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到胡府,將歷朝歷代皇權與相權之爭,以及老朱縱容胡惟庸是奔著廢相去的說出來。

胡惟庸是個聰明人。

觀前思後,為了九族,自然也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而他彈劾自己,把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給搬出來,就是要再添一把大火。

這樣一來,胡惟庸勢必會更加篤信老朱是為了廢相。

他臨死前一再諫言,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這麼做還有個好處,將百官認為的老朱這個幕後主使的人設給模糊起來。

相當於徹底把這攤水給攪渾了。

真真假假。

虛虛實實。

誰都看不清。

不然他這個真正的幕後之人很容易暴露的!

對於老朱來說,他就是給上頭放七天假,然後讓下頭忙七天。

既不知自己的好侄孫真正和胡惟庸說了啥,也不知空印之事。

這就造成了他想替胡惟庸做主,胡惟庸卻為行兇者討賞的荒誕局面。

現在又觸及他謀劃多年,還遠未準備收網的廢相之事……

相當於反過來把他架在火堆上,逼著他做抉擇了!

他又怎麼可能不懵逼?

“胡惟庸,你一個將死之人在說什麼渾話?休要誤陛下,誤社稷!”

“陛下,廢相之事萬萬使不得啊!”

“胡惟庸有罪,另選賢相便是,為何要廢相?”

……

百官可不管帝與相如何誤會。

也不管懸在他們頭頂的,名為“空印”的鍘刀了。

他們唾沫星子亂飛,臉紅脖子粗地勸阻。

剛才文臣彈劾朱守謙那場面跟這比起來,簡直小巫見大巫。

“咱也沒說要廢相啊……”

老朱又要暴躁了!

不過話都到嘴邊了,他還是沒有說出來,而是衝著汪廣洋道:“汪愛卿,你的身體如何?”

汪廣洋是作為人證來上朝的。

同時,老朱也想見見這位故人。

汪廣洋躬身道:“承蒙陛下掛懷,已無大礙。”

朱元璋趁勢道:“那就回來繼續給咱當丞相,徹查空印案如何?”

換作以往,汪廣洋肯定已經伏拜於地謝恩了!

封侯拜相,何人不願?

更何況他還拜過相。

這是不折不扣的東山再起啊!

只是目睹了朝堂上發生的一切,又想起那日在府中靖江王除了在他面前說了一句“看不慣”外,還說了一句“秋後算賬”。

那時他覺得靖江王說的是胡惟庸父子。

現在越想越不對。

這好像是說給他聽的!

無論怎麼看,丞相一職都很難在大明延續下去了!

而他既在江西包庇過朱文正,也在中書省的時候沒能揭發楊憲的陰謀。

今後一旦招惹了陛下,都容易被秋後算賬,繼而難逃一死。

靖江王估計是念在昔日他與朱文正的情分上暗中提點呢。

如果他望及相位而不顧一切,豈不是辜負了靖江王的一片好意?

想到這,汪廣洋慌忙道:“陛下,老臣年事已高,力有不逮,恐難擔此重任!”

拒絕了?

他竟然拒絕了!

堂堂百官之首,咱還不信送不出去了!

朱元璋望向其他大臣。

結果他們無一例外地低下頭,整得像是出任丞相就要死九族一般……

他終於意識到胡惟庸和汪廣洋這麼一帶頭,百官更篤信他就是要廢相了。

可他分明還沒有準備好……

這都是啥事啊!

就是要廢,也得等神物發放任務的時候才廢!

儘管不知道“刷獎勵”這個概念,但他又不傻。

對於有望長生的帝王而言,哪裡還需要丞相這麼個掣肘的存在?

順勢完成任務,然後得到豐厚的獎勵不香嗎?

神物呢!

還在打盹?

他有點按耐不住了,暗中溝通系統:“以你之見,咱該當如何?”

“哈哈哈……他急了!急了!”

朱守謙看著表裡不一的皇叔祖,開啟系統面板道:“你是皇帝,這點破事問吾作甚?即便是吾發放的任務,你也可以選擇不做。”

廢相是破事???

