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逵深夜入宮,本欲將這個燙手差事儘快交出去,豈料並未成功見到當今天子,反倒是被告知龍體有恙。

這簡單的四個字,卻是令他心中暗自敲起了鼓。

當今天子正值春秋鼎盛,正是勵精圖治的大好時機,為何會突然在這節骨眼上龍體欠安?

還是說……被太子殿下給氣的?

這件案子,背後牽扯太深,即便秦逵身為刑部尚書,未曾得到當今天子的旨意,他也不敢繼續追查下去,只能憂心忡忡地回到府中,靜觀事態發展。

秦逵不知道的是,天子朱標的確龍體欠安,但此刻卻在御書房中,看著眼前人兒沉默不語。

一個,是當今天子朱標,自改元建文後大力弘揚文教。

一個,噹噹朝太子朱雄英,自先帝去世後出鎮燕京,抗擊外敵。

父子二人原本感情篤深,但不知為何,隨著朱雄英的年齡成長,二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到了現在,竟是有些相對無言。

朱標看著眼前這個四年沒有入京一趟的兒子,回想起往昔的一幕幕場景,忍不住長嘆了一聲,率先出言道:“英兒,你有快四年沒回京了吧?”

“嗯,北疆事物繁雜,外夷流寇時不時南下劫掠,兒臣脫不開身!”

朱雄英聞言心中一動,面無表情地回答道,似乎沒有半點父子談心的意思。

“呵,四年不入京,一入京便送給朕這樣一份‘大禮’,朱雄英,你眼中還有朕這個天子嗎?”

朱標見其毫無半點親近之意,頓時怒火中燒,懶得與他繼續虛與委蛇,索性直擊主題,問明真相。

做了四年的大明天子,朱標在那方朝堂之上看到了太多的蠅營狗苟,故而得知太子回京後,他便清楚這一系列大案的背後黑手,便是自己的這個好兒子!

但是他想不明白,曾經那個為了大明做出無數驚人貢獻的愛子,為何會變成現在這副模樣?

他製造出這一系列大案,挑起南北士子之爭,引爆文臣武官矛盾,致使大明朝堂動盪,政權不穩,究竟是為了什麼?

呵,難道,當真是為了朕屁股底下這張龍椅嗎?

“這份大禮,不是兒臣所贈,而是勢必發生!”

“韓克忠三人的確入我太子宮求學,三人的答卷想必父皇也已經看過,其究竟有沒有真才實學,父皇應該心中清楚。”

“若是韓克忠三人未曾入太子宮求學,那此次會試的結果,將會是南方士子霸榜,無一北方士子上榜,這樣惡劣的結果,引起的爭議與怒火只會更大!”

這並非是朱某人信口雌黃,而是正史上的的確確發生過的事情。

科舉制度乃是寒門子弟唯一出人頭地,改變人生的方式,但大明立國之初南北文教推行的差異,加之經濟中心轉移到了江南,導致科舉大考幾乎被南方士子所壟斷霸榜。

一次兩次,或許北方士子還無所謂,但三次四次乃至十次百次,北方士子會怎麼看待這所謂公平公正的科舉大考?

洪武三十年二月會試,陳䢿為第一,取錄舉子五十一名,盡皆均是南方士子,北方人一名未取,為歷科所不見。

然而僅僅六天過後,會試落第的北方舉人因此聯名上疏,跑到明朝禮部鳴冤告狀,狀告考官劉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而在帝都街頭上,更有數十名考生沿路喊冤,甚至攔住官員轎子上訪告狀,聲勢浩大到了極點!

訊息傳出,朝野震動,為此太祖爺下詔成立了一個十二人的調查小組,於落第試卷中每人再各閱十卷,增錄北方人入仕,結果卻是以考生水平判斷,所錄取五十一人皆是憑才學錄取,無任何問題。

而後這件小事逐漸演變成了一場震驚天下的血腥大案,太祖爺一手炮製出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科舉冤案。

對此朱雄英其實也能夠理解,不論是對太祖爺朱元璋來說,還是對南方人來說,平衡南北方關係,實現南北權力對等,都是保持國家統一,維繫社會安定的重中之重。

坐上了那個位置,便要承擔起應有的罵名!

但顯然如今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便宜老爹朱標,是決計不會對士子痛下狠手的。

天子朱標似乎預料到了那般後果,這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他卻還是十分憤怒,忍不住惡狠狠地怒吼道:“你早就注意到了這個隱患,為何不在會試之前將其指出來?非要透過你自以為是的手段來解決嗎?”

“不是兒臣不願,而是兒臣不能,父皇與方孝孺、齊泰等儒學君子自改元建文後大力推行各種文教政策,為了達到所謂的‘慶曆之治’,若是兒臣上奏諫言,只怕反倒是會落得個‘捕風捉影’、‘信口開河’的名聲。”

頓了頓,朱雄英嘴角泛起戲謔笑容,無視朱標充滿怒火的眼神,淡淡開口道:“天下賢才何其多也,那袞袞諸公哪個不是父皇一手提拔的賢才幹吏,以他們的眼光豈會看不出這個隱患?父皇曾多次下詔求直言,廣開言路卻無人敢諫,父皇心中難道不明白嗎?”

朱標:“!!!”

袞袞諸公,看不明白嗎?

廣開言路,卻無人敢諫!

這兩句話如同利劍一般,狠狠刺進了朱標的內心深處,令他莫名地生出了恐慌之感。

“父皇心中已有答案了吧?那些個賢才幹吏,自然是知道的,但他們不會說,也不願說,因為他們都是南人!”

“方孝孺是南人,齊泰是南人,秦逵是南人,茹瑺、任亨泰、鬱新、翟善、劉三吾等人都是南人,父皇這四年忙於打造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盛世,卻是有些忽略了平衡之道,這些賢才幹吏或許本無私心,但他們畢竟是士大夫,背後站著一個士紳階層,若是沒有必要,為何要將手中的利益與權力分割出去?他們是賢才幹吏不假,但他們又不是什麼在世聖人!”

“父皇想要將大明打造成慶曆盛世,但是父皇不要忘了,北宋仁宗的慶曆盛世,是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呵,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在宋儒文人的觀念裡,皇帝只是國家的象徵、道德的楷模、禮儀的代表、上蒼的代言,並不需要執行具體的政務。

反觀士大夫也不是君主統治天下的工具,而是與皇帝一樣同為治理天下的主體,透過經筵、公議、國是等諸多手段,形成了一套權力中樞的執行制度,對皇權產生了極高的約束力。

這些宋儒文人,就連未有功名在身的窮酸書生,高興了可以吟詩作賦,粉飾太平,不高興了可以針砭時弊,諷議朝政,地位被拔高到了離譜的地步!

但是,大明建立在屍山血海之上,堪稱以武立國,你朱標想讓那些驕兵悍將、武夫丘八去給文人士大夫當狗,你問過他們手中的刀了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紈絝皇帝:開局召喚名妃奸臣

一念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