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公假裝國內有事,也沒有向齊桓公告辭,自個兒就跑了。

齊桓公知道了,很生氣,這個人這麼招呼也不打一聲啊,就準備派軍隊討伐鄭國。管仲說話了,他說:“鄭國呢與周王室接壤,這麼不懂禮數一定是周王室的因素。不過他的離開,影響不了大局,以後再說吧。”齊桓公一向很聽從管仲的意見,這次也不例外,想了想,就由他去吧。他就在首止設立了一個祭壇,幾個國家就在那裡歃血為盟。一共是齊、宋、魯、陳、衛、許、曹,共是七國諸侯,大家在那裡說了些擁護周王室等等客氣話,世子鄭呢也出面代表周王室對大家進行了慰問。

第二天,世子鄭與大家告別,想起大家對他的厚待,世子鄭也落了眼淚。

楚成王這邊聽說鄭國沒有參加諸侯的會盟,他說:“看來鄭國還是偏向我們的。”他呢就派使者去申侯那裡,表達要和鄭國交好的意思。這個申侯,是個油嘴滑舌的傢伙,以前呢是在楚國文王那裡做事,楚文王很寵信他,文王死的時候,擔心繼位的新王對這個申侯不好,就送了申侯一件白色的碧玉給他,要他離開楚國。申侯呢就到了鄭國,鄭厲公對他也很好,厲公復國後,任用他當了大夫。

楚國的大臣與申侯以前在楚國共事,大家都很熟悉,楚國呢就利用這個關係,要申侯從中慫恿鄭國不要和齊國玩了,與楚國交好。

申侯就對鄭伯說:“天下除了楚國,誰還是齊國的對手啊。如果我們不能抓住楚國,到時候得罪了齊國,又得罪了楚國,鄭國怎麼生存啊。”鄭文公聽了他的話,想想是這個道理,所以就派申侯去和楚國密談。

這一年是周惠王二十六年,齊桓公率領諸侯盟軍討伐鄭國,大軍包圍了新密這座城池。這個時候申侯正在楚國,他對楚成王說:“我們鄭國呢之所以願意歸順楚國,主要是楚國有可以抵擋齊國的實力。大王如果不發兵救鄭國,我也沒有辦法向鄭伯覆命了。”楚成王就召集大臣們商量,令尹子文說:“諸侯國裡面,因為召陵一戰,許國的國君死在了軍中,齊國一直覺得欠缺了許國。如今我們派兵攻打許國,齊國和諸侯一定會去救他,那麼鄭國之圍不就解決了。”

楚王於是立即派軍討伐許國,也把許城包圍起來了。諸侯聽到許國被圍,大家一起回頭就去救許國。救兵還沒有到了,楚國達到了目的,自個兒就退了兵。鄭國的包圍也解了。

申侯回到鄭國,自認自己的功勞很大,洋洋得意,又想得到鄭伯的封賞。鄭文公因為虎牢的賞賜已經夠多了,覺得申侯太過分了,就沒有封賞他,申侯心裡面就有點不高興了。

齊國那邊沒有閒住,第二年春天,齊桓公又率領大軍來討伐鄭國。陳國有個大夫叫轅濤塗,一直與申侯有矛盾。他就寫了封信給鄭國的孔叔,說:“申侯呢以前向齊國獻媚,自個兒得了虎牢那件事的賞賜。現在又用國家利益向楚國獻媚,讓鄭國背信棄義,招來了齊國的兵戎禍害,危及江山社稷。眼下只有殺掉申侯,齊國自然就退兵了。”孔叔把信的內容上報了鄭文公,鄭文公也在後悔以前沒有聽孔叔的話,造成目前齊國兩次興兵。他呢也把錯誤算到了申侯的頭上。

他把申侯喊了來,敲著他的腦袋說:“你說的楚國能夠抵抗齊國啊,現在齊兵到了,楚國的救兵呢?”申侯的腦瓜子一下子就懵了,還想分辨呢,鄭文公馬上就叫武士推出去砍了。把腦袋割了下來,裝到了盒子裡面,就叫孔叔把申侯的首級交到了齊軍的大營。