嘿,咱這暴脾氣!

朱元璋抬起手,都開始挽龍袍了,但在意識到這是在朝堂上之後,他又立馬威嚴赫赫道:“傳旨,升汪廣洋為左御史大夫,徹查空印案!”

丞相沒人願意當,那就閒置。

他也是驢脾氣。

一方面是想再看看朝野的反應;另外一方面也是要和神物槓到底。

廢相的獎勵,他是拿定了!

一年等不到,那就等一百年!

他現在有的是耐心!

汪廣洋沒法再推脫,鄭重行禮道:“臣領命。”

朱元璋這才抽出功夫走到朱守謙面前道:“你出手傷人和揭發空印之事,咱可以給你算功過相抵,但你為何踹劉璉?”

朱守謙尬笑道:“當時臣氣血上頭,又和劉公子不熟,屬於誤傷。臣改日一定登門謝罪。”

“不用了。”

朱元璋將手一擺道:“咱看你們這也算不打不相識,就讓劉璉當你的伴讀吧。今後你若再在他面前做荒唐事,咱和你算總賬。”

這是以退為進?

老朱不愧是搞事情的高手!

一個字,絕!

朱守謙也沒細想,隨口敷衍。

哪曾想朱元璋又道:“你覺得空印案該怎麼查?”

這是在考咱?

空印這事其實就是先蓋章,後辦事。

除了蒙元,你在哪這麼幹都不行。

什麼路途遙遠,折返耗時。

都是藉口。

而且根據史料記載,應天周圍也出現了不少使用空印的情況。

只是……

朱守謙撓了撓頭:“叔祖皇帝陛下恕罪,臣不懂查案!”

他現在還有推動廢相的模糊人設在呢。

哪能在朝堂上亂說?

朱元璋冷哼道:“知恥而後勇,今後更該用心讀書,多向他人請益才是!”

是是是!

不就是覺得咱大出風頭,怕咱飄了,想要敲打敲打嗎?

等你飄了的時候,咱也敲打你!

朱守謙躬身道:“臣謹記叔祖皇帝陛下教誨。”

朱元璋滿意點頭,回到龍椅上,先讓人將胡惟庸和胡應瑞父子倆打入大牢,然後又忍不住溝通系統:“神物,咱上個任務的獎勵呢?”

系統:“叮,恭喜您獲得兩個宦官,他們將絕對效忠於您,已在宮門口等候。”

“啥?!”

朱元璋氣得當朝暴喝!

他在後宮昏天暗地了七天,這東西就獎給他倆宦官?

有沒有搞錯!

身為大明之主,他最不缺的就是女人和閹人!

“臣等罪該萬死!”

百官聽成了“殺”,還以為他是在為空印案和無人願意任相而大怒呢,全都嚇得伏拜於地。

誤會顯然更深了。

不過,知道真相的朱守謙就沒跪。

他覺得系統有被他帶偏了的嫌疑。

所料不差的話,那倆宦官絕不簡單。

系統:“叮,友情提示,今後您在每完成一次任務後,都有可能獲得吾從後世的歷史、話本、演義、影視劇、動漫動畫中為您召喚的人物。”

這個好!

可能不能召喚點厲害的?

朱元璋激動萬分道:“你能不能把孫猴子給咱召來?”

系統沒鳥他。

朱守謙趕緊敲打:“狗皇帝,吃俺老孫一棒!!!”

對於老朱知道孫猴子,他並不意外。

吳承恩所寫的《西遊記》雖然還沒有出現在大明,但有關唐僧西天取經的話本早就有了。

老朱出身貧苦,想要得到孫猴子這種無懼神佛的存在相助,就和孫猴子見到他以後肯定給他一棒一樣正常。

原因無他。

二師兄該打!

晉王朱棡沾了二師兄的因果,他這個當爹的怎能逃得過?

“狗皇帝???”

