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華夏文明以來,中原與北方民族之間的戰爭就一直存在。我想的話,最早應該從傳說中的嫦娥奔月就已經開始了,中原民族把北方民族叫做蠻族。其實想想,我們也是從野蠻進化而來的,黃帝和蚩尤之間的戰爭,實際上就是一個野蠻民族戰勝了另外一個野蠻民族,然後勝利者標榜自己是文明的代表者而已。

每個歷史時期,凡是一箇中原王朝,北方必定有一個對應政權與之呼應。漢朝之與匈奴、宋朝之與契丹、女真及蒙古、明朝之與滿清。

北方民族位於塞外風寒之地,常年累月都生活在惡劣的野外環境。所謂環境造人,惡劣的環境養成了北方民族堅忍不拔、英勇尚武的精神。這種野性的血脈註定了北方民族的侵略性。

所以長期以來漢人和北方民族的戰爭就從來沒有停息過,中途雖然有過如昭君的和親,但是都是曇花一現。無論雙方的對比如何懸殊,總之兩方是無論如何耗上了。

北方因為生存環境惡劣,所以馬上民族要生存,必然會有他自己的辦法,長期以來北方民族乾的是以武力去找自己需要的物品。這是一項沒有成本的買賣,因為成本基本為“零”,所以即便是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大家還是樂此不疲。

今天北方民族的代表戎族又向中原發動攻擊了,這次是富饒的齊國。齊僖公這次也是鐵了心要和戎族好好地打一仗的,所以他不僅做好了迎敵的準備,還約了魯、衛、鄭三國一起組成盟軍,要讓戎族好好地吃個大虧。

再說接到求救的訊息,鄭莊公派了自己的兒子世子忽選車三百乘,任命他這個兒子作為大將,高渠彌為副將,祝聃為先鋒,天還沒有亮,大家就踏著月色,望齊國進發。齊僖公呢在歷下這個地方就接到了鄭國大軍。

也不知道是鄭國的軍隊行動迅速還是其他什麼原因,總之是當時魯國和衛國的軍隊還沒有到,鄭國的軍隊就已經旌旗飄飄地到了歷下這個地方。

齊僖公是激動萬分,還是鄭國夠哥們兒。他親自出城迎接鄭國大軍。他與世子忽研究退敵的良策。

世子忽有高渠彌等大將相助,加上鄭國兵強馬壯,這場戰役沒有什麼懸念,以戎族大敗而結束。

戎族元帥大良小良都死在亂軍之中。戎族兵馬死的死,逃的逃。1萬戎族精兵能夠安全回到北方的就沒有幾個。

齊僖公大喜過望,對世子忽大加讚揚。他做了一件事,就是當場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世子忽。照理說世子忽攤上齊國這麼一個大國做親家,應該是比較滿意的事情,但是世子忽好象腦袋突然進水了一樣,他還是以以前的理由決絕了齊僖公的美意,搞得齊僖公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

齊僖公找了私底下的關係鄭國大將高渠彌來說親,被世子忽一句:“我在外面,沒有父親的命令我怎麼可以隨意答應親事呢”而再次拒絕。氣得齊僖公幾乎吐血。我的女兒怎麼可能擔心找不到好人家,你鄭國又算得了什麼,如此自高自大,把我齊國簡直不放在眼裡。

回到鄭國,世子忽向莊公稟告自己辭婚的事,莊公也沒有什麼說的,我的兒子能夠有自己的主見,大丈夫怎麼可能擔心沒有好的婚姻呢。

這件事讓鄭國大夫祭足知道了,他對高渠彌說,世子實在是他老實了,他和齊國接成婚姻的關係可以增加自己的力量,現在他推辭,眼看著這麼好的事情讓他給耽擱了。高渠彌也嘆了口氣,我也百般勸告,可惜世子不聽,我也沒有辦法了。

我們再水說高渠彌,他與鄭莊公的另外一個兒子公子亹交情不淺,見祭足這樣說,就感覺估計公子忽以後成不了大事,與公子亹走得更近了。

大臣和公子走得近,始終不是好事,公子忽然就向自己的父親述說高渠彌與公子亹之間往來太密,擔心他有什麼叵測之心,鄭莊公也是一根筋,自己兒子給你這樣說還不是為自己的江山更長久,他卻拿這件事情好好地把高渠彌責備了一通。高渠彌知道此事和公子忽有關,就更加對世子忽有了成見,以後的事情發展到高渠彌殺掉公子忽而立公子亹,也是有這個原因在裡面,這也是後話了,暫且不提。

不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朝小皇子

諾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