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總管,這是大王傳來的八百里加急軍情.”

就在於仲文觀看地圖、思索破敵之策時,一名校尉進入大帳,將一封信交給了他。

於仲文接過軍情,開啟看了一遍,向一名隨軍謀士道:“大王讓我部兵馬儘快結束戰鬥,要是一時無法攻克磨米城和麥谷城,可先分兵兩萬南下馳援,蓋先生可知這是何故?”

“於總管,聽說高元令淵子澄在黎山城收攏新城和貴端、玄菟兵力,若是憑其從容收攏,可得精兵七八萬之數。

我軍現在散佈各地、分守各城,後續乏力,一旦淵子澄集結完畢,調集重兵攻伐南蘇、木底等城,城內軍民必將從內部響應。

若是諸城失守、軍隊損失,大梁水以南的高句麗軍士氣大漲,必將揮師北上。

屆時,我軍危矣。

想必大王也是有了此慮,故而令我軍儘快南下.”

謀士名叫蓋文達,冀州信都人,字藝成,同時也是涼州大學的教學博士,他博涉群書,尤其精通《左傳》、《公羊傳》、《穀梁傳》,不過他雖然專注儒學,但是戰略眼光卻也不差。

此番作為謀士隨於仲文出征,一是協助於仲文收編奚族軍、攻克高句麗東方犄角;二是前來歷練,為將來入仕做好積累。

聞言便點出了隋軍異地作戰的窘境。

於仲文默然點頭,楊集雖是開了一個大好之局,可他疾如風、侵略如火的作戰風格,卻也導致有限兵力鋪得太廣、分得太散,根基不牢,而各路軍馬外有強敵、內有高句麗軍民為內應,形勢異常兇險。

當然也不能說楊集有錯,畢竟戰機出現了,他肯定要牢牢抓住機會,殲滅敵軍有生之力、攻佔戰略要地,若是因為擔心根基不牢而止步不前,又將陷入宇文述被壓制得動彈不得的困境。

再者說了,以楊集用兵多年的豐富經驗和作戰風格、殲滅敵軍有生之力的戰略構想,他豈能不知隋軍的處境?豈能為了焦土般的土地而令己方各軍陷入包圍之中?

奚族元俟折部酋長賀比柯皺眉道:“蓋先生,我軍主力多數南下,而乙豹所坐鎮的磨米和麥谷二城卻有三萬精銳,如果我軍分兵離開,他們集中兵力、一一襲擊兵力空虛的北方,或是從背後偷襲我軍,又當如何是好?”

“那不是更好麼?”

於仲文劍眉一挑,冷然道:“若是乙豹膽敢出城追擊,正好順勢將城二城攻克.”

奚族軍不善攻城戰,而乙豹又比較謹慎,於仲文等人根本就找不到破敵之機。

不過最為關鍵的卻是楊集推進太快,他僅僅只是幾天時間,便殺到小遼水南岸去了。

當於仲文接到襲擊乙豹之令,並趕到這裡時,對方也得到了軍情,至今死活都不肯出城作戰。

這也是他們“遲遲”無法完成作戰任務的主要原因。

蓋文達心中一動,向於仲文道:“於總管,卑職有一計,或可騙乙豹出城來戰!”

磨米城和麥谷城共同組成高句麗三大犄角中的東“犄角”,由於隋軍鎮守多伐嶽城在兩城之北、且守軍只有五千,主將乙豹便將兩萬五千兵力安置在西邊的磨米城,其主要使命是威懾多伐嶽城西北區域,同時也是和西豐營連成一片,至於靠近粟末水、長白山山脈麥谷城只有五千兵馬,它的使命比較單一,即是專門死盯多伐嶽城。

磨米城城守府,主將乙豹面沉似水,揹著手望著牆上的地圖一言不發。

在他身後站著幾名大將,每個人的臉色都相當難看,而且看起來,也很憔悴。

四天前,他們接到松尊退守西豐南營的命令,就在他們收拾好行囊物資、準備撤往西南方的西豐南營時,次日凌晨卻又得到西豐三營兵敗、松尊和禮雍生死不明的緊急軍情。

緊接著,各種不利的消接踵而至,先是東南方的斥候在當天上午送來了軍情,稱是隋軍將領陰世師聯合南夫餘城漠州軍、黃龍縣遼東軍破襲昌圖防線。

三大犄角去其二,與權明會師之構想徹底斷送,只能按之前的計劃,儘快率軍撤到南方的長春屯,死守第二道防線。

可是到了下午,隋朝遼東道行軍副總管於仲文統領三萬精騎在多伐嶽城西南紮營,距離磨米城不到二十里,這也使南撤之路困難重重、危機四伏,不過再危險也要走,否則陷入隋軍的包圍之中,落下全軍覆沒的下場。

