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雖然智計百出,但是他並不是一個非常有決斷的人。

在這一點上,武將出身的鰲拜就要比他強多了。

在上了奏摺之後,沒等到批覆下來。

鰲拜的家奴就已經開始在京城的周圍圈地了。

誰都知道先到先得的道理。

這土地是有好壞之分的,農夫也有勤勞與懶惰之分。

鰲拜的初衷也是好的,大家都想這大清朝能夠走的越遠越好。

他沒有想到的是,人的貪婪一旦被釋放出來,究竟有多麼的可怕。

那些滿洲貴族在直隸瘋狂地圈地。

完全無視了鰲拜奏摺中設定的限定。

最後按照分得得土地和奴才的數量,徵募勇士的時候,就出現了問題。

鰲拜想要的是那種作戰勇猛的,真正的八旗勇士。

但是這些家族實際派出來服役的都是些啥啊。

全都是一些歪瓜裂棗,自己挑剩下的家奴。

鰲拜視察這支新編八旗的時候,火冒三丈。

差點沒有舉刀砍人。

鰲拜帶著手下衝進了一個個滿洲貴族的家中,將他們的家族子弟從安樂窩中拎了出來。

不過情況依然糟糕。

這些八旗子弟還是滿洲人嗎?……正在滿清朝廷正在進行一場“回頭看”式的改革之時。

董良已經將從鄭軍手中搞來的上千萬兩財富轉換成了戰爭資源。

一船船的糧食沿著湘江和贛江送到下游去。

湘江的糧食主要是運到襄陽和南洋。

贛江的糧食主要運送給前線的李定國。

剛剛訓練好的新軍第二期三萬人也隨著糧草一起北上。

隨著石碌鐵礦的開發越加的深入,明軍火槍的生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佛山的槍炮製造廠全部更換了新的裝置。

初代型蒸汽機投入運用,讓工廠的鑽床工作更加的穩定。

加工出來的槍管也要遠遠強過以前用水利鑽床生產出來的槍管。

只是這種蒸汽機的產量有限。

李嗣興特批要將他們用在槍炮廠。

這才有了現在這三萬新軍。

正好滇京講武堂中畢業的軍官也足夠撐起這支新軍。

李嗣興又從此時在南陽的三萬新軍中抽調了一批老兵到第二軍中擔任士官。

為了區別開了,第二期三萬新軍被稱為“安國軍”。

安邦定國,安國軍和定國軍凝聚了李嗣興這幾年以來的心血。

長江水師正在黃州府秘密集結。

定國軍與忠貞軍秘密完成了換防工作。

六萬純火器軍隊,上千艘戰船,突然間順江而下,直插揚州而去。

而此時,所有人都以為背棄了吳三桂,投靠朝廷的李本琛突然率領手下的洞庭水師起義。

以前阻擋長江水師的清軍主力水師一下子成為了長江水師的帶路黨。

在李本琛的配合下,明軍騙開江寧水門。

明軍的戰船直接開進江寧城中。

清軍護軍統領賴達戰死,城內一萬守軍被全殲。

新軍佔領江寧之後,留下一萬人駐守城池,剩下的兵馬直接向揚州城殺去。

半個月後,揚州城陷落。

在此期間,李定國也帶著明軍主力向向江南的清軍發動了強烈進攻。

江寧城陷落,江南的軍隊成為了孤軍。

就在這個時候,尚可喜身邊的一個小妾,突然亮明身份說自己是明軍的人,給尚可喜帶來了李定國的承諾。

尚可喜一臉震驚,他沒有想到自己經常寵信的小妾,枕邊人,竟然會是明軍的人。

其實,緹騎司朱雀在江南早早就做了佈局,混一個女人到尚可喜的身邊,並非太難的事情。

此時在長江以南的軍隊,主要就是尚可喜統領。

不過尚可喜也無法完全控制這些軍隊。

不過現在長江水道被封,這些軍隊與北方失去了聯絡。

在這樣的情況下,尚可喜至少能夠讓明軍更容易拿下這支軍隊。

不僅僅是這裡慌了,浙江巡撫佟國器手下的軍隊以及浙閩總督趙國祚手下的軍隊也都慌了。

尤其是趙國祚的手下與耿繼茂的軍隊駐守在福州泉州兩府,已經被明軍完全包圍。

他們現在糧草都無法自給自足。

施琅的水師也衝不破鄭軍水師的封鎖。

這次新軍下江南,由李嗣興親自領兵。

揚州城下,炮火隆隆。

新軍集中火炮攻擊城牆,開啟缺口,然後將長梯架在護城河上,直接衝進城去。

明軍新軍全部裝備火器,還有戰船上的重炮支援,完全是壓著清軍打。

揚州城是江南清軍的大本營,不過主力軍隊都在皖南的山區與明軍對峙。

此時留在城內的不過五千兵馬。

在五萬把火槍面前簡直不堪一擊。

半個月下揚州。

清廷震動。

李嗣興沒有準備給滿清一點點的喘息時間。

五天後明軍的先頭部隊,兩個營一共六千人拿下清江浦,隨即淮安城被一舉攻破。

又過五天,明軍拿下徐州,此時李嗣興帶領主力已經靠近徐州。

李嗣興繼續北上,似乎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所有人都覺得明軍瘋了。

他們竟然要直接沿著運河北上攻打京師。

此時是宣統元年的六月份。

正是運河上水量最充沛的時候。

身為顧命大臣的鰲拜決定自己帶兵出征迎戰這支不可一世的明軍。

他發誓要讓這個貪功冒進的明軍將領受到應有的處罰。

因為有一支足以碾壓清軍的水師。

李嗣興以最快的速度放心大膽地向前衝,只佔領控制運河的城池,其他的地方一概不管。

甚至被他落在後方的城池就是被清軍奪走,他也不問。

等到鰲拜集結了十萬大軍準備南下的時候,李嗣興率領新軍已經殺到了直隸境內。

清軍集結了上百門紅夷大炮在滄州的運河邊上,終於擋住了明軍的步伐。

明軍的戰船在在運河中無法展開,炮戰不佔便宜。

因此明軍在滄州以南的泊頭市登陸。

五萬大軍在華北平原上擺出了緊密的方陣。

鰲拜見明軍登岸,而且只有五萬人。

自然不會在原地等待。

他手下的大軍,光是騎兵就有三萬人。

這次圈地,他將各個家族中的直系子弟,還有一些能戰的家奴全都徵募起來了。

這十萬大軍基本上都是由滿洲人組成。

在他想來,即使做不到原本的滿萬不可敵,至少也要比漢人強吧。

ps:求月票,求推薦票!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回潮夢魘

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