辯,反倒是問了他一個問題:“你八歲的時候,能指揮雲南戰役嗎?”

茹瑺:“!!!”

指揮你娘!

老子還在地裡玩兒泥巴呢!

“殿下的驚天詩才,軍事能力,經商頭腦,神奇創意……這哪一項放在先前不是被朝臣質疑?但是哪一項殿下沒有做到?”

“誰敢保證殿下不懂治水?若是他真的懂呢?你明白我的意思嗎?就算是為了我們的家人,也必須把死馬當活馬醫,現在就上青龍山!”

聞聽此言,茹瑺先是一愣,而後重重地點了點頭。

誠如好友所言,發生在那位太孫殿下身上的神奇事件,簡直不要太多!

與其在這兒長吁短嘆,還不如拋棄臉面,趕去青龍山向太孫殿下求經問道!

下定決心之後,二人當即備好馬車,直奔青龍山而去。

青龍山上,朱雄英得知茹瑺與秦逵聯袂而來,請求面見自己,當即心生滿腹疑惑。

此二人可都是太祖爺點名誇獎的賢才幹吏,朝臣楷模,他們不好好上班,跑到自己這兒來作甚?

難道工部發生了什麼大事?

幾乎本能地,朱雄英心生不秒之感。

命人將其迎至大堂,朱雄英還未開口,二人卻是納頭便拜,直擊主題道:“懇請殿下出手,救災區百姓於水火之中!”

朱雄英一臉懵逼地接過茹瑺遞上來的災區急報,當即面色狂變。

黃河又決堤了!

還是近幾十年來,最為嚴重的一次,直接將漕運都給幹廢了!

這條孕育了炎黃子孫的母親河,再一次發怒了啊!

為什麼要說“再”?

縱觀大明帝國二百七十六年,可謂是天災不斷,而這些天災之中,水災又佔去了一大半,盡是因為黃河水患氾濫成災。

那條縱貫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因要藉助於黃河進行漕運,往返各地徵收糧食,所以黃河下游決定著運河是否暢通,漕糧能否運往京城。

但誰都知道,黃河多泥沙的特性決定了黃河下游多水患發生,甚至形成了“地上河”這等極端情況。

為了保證運河暢通,朝廷不得不人為干預黃河流路,改變了黃河水往低處流的特性,導致其在流經的黃淮平原上肆意氾濫,幾乎無歲不災,給生存在這塊土地上的大明子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朝廷治理水患,並非是因為好心旨在救助沿河百姓免受河水氾濫之苦,而是為了保證漕運暢通,故而不計代價地在黃河北岸修築雙重大堤,使得黃河南流,引發黃河水在黃淮平原上肆意氾濫,直至成災!

這是一個難題啊!

黃河氾濫成災,水患加劇,非是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多種原因導致,如中上游地區過度墾殖造成水土流失更加嚴重,黃河泥沙含量進一步加大等,想要解決簡直比登天還難。

眼下徐州段漕運癱瘓,朝廷果不其然地命茹瑺為欽差大臣趕去疏通,殊不知這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沒過幾年又會發生決堤之患。

唉,少爺的身子,操大心的命!

“黃河水太深,你們把握不住,孤即刻入宮面聖,親自前去治理水患!”

茹瑺:“!!!”

秦逵:“!!!”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強皇太子

我是一條貓

爭芒對霸

星漢光明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