朱元璋還從未被如此直接地罵過,氣得整個身體都抖了起來。

不過在想到這確實是孫猴子能幹出來的事以後,他也意識到步子邁大了,自我緩解尷尬:“快給咱窺探未來一隅!咱這次要看看到底是誰滅了咱的大明!”

人都有執念。

皇帝也不例外。

哪怕知道自己能夠改變,可還是忍不住要去窺探。

這也正中朱守謙的下懷。

他斂氣凝神。

兩人的腦海中同時出現了建州女真崛起、努爾哈赤建國、皇太極稱帝、清兵入關、以及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相繼被平定的歷史片段。

“建州女真……建州女真!最終竟又是蠻夷統治了漢人!”

老朱極為僵硬地抬起頭,然後緩緩地閉上了眼,萬千種情緒噴湧而出。

他恨!

自己開局一個碗,帶著淮西的兄弟們驅逐異族,奪回漢家江山,結果又被不肖子孫送給了異族……

他驚!

一群野人,又是居住在苦寒偏僻之地,竟能讓大明改朝換代……

他慶幸!

擁有了神物,這一切都還可以改變!他要以此為鑑,痛定思痛,讓女真覆滅,守護漢家江山萬年……

“神物!”

猛地攥起拳頭後,他迫不及待地睜開眼道:“咱的下個任務是什麼?”

他是變強了。

也要大明變得更強才行。

神物得天地造化,又這般通靈,利用它無疑是條終南捷徑。

“呃,你這麼上進整得我怪不好意思的……”

朱守謙輕咳一聲,開啟系統面板道:“接下來的長線任務是以空印案為契機,為大明建立先進的財稅制度!”

“此話怎講?”

“這個制度有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叫‘收支兩條線’,即地方收的錢不能由地方自己用,需要朝廷統一排程!”

“這個好,這個好啊!”

朱元璋差點拍手稱快:“咱早就動過這心思了,大明收支兩條線全都在縣裡,縣裡把賦稅收上來後,往往是縣裡留足才往上分派,一層層到戶部,已然減少大半!”

“這也是咱聽說空印後如此動怒的緣由,有賦稅在手,又能用空印,他們怎麼可能不中飽私囊?”

說到這,他又覺得千頭萬緒的很頭疼:“只是各地賦稅完全上交朝廷也難啊!糧食在途中易損耗、來回撥度耽誤事、他們還是會欺上罔下……”

“不過,咱已經在去年下令設立寶鈔提舉司,準備在今年發行大明寶鈔了,到時收上來的賦稅都可以換成寶鈔,必然利於排程!”

你還好意思提大明寶鈔……

那玩意到洪武三十年就貶得狗都不識了。

又過了四十多年後,大明寶鈔兌換銅錢,一貫基本上沒有超過兩文的。

沒錯,兩文!

儼然廢紙一張!

你特麼就是一個“金融奇才”!

初衷是好的,奈何操作太騒了!

騒到讓人看了窒息的地步!

朱守謙想都沒想,直接下放任務:“叮,你的短線任務之一是暫停發行大明寶鈔!”

朱元璋震驚道:“咱準備了那麼久,又利於你說的建立先進的財稅制度,為啥要暫停?”

為啥?

要是給你看了大明寶鈔的貶值片段,你估計會當朝昏死過去!

而且老朱你有個習慣很不好。

就是明明有前車之鑑,非要悶著頭自己搞。

這不是瞎折騰嗎?

朱守謙決定讓他集思廣益,廣納人才。

畢竟要建立一套全新的財稅制度,涉及方方面面。

既需要朝野都有這方面的意識,也需要大量的人才。

不是說甩個框架就行了。

而且這事關乎大明根基,馬虎不得。

他以慵懶之音回覆道:“吾都告訴你,你能不要獎勵嗎?”

朱元璋:“咱可以不要!”

這很老朱……

朱守謙揉了揉太陽穴:“那你先把七天撒出去的龍種都給收回來!”

“???”

“沒有吐納術,你能連續鏖戰七天?先前的獎勵也是獎勵!”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末漢初之劉邦的釣魚竿

西蘭花炒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