到了前天,南方潰兵先後來報,隋朝遼東道行軍副總管楊義臣率軍奇襲南方,攻破長春屯、南蘇、木底、蒼巖、甘勿、紇升骨。

南北之間,誠然還有很多中小城池和要塞沒有被隋軍佔領,可那多則千名青壯、少則數百青壯守軍根本不成氣候,指望不了他們對隋軍沒有威脅。

不出所料,昨天一整天,他們都聽到“隋軍一至、守軍紛紛獻城投降”的訊息。

至此,小遼水以北在幾天時間之內,盡數淪陷。

而他們,也淪為孤立無援的孤軍。

“乙將軍,如今三面皆敵,若是再拖下去,我們的處境更為不妙。

是戰是退,還請將軍儘早定奪.”

副將名叫斛律晉,他這個名字籍籍無名,但若說到他的祖父斛律光,在河北大地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斛律光是北魏到北齊時期名將、軍事家,和高長恭、段德操的父親段韶並稱北齊三大名將。

而蘭陵王高長恭在後世雖說名氣大,可是他的戰績在斛律光面前根本不夠看,甚至連相提並論的資格都沒有。

但是斛律光隨著功績、名望的不斷提升,卻遭到高緯猜忌,而與他交惡的佞臣祖珽、穆提婆、“陸貞”陸令萱又混淆黑白、搬弄是非,使得高緯非要置他於死地不可。

名將韋孝寬便利用高緯的猜忌實施反間計,高緯聽了韋孝寬散佈的謠言以及“三賊”挑撥,將斛律光騙進宮中涼風堂,乘其不備,讓侍衛劉桃枝從背後刺死斛律光。

隨即下詔說斛律光謀反、現已伏法,家族上下不受株連,但很快又聽信“三賊”饞言,下詔將斛律一族滿門抄斬。

周武帝宇文邕聽聞斛律光被殺,欣喜若狂的下令歡慶三天、大赦天下,當宇文邕率軍攻入鄴城、滅北齊,還頗有觸感的說“此人(斛律光)若在,朕豈能至鄴!”

由此可見斛律光的恐怖之處。

斛律光四子斛律恆伽在高緯下詔說“家族上下不受株連”之時,第一時間將懷有身孕、不在族籍的小妾送走。

小妾得死士護送至幽州避難,誕下斛律晉,及至周齊大戰,又遷至遼東逃避戰亂。

斛律家畢竟是枝繁葉茂的大家族,深諳狡兔三窟之道,斛律晉靠著先輩藏匿和遺留的財富書籍、死士,不僅學到了一身本事,還在遼東這邊混得風生水起、重建斛律家。

見乙豹久久沒有答覆斛律晉,另一名副將文廣嘆息道:“軍心和士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場戰爭的勝負,看著氣勢如虹、殺氣騰騰的隋軍士兵,再看看我們這些死氣沉沉、驚惶失措的戰士,怎麼戰?又怎麼退?”

斛律晉愣了一下,接著有些意味深長的看了看文廣:“依文將軍之見……?”

“其實大家的意思都一樣,又何必斛律將軍又何必故弄玄虛呢?”

文廣看了乙豹子的背影一眼,說道:“隋軍分明就是採用圍師必闕圍之法。

只要我軍出城,於仲文就會發動猛烈的攻勢,而我軍士氣低落,根本就經不住數萬隋軍致命一擊,一旦我軍崩潰,接下來就是沒完沒了的追逐.”

見乙豹聞言回過身來,他又說道:“乙將軍,我等就算僥倖回到遼東城,也是死路一條.”

“因為北方防線的告破、北方大地的失守、二十萬大軍的折損,一定在南方引起了巨大的動盪,就算是大王和大對盧也壓不住民間的喧囂、憤怒。

怎麼辦?自然要讓一些人的人頭來承擔慘敗的後果了,慘敗而歸我們不就是正好的人選麼?”

“那你說怎麼辦?”

乙豹當然明白他的意思,但還是問道。

“我們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獻城降隋!”

文廣說完,又補充道:“我想,這也是所有人的心聲。

你說是吧斛律將軍?如果我記得不錯,你有一個堂兄是隋朝崇國公.”

