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將晚,殘陽潑灑在水田上,金光閃閃,映照著王老漢泥濘的雙腿,以及燦爛的笑容。

最後一顆秧苗插下了。

一時間並不能把腰直起來,站直身子,但是彎著腰在那裡等待身體恢復。

終於差不多了,甩了甩兩手泥。

在水田裡涮了涮手,抹了一把額頭的汗水。

旁邊的一塊地裡,三個黑瘦的傢伙也走了過來。

那是與王老漢家搭檔的蠻族百姓,當然現在不分什麼了。

黎簇帶著倆兒子,比王老漢累的厲害啊!黎簇苦巴巴累的皺著臉,但是臉上還是在笑,那是因為活幹完了啊!露出來黑黑的牙,“哎呀!哎!終於,幹完了.”

三個人一屁股坐在田埂上。

喘著粗氣。

王老漢有些得意:“嘿,這年輕人,真不行啊……嘖嘖,不如俺老漢呢還!”

黎簇無奈,一開始覺得自己身體比王老漢好,一定比王老漢能幹,但是沒想到,居然沒有王老漢乾的快!沒辦法,這些山上下來的百姓,沒幹過農活。

術業有專攻,幹農活的鍛鍊的身體部位肯定不和山上的不一樣。

用進廢退。

幹工地的力氣可能不如專門鍛鍊身體的。

但是在烈日和寒風中掛在高樓外牆上砌磚,健身的肯定不如工人。

所以黎簇不如王老漢就太正常了。

“哎,哎…這些……這些地,能長多少糧食?”

黎簇很期待的問王老漢。

王老漢也不知道這些地到底有多少產量,這次的種植和以前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王老漢看著這幾百畝的水田,想了想,“嗯…,放心,肯定夠你吃的。

官府收稅收的少.”

“走,回去吧,天不早了,今天在我家吃飯.”

喘了會氣,王老漢帶著黎簇父子三人往家裡走。

黎簇跟在王老漢身邊,笑道:“等第一季糧食收了,收成要是好,還要請您幫我給老大說個親呢!”

王老漢哈哈大笑,“好說,好說,我在這裡生活那麼多年,這點本事還是有的,包在我身上!”

“如今不似往常,你家三口人,分了一百五十畝地,官府說了,這些地好好的收拾,夠你們家好生活的。

這家家戶戶的都分了,也如果真像縣衙說的那麼好,也沒有誰會擔心受窮了。

這麼些年亂戰,死傷無數,男的還比女娃娃少,這事好辦!”

兩個人說說笑笑的往家裡走,黎簇的大兒子小兒子靦腆的跟在後面。

進了院門,嬌娘端著一甕燉肉就放在院子中央的木桌上。

看見王老漢帶著黎簇回來,趕緊叫人。

“爹,黎叔,你們回來了。

快開飯吧!”

又扭頭往屋裡喊:“淳哥,小樸,爹回來了.”

嬌娘是王淳的新婚妻子。

王家因為是中原流落來的,一切擺白手起家,過了幾年苦日子。

如今兩兄弟都在縣衙裡任職,吃了官家飯,家裡又分完了地,立刻成了香餑餑了。

日子也越發的有聲有色。

王老漢就趕緊給早就適齡的大兒子說了親事。

嬌娘就是王老漢十里八鄉打聽到的好孩子,如今嫁到了王家。

王老漢滿臉笑意,一邊帶著黎簇往裡走,兩人來到院子中間,坐在桌子前。

這桌子和板凳,都是王老漢自己動手做的。

官府願意培訓老百姓的工匠手藝,對於技術工人待遇高,如果有發明創造還有獎勵。

所以王老漢就好好的學了把木匠活。

王老漢坐下,王淳,王樸從屋裡走出來,兩個人才剛從縣衙下衙,回到了家裡。

“爹,地裡怎麼樣了?明日休沐,衙門裡輪到我們休息,剩下的我們來吧!”

王淳來到一旁坐下,順便給王老漢和黎簇倒了碗酒。

這酒可不好買,因為豫章現在的糧食雖然不缺,但是大多依賴進口,都是高價從荊州買的,然後或免費,或平價的看情況給老百姓。

因此糧食用起來還是比較謹慎的,畢竟豫章還沒有收割。

這釀酒要耗費很多糧食,相比於填報肚子,自然優先順序要靠後。

因此這酒啊,又少又貴。

也就是王家兩兄弟如今都吃官府的飯,有底氣,才能打些酒來吃,尋常百姓是捨不得的。

王老漢和黎簇對飲了一口,可不敢豪爽的喝啊,慢慢享用。

又放下還滿著的碗,道:“地裡差不多了,都已經插完秧了。

就是還剩下嬌娘的三十畝地,明天你們兩兄弟去幹了吧!”