向齊桓公表達了這麼一層意思,我們鄭國呢一直是聽奉齊國的號令的,就是這個申侯,讒言鄭國,現在呢我們鄭國知道自己的不對,殺掉了這個申侯,希望齊國赦免我們的罪過。

齊桓公呢對孔叔的大名早就聽說了,孔叔來作為使者,齊桓公心裡面就高興了一大半,他呢就承諾鄭國的安全,約定諸侯在寧母這個地方會盟。鄭文公畢竟心裡面沒有底,他呢就派世子華代替他,到寧母聽從齊國號令。

子華和弟弟子臧都是鄭文公的嫡夫人生的,當時夫人得寵,就立了子華為世子。同所有的王朝一樣,嫡夫人年齡大了後,慢慢失寵,最後病死,鄭文公當然會愛上新的夫人,新夫人也會生兒子。子華漸漸地就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了,他呢就去問叔詹,叔詹說:“得失都是上天註定的,公子呢做好自己當兒子的本分就行了。”他呢又去問孔叔,孔叔也是這個意思,要他盡孝就可以了。弟弟子臧呢喜歡用鳥兒的羽毛作為頭上的裝飾,師叔就說這個不是正式的服裝,公子還是不要隨便穿戴的好。子臧不喜歡師叔這樣,於是把這件事告訴了哥哥子華。這樣一來,子華對叔詹、孔叔、師叔三個大夫心裡面就多少有了一些隔閡了。

這次呢鄭伯就想叫子華代替他去聚會,子華心裡面還是擔心齊桓公不安逸他,就挺不願意去的。叔詹這個時候就催促子華,說公子一定要去等等等。子華心裡面對叔詹更加惱恨了。

子華見到了齊桓公,對齊桓公說:“我們整個鄭國呢,現在都是洩、孔、子三族人的天下了,我們鄭國沒有和齊國結盟的原因也是這三個人的主意,如果齊王能夠幫助我們除掉這三個人,我們鄭國沒有說的,以後就是齊國的堅強的盟友了。”

齊桓公聽了,心裡想,我齊國上國,要除掉三個小國的小官兒有什麼難得呢。他就答應了公子子華。

不過齊桓公還是很尊重管仲,就聽管仲的意見。管仲聽了,急忙說:“大王啊,這可是萬萬不可的啊。諸侯國服從我們齊國的原因是我們齊國尊奉的是禮儀和信譽。子華繞過鄭國國君而向大王提要求,這不符合禮儀。我們齊國因為鄭國的這點好處去謀劃他國的利益,這點上說不上信譽。我聽說這三個人,在鄭國是非常有威望的,鄭國人對他們也很尊重。作為盟主,要做的是順應人心,如果以自己的強大的國力而幹一些不符合道義的事情,今後肯定會惹禍上身的。根據臣下的觀察,子華也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大王不要同意他的要求。”

聽了管仲一席話,齊桓公心裡也暗暗慚愧。他對子華說了句推口話,說:“世子說的話,確實是國家大事,等鄭國君上到了,再商議吧。”

子華聽了,汗水一下子就出來了,也知道沒有什麼可以做的,就告辭回到了鄭國。

透過這件事情,管仲瞭解到了子華的奸邪,故意把他的想法洩露了出去。

子華覆命的時候,向鄭伯說:“齊侯呢不高興父王你沒有親自去,所以盟約的事情就沒有辦好,不如我們向楚國示好。”鄭伯早知道了子華的作為,大聲罵道:“你個逆子,差點把我們國家都給出賣了,還在這裡胡說八道。”

叫左右把他下了監獄。這個子華還想逃命,就挖牆準備跑,結果被鄭伯發現丟了性命。公子臧和子華是一條線上的,擔心對自己不利,就準備跑到宋國去,半路上被鄭伯派人給殺掉了。

鄭伯感謝齊國沒有受到子華的蠱惑,派孔叔到齊國致謝,請求盟約。自此,鄭國再次依附了齊國。

畢竟不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影視從海豹突擊隊開始

小兵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