斛律晉的確有這麼一個堂兄。

他的堂兄斛律徹當年因為年幼倖免於難,北齊被北周所滅後,斛律徹被授為儀同大將軍,襲封宇文邕追贈斛律光的崇國公之爵;隋朝建立後,重新被楊堅授為右車騎將軍、崇國公。

這在遼東貴族階層之中,並不是什麼秘密,不過在這個異常微妙的時刻,斛律晉可不敢認,更何況他也只是聞其名,卻不見人其人、更沒有聯絡過,便冷冷的說道:“那又如何?與我又有什麼關係?”

“你要是打著崇國公堂弟的旗號代表我們降隋,意義自然不同.”

文廣振振有辭的說道:“最少,隋軍不會惡意刁難我們.”

斛律晉默然不語,心說別的隋軍或許會,但楊集的兵,多數是不會。

因為楊集為首的軍隊、百姓尤為痛恨賣“祖”求榮的賣國賊,據說“漢奸”這個詞彙還是楊集創造出來的。

他雖屬於無奈、而且還是鮮卑人的後裔,可他這些年的的確確是為齊、周、隋三朝之敵效力了。

乙豹看了看臉上都充滿期待之色將領們,心中暗自一嘆,帶兵將領尤且如此,下面計程車兵的情緒可想而知。

這仗還怎麼打?

也罷!

降了便是。

然而就在他打算下定決心之時,便聽到於仲文大營方向傳來一陣陣鼓鳴聲,乙豹以為於仲文要來攻城,連忙令各將回歸自己的崗位,令全軍備戰。

但是直到一個多時辰後,卻未見隋軍前來攻城,心中十分生疑,乙豹連忙派人查探。

斥候回報:“將軍,營中隋軍繞過‘老爺嶺山脈’,大舉南下.”

“什麼?”

乙豹聽聞斥候來報,心中卻是十分生疑,又派一名武將率精兵就近檢視,快到傍晚之時,這名武將匆匆忙忙的帶著人馬回城,氣急敗壞的說道:“乙將軍,我們錯失了一個天大的戰機了.”

“哦?”

乙豹皺眉問道:“隋軍大營發生了何事?”

“軍營之中空無一人,末將在營外發現大量馬蹄印.”

武將嘆息一聲道:“末將細細觀看蹄印方向、查探軍營後的‘老爺嶺’,發現隋軍已然全軍南下。

依末將之見,我軍可抄近道截擊隋軍.”

乙豹搖了搖頭,沉吟道:“隋軍將領詭計多端,多數是詐我出城!”

“人都走光了,哪有什麼詭計多端?”

武將有些不滿的說道。

又被召集回來的斛律晉等將見乙豹不打算投降了,卻又不敢戰、不敢退,於是斛律晉便說道:“乙將軍,隋軍兵力不多,北方之勝,主要是佔了先發制人的先機,然而此法可一不可再,用過一次便不會再次奏效了.”

“大王等人聞訊,定然調集重兵戒備有加。

楊集所率之軍卻因為戰線太廣、太長,已成強弩之末,於仲文定是因為楊集在前方戰事吃緊,便南下馳援了。

不過又擔心我軍追趕,是以讓這座空營迷惑我軍.”

“將軍不願降隋,大可半路攔截隋軍,將之一舉擊潰。

當然也可全力攻佔只有五千守軍的多伐嶽城,而後再揮師西進、殲滅留守西豐的宇文述。

如此一來,便能與大王一南一北,夾攻楊集之軍.”

“是啊將軍,末將認為此法十分可行.”

文廣十分認同斛律晉的說法,他知道這是一個天大的轉機,也不說什麼投降隋朝了,拱手道:“我等只要收復北方、從北方夾攻兵力分散的楊集,那便是蓋世之功。

將軍也將因為此戰步入中樞,成為一代名帥.”

“於仲文可不是無謀的小人物,我們萬萬不可大意.”

乙豹搖了搖頭,沉聲向眾將解釋道:“楊堅當年平定尉遲迥之亂時,於仲文以少勝多,先後擊敗了尉遲迥部將檀讓、席毗羅,對消滅尉遲迥起到很大作用。

楊堅篡奪宇文家江山後,於仲文數次擊敗突厥,而且還在平陳之戰中也立下赫赫戰功.”

說著,又著重強調道:“諸位各司其職,切勿大意,不可擅自出城作戰。

一切再等斥候來訊.”

“唉!”

斛律晉和文廣等將見到主將主意已決,只能嘆息一聲,無可奈何的告辭離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明幻想史

白雲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