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平靜地走了,卻給桑村帶來不小的轟動。桑村李瑞與山西(亻山西)子擱夥創業的時代結束了,但歷史的車輪不會因此而停下,而且總有許多事情是藕斷絲連的,就比如所有的桑村人都知道了二泉是(亻山西)子託生的,就足以將前後相隔二十年的事情勾連在一起。

當然有很多人是對李瑞的一人之言是抱有懷疑態度的,但是人們漸漸地發現了二泉是(亻山西)子託生的更多現實證據,二泉的聰明伶俐是和李瑞、李興德和大泉三代人一脈相承的敦厚老實大相徑庭、截然不同的,二泉的善於經營是不學就會、無師自通的,二泉的俠肝義膽、仗義疏財又和山西(亻山西)子的扶助蠶農、不計地租如出一轍。以至於越來越多的桑村人堅信二泉就是(亻山西)子託生的,李興德也更加佩服父親獨到的眼光,也更加期盼李家能在二泉手中發揚光大,當然這都是後話。

父親離世,二子年幼,李家的重擔自然落到李興德身上。李興德上承父親的遺願,下要將產業傳給二泉,想到自己只是個過渡之人,頓感壓力減輕了不少,但對於父親“開辦藥房”、“防匪剿匪”的兩條臨終囑託,卻始終不敢馬虎。

李興德雖然繼承了富甲一方的資產,卻始終保持著父親培養起來的勤儉節約的作風,穿衣只求樸素整潔,吃飯不重魚肉葷腥,經常是吃煎餅、喝糊塗(滕縣方言,意思為:用糧食熬得很濃的粥。),與普通人家沒有區別,對妻兒要求也非常嚴格,要求他們不吃四月魚,不打三月鳥,不採春初的苗。

李興德重視孝道,對待繼母如生母一般。其榮光事蹟為《續滕縣誌》記載。

李興德趕桑村大集時,見一老者蹲街邊賣一奇形怪狀器物,鏽跡斑斑,十分醜陋。據老者講,前些日子薛河發大水,洪水退去後,在淤泥中挖出這麼個東西,感覺像個寶貝,想賣個好價錢,已經在各大集市叫賣了數日,卻無人問津。李興德花重金買下那東西,請來滕縣的金石名家生克昭先生鑑定:器高漢尺五寸一分,口徑五寸,通兩耳,闊八寸八分,銘“己舉”二字在其腹。認定是商代國寶“己舉彝”。李興德大喜,收藏家中,欲做為傳家之寶。後來訊息不脛而走,人人傳言桑村李家藏有聚寶盆,好多人釋然了:“難怪人家李家闊,有聚寶盆,那傢伙,那誰還能比?”

丁酉戊戍年間(公元1897年-1898年),連年天災人禍,魯南民不聊生。李興德聯合滕縣士紳徐文湧,在滕縣東門外開設粥廠,傾盡全力賑災,幫助災民渡過難關。

李興德曾多次赴鄉試,皆未中舉人,功名止於秀才。但想父親只盼李家能詩書傳家,未嘗要求自己考取功名,便也安然接受了屢試不中的現實。轉而設義塾,辦私學,專教其宗族子弟讀書,閒暇之餘編輯唐詩宋詞,記錄家鄉史實故事。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李興德把家裡的私塾改辦成義學,讓貧家子弟免費入學。

(民國年間,提倡興新學,廢讀經。李興德利用私宅擴建學堂,創辦私立“子容小學堂”,乃是桑村第一所正規新式學校。

公元1948年,桑村解放,學校被收歸公有,在原基礎上增加校舍和教職人員,成立了桑村完小,就是桑村鎮中心小學前身。

建國前,山亭區境內沒有辦過中學,建國初,桑村歷屆小學畢業生到滕縣報考中學。公元1956年秋,在桑村辦首箇中學,即滕縣四中,後改為棗莊市三十一中,校址就設立在泰昌府的私宅。)

光緒三十年(1904年),鹽捕王桂蘭與東山土匪高五、高六內外勾結,到處搶劫掠奪,搞得滕縣人人自危!李興德寫信投遞京師,皇上授命御史查辦。按察使胡景桂帶兵將王桂蘭抓獲,王桂蘭花錢買通地方官,案件被擱置不問。幸虧李興德同窗好友高熙喆在朝為官,任翰林院編修等職。

高熙喆早年喪父,家境衰敗,屢次參加鄉試、會試,全靠李興德資助。去京城為官時,李興德贈送盤纏,曾對其曰:“子外吏也,尚可以言事,一祛桑梓害乎!”

高熙喆委託直隸藩司楊士驤幫忙,楊士驤傳命山東巡撫周馥察辦,周馥派人到桑村調查,李興德反映之事屬實。如此幾經周折,才把王桂蘭瘐死在兗州獄中,為地方百姓除去一害。

經此一事,李興德方慨嘆父親當年遠見。如今朝廷軟弱,地方腐敗,剿匪事宜,責無旁貸。

及至捻軍起義波及滕東山區,東山里土匪再度猖獗,馬子綁架“肉票”敲詐勒索,氣焰非常囂張。民國初年,軍閥更迭統治,滕東山區各股土匪,多者千人,少者數十人,綁架勒贖,殺人放火,人民受匪患之苦,罄竹難書。各大村寨被迫自建圍寨,維護安定。小村莊百姓只得拖兒帶女,逃荒要飯。

李興德自出巨資,聯合周邊幾十村莊,招募壯丁,輪流巡邏。又闢出自家數畝土地安置流民,夏供茶水,冬發棉衣。二十年如一日。

李興德擔心桑村圍寨一旦被土匪攻破便無險可守,看中桑村東5裡榆山,榆山山頂2萬餘平方米,四周是懸崖峭壁。李興德便命人在山頂建四開房,打石磨盤、碓窩子,以做備用,還在依山腳下打井一眼,名為“響井”。

李興德晚年,專心研究古代文獻,購書數萬卷,在家中建藏書樓,寒來暑往從不停歇。

民國5年(公元1916年),李興德離世,臨終前將路北李家宅院分給李大泉,將路南原山西人宅院分給李二泉,家中財物讓兄弟二人均分,李家產業唯將“泰益堂”藥鋪劃歸李大泉經營,令其繼承祖志。其餘產業悉歸李二全所有,李二泉又路南創辦“春曦堂”藥鋪,請來名醫坐堂,救死扶傷,表明不忘祖訓。

同窗摯友高熙喆親為李興德撰寫墓誌銘。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死亡列車:詛咒之書

錦瑟禾火

我兒朱祁鎮?廢了!

鎮安

藍蘇

柳昭鸞

宮女二二三事

漁洲洲

惹上頂級E後的狩獵遊戲

邊上行走

遊途樂

浮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