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為天子,說出如此言語,原本應該是極為煽情,可東方明卻覺得身上有些寒冷,於是微微轉了轉脖子,讓腮幫子與狐皮斗篷上的軟毛磨擦著:“陛下能對臣吐露肺腑之言,臣不勝感激,至於那日之事,臣並未放在心上。”

劉驁卻似乎被自己醞釀出的情緒所感動了,親切地拉住東方明的手,走到地上的兩張木枰之前,讓東方明與自己相對而坐。

“今日在這閣中,你我並無君臣之別,先生也無需心存顧慮,與寡人好好聊聊那攘外安內之策吧。”

聽劉驁說到了正題,東方明思索了片刻,抬起頭來,有些不禮貌地正視著劉驁的雙眼說道:“陛下此刻春秋鼎盛,可為了斷各地諸侯之念,宜早立儲君。”

劉驁緩緩點了點頭,說道:“世人皆知寡人膝下並無龍子,寡人慾將定陶王劉欣過繼為子,立他為太子,先生以為如何?”

說完,目光盯在東方明臉上,觀察著他的反應。

東方明神色不變,應道:“臣入朝日短,見識淺薄,立儲人選雖是國事,卻也是天子家事,茲事體大,陛下宜自謀之,微臣不便置喙。”

這個是東方明早就想好了的,他看過太多的歷史影視劇和小說,知道立儲對皇帝而言乃是一件極為敏感的大事,歷史上凡是對立儲人選多做建議的大臣,絕大多數都會招來天子的忌諱,後患無窮,因此並不想對太子的人選過多參與。

更何況歷史如果不變的話,漢朝的下一個皇帝也確實就是劉欣。

見劉驁沉吟不語,東方明趕緊將太子人選的話題岔開:“從武庫賬目來看,這些年中山王劉興、長沙定王劉玄、梁王劉立、楚王劉衍所囤軍械最多,這四王的封地皆是我大漢的富庶之地,兵糧足備,物產豐饒,不知陛下準備如何處置此事。”

劉驁眉頭緊鎖,半晌後搖了搖頭,嘆息道:“這些幾路藩王都是寡人的兄弟,為了區區軍械小事,寡人也不想傷了兄弟之情,不知先生可有兩全之策。”

區區小事?兄弟之情?東方明心中暗暗冷笑,不自覺地想起了劉驁百年後那個子孫劉備,說話也是如劉驁這般,表面不忍傷同宗之誼,可奪取西川時卻絲毫不見手軟,看來他們劉家子孫全是這個行事做派。

他前幾日和諸葛錚已經把天子劉驁目前的處境分析透了,自從劉邦建立漢朝天下以來,劉室宗族起兵謀逆之事就屢見不鮮,可有劉姓封王的祖制在上,又不得不將這些兄弟封王,因此漢朝的歷代皇帝對各地諸侯王都是極為頭疼,此刻的劉驁不是不想動這些諸侯,實在是有心無力。

他自從登基之日起,朝政大權一直在王氏宗族手中,此刻好不容易掌權,身邊可以信任的心腹文武卻是極少,光是這次收繳王氏宗族的兵權,便已經將自己的心腹將領全部調進了長安,況且西、北兩地邊境並不如何太平,此時若是查處這些諸侯,一旦各路諸侯起了不臣之心,天下立時便要分崩離析。可是若放任不管,不出數年,等到各路諸侯羽翼已成,更將是心腹大患。

“既然陛下推心置腹,臣就試為陛下析之。”東方明不慌不忙地說道:“先說這中山定王劉興,中山國位於燕趙之間,自古民風彪悍,將士驍勇,中山定王坐擁十萬冀州人馬,乃是四王之中勢力最強的一個。若以臣之見,陛下可傳一道詔書,將中山定王劉興定為儲君的人選之一,中山王接旨後必然大喜,陛下可以藉機調中山定王入京,待中山定王進長安後,請陛下即刻收了他的兵符,然後再傳一道密詔給定陶王劉欣,命他盡起青州人馬,只待兵符到手後,率兵接管冀州兵權,只要兵權到手,燕趙之地無憂矣,屆時陛下可以好生撫慰中山定王,厚加奉贈,天下人也不會說陛下丟了兄弟之情。”

劉驁靜靜聽著,眼中的光采卻是越來越亮,到最後已是難抑興奮的神情,追問道:“梁、楚、長沙三地如何?”

東方明皺眉說道:“這三地乃是荊州之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雖是用武之地,卻也呈四面受敵之象,對荊州三王,陛下可以先封其北進之路,等陛下收了冀州兵權後,只需派兩員大將,各提兩萬精兵,分別據守合肥與樊城,這兩地城池高大,易守難攻,而且與長安往來便利,兵糧無虞,只要守住這兩地,便可斷了三王由中原北進之心。”

說到這兒,東方明偷眼看了一下劉驁的神情,只見他連連點頭,面現期盼之色,知道劉驁已經被這番話打動,自己的計劃差不多可以開始滲透了,於是繼續說道:“中原之路堵塞後,隱患便只在蜀中一地,蜀地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陛下不可不防,必須派一位文武雙全,又是陛下極為信任的心腹大將出任蜀郡太守,節制我大漢最為精銳的雍涼二州兵馬,這樣一來,荊州三面被圍,再難成氣候。如今武庫軍備已被朝廷卡死,往後數年,陛下再以徭役賦稅蠶食其地,三王之勢必然日漸衰落。”

聽到這裡,劉驁已經是心花怒放,哈哈笑了兩聲,接著問道:“先生果然妙計,一番話便安我漢室天下,只是這蜀郡太守人選卻是難辦,既需文武雙全,又要忠心不二,先生以為何人可當此任?”

蜀郡太守的人選才是今日東方明心中的重中之重,自己設計好的規劃是否能順利實施全在這蜀郡太守,他心中雖然有些緊張,臉色卻仍是平靜如常,小心地控制著自己的情緒,淡淡地說道:“臣心中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只是此人與臣關係密切,若是由臣推薦,恐怕不妥。”

“誒?先生多慮了,為國舉賢,不避親疏,但講無妨!”

東方明微笑說道:“既然如此,臣便斗膽推薦,臣的義兄李先堪當此任!”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我覺醒了奸雄系統

文之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