這分田地,按照人頭分,男的分五十畝,女的分三十畝。

這些土地其實不如中原一些地方以及其他一些地方給百姓分的土地多。

但是董良經過調研之後發現,這麼些土地,根本照顧不過來。

很粗放的經營不僅是在浪費土地,還是在浪費人力,並不利於提高產量。

經過計算,男子分五十畝,好好照料,精耕細作是最合適的。

而女子分三十畝也是因為女子畢竟體弱一些,單身女子照顧不過來。

所以分個三十畝。

而嬌娘既然和王淳結了婚,自然就將土地帶了過來。

因為嬌娘是本地人,不用遠嫁,所以戶籍還在本地,因此仍然是這些土地的戶主。

如果要遠嫁,恐怕就不能這樣輕易的帶走土地了,頂多是和鄰居置換一些財務。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些土地是官府給女子分的,官府為後盾,任何人不得侵佔,或逼迫轉讓。

而土地也算是一筆重要的財富,手裡有經濟來源,也可以給女子撐一撐在夫家的腰桿子。

嬌娘帶著土地嫁入王家,並不欠誰的。

而嬌娘又是十里八鄉有名的好人家的閨女,因此王家父子和嬌娘相處的很好,這是幸福的一家。

自家土地插秧,王老漢帶著黎簇一起幹,也不肯讓新來的兒媳婦下地。

嬌娘強烈要求要去,但王老漢還是勸住了嬌娘。

嬌娘一甕甕肉往桌子上端。

見王老漢這樣說,連忙道:“爹,你歇歇,那三十畝地,明天我和淳哥一起去,不是多重的活。

小樸難得休沐,讓他歇著吧!”

王老漢哪裡肯答應,“哎呀,嬌娘,你在家裡做做飯就可以了,就得讓這小子去,兩個壯小夥都在,哪能讓你一弱女子去下地嘛!”

嬌娘笑道:“爹這是說哪裡的話,都是農戶人家,我也是地裡刨食的,又不是嬌滴滴的大小姐,哪裡就這樣嬌貴.”

“明日城裡正在預備著考武舉的事,熱鬧著呢!我聽說許多姑娘都要上街看,那些武舉大多都是有前途的,在這熱鬧的地方,有不少是等著找如意郎君的.”

“淳哥如今成家了,小樸剛好也是成家的年紀,爹你不如就帶著小樸去城裡逛逛,給小樸找個好人家嘛!”

嬌娘說的王樸臉通紅。

無論是和王老漢說話還是在外面應酬,都是王淳出面,嬌娘也是個落落大方的,兩夫妻在家裡剛好成了氣氛中心。

王樸就靦腆的多,只是老實的做事,在縣衙裡話也不多。

給王老漢找別的理由還不好使,一說到二兒子的終身大事,那確實是得琢磨琢磨。

畢竟大兒子屬於結婚晚的,二兒子剛好適齡。

可二兒子又是個悶葫蘆,確實有點愁人。

這個時候雖然也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是還是大戶人家講得多,鄉間反而還是放開一點。

尤其是亂世的鄉間,別的不得,就是亂世,說不定多少人爹媽都不齊呢!哪裡去找父母之命哦!活都快活不下去了,還怎麼在意什麼媒妁之言!而且在民間,其實很多都是男女自由戀愛,最起碼在先秦的時候,這樣的事情很多。

比如說《詩經》裡就有許多描述男女互相愛慕,或者男子追求女子的故事。

王老漢沉吟了一會兒。

“也好!明天帶王樸進城看熱鬧去.”

王老漢一拍板,頓時大家有些起鬨,臊的王樸臉通紅。

而黎簇的兩個兒子,黎大,黎二,也暗中用著羨慕的眼神看著王樸。

兩個人自然也是到了這個年紀,也思慕男女感情。

只是這兩個傢伙在山裡也不常和人交流,一直也是靦腆的人。

雖然暗羨,但是並不開口。

王老漢人老成精,眼睛一瞥就知道這倆小子在想什麼。

“黎簇,明天也帶著黎大,黎二一起進城看看吧!那裡那麼多人,指不定就成了呢!”

