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成王見諸侯退兵了,又開始後悔了,他再次不想納貢。屈完說:“我們怎麼可以失信於齊國呢?以前楚國沒有很好地對待周王室,造成了現在齊國在周王室面前得到了重用,我們可以利用這次機會直接向周王室納貢,齊國也不會說什麼的,我們就和齊國並肩了。”楚成王說:“那麼天下就有兩個王了?”屈完說:“這有什麼,我們不必管什麼先後順序,我們作為周王室的遠臣就可以了。”

楚成王聽了,就派屈完為使者,帶了很多禮物,向天子進貢。周惠王高興極了,他說:“楚國呢已經很久沒有來,現在到來納貢,真是祖宗顯靈了啊。”就向列祖列宗禱告,切了塊肉給楚國,表示封賞他。他對屈完說:“你們楚國呢好好給我鎮守南方,抵禦敵人入侵中國。”屈完聽了,服服帖帖地答應下來。

屈完離開周王室不久,齊桓公的使者隰朋到了,向周惠王報告楚國的情況。周惠王招待了隰朋,隰朋呆了一陣子,按照禮節準備去見周王的世子,一聽隰朋有這個意思,周惠王有點悶悶不樂,他呢就叫他的第二個兒子和世子一起出來見面,隰朋是個聰明人,一下子就感覺出來周惠王的心思了。

隰朋回到齊國,對齊桓公說:“我呢感覺周王室最近要出問題。”齊桓公覺得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隰朋說:“周天子的長子叫鄭,是皇后姜氏生的,一直在東宮。姜皇后死了後,陳媯因為得到了天子的寵愛,繼了皇后的位置,這個陳媯呢有個兒子叫帶。公子帶呢很會來事,嘴巴甜得很,周天子呢很喜歡,一直就想廢掉世子鄭,今後讓公子帶繼位。周天子有這個心思,君上作為盟主,心裡面要早做準備啊。”

齊桓公聽了,急忙召集管仲商量。管仲說:“我呢有個計策,可以安定周王室。”齊桓公說:“仲父有好計策,說就是了。”管仲說:“現在世子不得寵,他的勢力一定很弱小,君上可以向周天子說諸侯想見世子,請世子出遊。等天子同意他出來,天子就中計了,那個時候,想廢掉世子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齊桓公聽了,是這個道理啊。他呢就傳書給諸侯,約定第二年夏天在首止這個地方見面。

齊桓公還是派隰朋到了周室,說:“諸侯呢對王室很尊崇,都想見見世子。”周惠王心裡面一萬個不願意世子鄭出去,但是這個建議是齊國提出來的,齊國這個時候勢力可是不小,他也不想得罪齊國。而且這個提議也很正常,名正言順的,不好推辭,他呢只有答應了。

第二年的五月,天氣很好,齊、宋、魯、陳、衛、鄭、許、曹八國諸侯一起都到了首止,世子鄭如約到來。齊桓公率領諸侯恭迎世子大駕。世子鄭很謙虛,再三謙讓,以客人的禮儀來見齊桓公。齊桓公說:“我呢是外地的一方諸侯,見到了世子,就想見到了天子一樣,怎麼可以不向天子叩拜呢?”世子鄭急忙回禮,請大家不要客氣。大家熱熱鬧鬧地聚在了一起。

當天晚上,世子鄭就住了下來,諸侯也留下來,大家輪流陪伴世子喝酒吃肉。就這樣過了好幾天,世子呢擔心自己勞煩諸侯過多,就打算回去了。齊桓公說:“我們大家一再留下來款待世子的原因呢,就是希望天子知道我們是愛戴公子你的,我們的意思呢也到了,但是呢如今夏天天氣炎熱,等到秋天天氣涼快點再返回吧。”齊桓公說了,就定下八月秋分的時候送世子回去。

再說周惠王這邊,世子去了很久了還不回來,他呢也知道是齊桓公的擁戴的原因,心裡面很不舒服。王后和大臣樹帶經常和周惠王一起,也知道這件事情,兩個人有事情沒事情地就在那兒煽風點火。

這天,太宰周公孔來見,周惠王對他說:“齊侯名義上是去討伐楚國,但是對於楚國沒有起到什麼根本的威懾,結果是現在楚國對王室的上貢越來越大方,與以前比好了很多,甚至都看不出哪裡不如齊國了。這個齊侯呢居然慫恿諸侯擁護世子,這是什麼意思啊?把朕放在哪裡了?太宰啊,你呢給朕送封信給鄭伯,叫他不要給齊國走那麼近,多結交楚國,要楚國多多地侍奉王室,不要辜負朕的好意。”

太宰周公孔說:“楚國現在表現這麼好,功勞還是要算在齊國的頭上的。大王為什麼拋棄齊國這個國舅,而去討好楚國這個蠻荒地方的人呢?”

周惠王說:“鄭伯和諸侯都與齊國交好,關係非同一般,我怎麼能夠不擔心齊國今後不動什麼歪腦筋,我的主意就是這個,太宰還是不要推辭吧。”孔太宰聽了,也不好說什麼,只要接下週惠王的密信,派人立即送到了鄭國。

鄭文公收到密信,開啟一看,信裡面說:“我的兒子鄭違揹我的意願,私自結黨,沒有作為江山社稷主人的資格。我的心意要立小兒子帶。叔父呢捨棄齊國,多結交楚國,輔助好公子帶,我呢就拜託叔父了。”

鄭文公看了信,很是高興,他說:“我的先祖武公、莊公,在王室都是上卿,領導諸侯,只是中途失去了這個權利,淪為了小國。厲公時代,還有保護王室的功勞,都沒有出到頭。今天大王把這麼重要的事情託付給我,真是我的福氣啊。值得慶賀。”

大夫孔叔說:“齊國出兵楚國,是因為我們鄭國的原因。要我們拋棄齊國而去將就楚國,道義上是說不過去的。再說了,擁戴世子,這個是理所應當的事情,是天下人的職責所在,君上不要成為了異類啊。”鄭文公說:“跟從齊國不如跟從王室,而且大王的心意已經不在世子鄭那裡了。”

孔叔說:“周王室的繼承,都是以嫡出的長子為首要。以前幽王愛伯服、桓王愛子克、莊王愛子頹,結果怎麼樣?人心不在那裡,成不了事的。君上不以天下大義出發,難道忘記了五大夫的故事了嗎?不要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了。”

大夫申侯說:“其實呢我們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天子的王命,我們只有遵照的份兒。到底誰最後成功都是不確定的,我們只有暫時不動,等待變化吧。”

鄭文公聽申侯的意思很穩妥,就聽從了他的意思,找了個理由搪塞了過去。

畢竟不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修仙傳:長生是個技術活兒

黑白花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