黎簇有些猶豫。

黎大,黎二都用希冀的眼神看著自己的爹。

黎簇道:“看熱鬧可以,談婚論嫁還是免了吧!我們才剛下山,還沒有積蓄,房子也需要修一修,擴建一下,現在恐怕不好說人家.”

黎大,黎二聞言,雖然能去看熱鬧,但是父親說著這喪氣話,還是有些失落。

王老漢灌了一口酒,“哎呀,你怕個什麼嘛!如今跟著劉使君過日子,生活有盼頭,又穩定,哪有姑娘還會像原來那樣怕這怕那的嘛!”

“像你們家,三個壯勞力,遲早要富裕起來的,有姑娘的人家也不是多麼鼠目寸光,不必擔心。

老大,老二,你們別管你們爹,明天咱們一起去.”

“如今插完了秧,能輕鬆幾天,不光明天去,我們天天去,正好也看看武舉考試!那些文科考試,實在沒有意思,沒什麼看頭。

還是武舉好看,能看人家舉石頭,打架呢!”

王老漢一拍板,黎簇也不反對。

黎大,黎二靦腆一笑,也不出聲,露出來兩口黃牙。

這倆人和黎簇不一樣。

黎簇是一口黑牙,這是習俗,紋身,黑牙,披頭散髮的。

但是下了山自然要有所改變。

黎簇年紀大了,這個也無所謂。

但是兩個兒子就已經不再把牙齒弄黑,還用水漱口,用樹枝刷牙,如今只是有些發黃。

“來來來!吃菜,吃菜!”

王老漢抬起筷子,招呼。

幾個人不像城裡文人那樣分案而食,反而是圍在一張桌子上一起吃。

這也是王樸從董良那裡學來的。

董良雖然參加大宴會還是不標新立異。

但是私下裡和大夥小聚一下,就會把桌子拼在一起。

這樣反而熱鬧,很受普通人的喜歡。

而且這樣各種菜堆在一起,也顯得豐盛,也不用分餐那麼麻煩。

王老漢一口肉下肚。

好吃倒是好吃。

但是和前幾次比差了很多啊!王老漢被兒子幾次在縣衙後廚裡買來的餐飲養叼了嘴。

“嘖,這縣衙換廚子了?比以前的水平差了點啊!”

王老漢一句話出口。

王淳還沒有回話,嬌娘反而紅了臉。

嬌滴滴的一聲,“爹,這不是縣衙買的,是我自己做的,做的還不好,爹你多多包涵.”

“哎呦!這是嬌娘做的啊!”

“我說是縣衙買的手藝退步,這要是嬌娘你做的,那可是大大的不得了哦!沒想到嬌娘你這麼心靈手巧,能有縣衙的六分水準了!”

嬌娘被一誇,眼睛彎彎的,“爹過獎了,還差的遠呢。

都是菜譜的功勞!”

王淳解釋道:“官府鼓勵民間多面發展。

所以把菜譜印了幾份,賣到了民間。

也不貴,讓百姓學手藝,有助於過好日子嘛!”

“所以我買了一份,哪來讓嬌娘學學,學的一般,咱們自己吃的方便一些。

要是學的好,可以在城裡開個飯館,那才掙錢呢!”

王老漢有些不可思議,但是確一點也不震驚。

畢竟官府不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了,有什麼好技術,好東西,都要給老百姓分享分享。

老漢感嘆道:“好啊!好啊!這樣的手藝可是能做傳家寶的,官府慷慨啊!”

黎簇和官府接觸的少,只是在王老漢這裡學耕地,因此沒有進城參加過其他如木匠之類的培訓。

“確實慷慨,這樣奧妙的技術,官府居然就這樣給散播出來了。

在山裡精夫有什麼打獵手段,都不肯輕易教人呢!我們原來的精夫就是找到一塊好地方,有許多食物才當了精夫。

官府居然把這樣能掙錢的手藝傳出來了.”

王淳笑道:“這不算什麼,我們董先生說了,執政者就要為民嘛!何況執政和做官不一樣。

要讓所有人都富裕起來,國家才能昌盛,而不是隻填上自己腰包嘛!要藏富於民嘛!”

黎簇看看王淳說出這樣的見識,又看看自己兩個兒子!心中暗下決心,“不行!還是識字好,得讓兒子去讀書!”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來晚了!今天出門了,忙了一天!另外謝謝依然落寞如雪兄弟的打賞!謝謝!)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東奔大海

嘆一殊

深伏

四川李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