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要論官職,孫策的屯騎校尉要比弘農縣令要大得多,但他畢竟來到別人的地盤上討賊,所以也不願在這位弘農令的面前拿大。

孫策從馬上跳下,一邊嚴令所有士兵原地待命,不許妄動,一邊帶著秦松、張遼、陳武、周泰等人迎了過去,兩方相見,自然要互相行禮。

孫策穿著戎裝,行了個軍禮,笑道:“在下屯騎校尉孫策,奉當今天子之令出雒陽討賊,打算先在貴地駐紮一段時間,為避免冒然入城會驚擾到城中百姓,故遣帳下文士先入城稟報,不意竟驚動閣下!實在是罪過,罪過!”

弘農令早從車上下來,長長一揖,說道:“孫屯騎少年英雄之名,這天下恐怕大多數人都知曉,在下也是如此,大漢數百年來,鮮有像孫屯騎這般的少年英雄,今日在下得以面見,實乃三生有幸。

有孫屯騎親自率部討賊,看來弘農百姓往後不用擔心楊賊作亂了!等楊賊覆滅後,吾等弘農之人定要設宴感謝孫屯騎的功勞。”

“縣君謬讚了,策不過是得到了陛下的賞識罷了,論資歷和閱歷都還差得遠呢,至於討賊之事,策既受了陛下之恩,便應該如此做,當不得謝。”

弘農令望了望坐在田間道路邊休息計程車兵們,問道:“孫屯騎今至我縣,不知打算停留多久?不知在下可有何處可以出力幫忙的?”

孫策取出一道公文遞給了他,說道:“我軍此行自帶了食物,暫時不需要什麼幫助,至於打算在貴縣停留多久,這得看賊兵的動向,眼下還不太好說,這是陛下命我討賊的文書,請縣君過目。”

弘農令恭謹地接過文書,展開觀看,看畢,說道:“這樣吧,在下擔任弘農令多年,對這裡甚是瞭解,不如就由在下替孫屯騎選一處安營紮寨之地,您有什麼要求嗎?”

孫策聽他這麼說,自然樂得再去慢慢尋找適合之地了,他說道:“策沒什麼特別的要求,只要營地不緊鄰水源,不處於低窪之地便可。”

軍隊紮營有很多忌諱,其中一條便是不能離水源太近,容易發生水源汙染,誘發疾病,對士兵的健康很不利,當然,也不能離水太遠,否則用水就會是個難題。

弘農令思忖片刻後,說道:“我弘農縣東有一塊野地,那裡十分開闊,離水不近也不遠,正合孫屯騎的心意,要不在下帶您去看看?天色已晚,若無異議,便可在那裡紮營了。”

孫策自然是滿口答應,他請弘農令先行,接著傳令下去,士兵們全部收拾好東西上馬,跟在弘農令的車後繞過縣城,往城東而去。

秦松跟在他的馬邊,瞧了眼走在前頭的弘農令,對孫策說道:“這位縣令倒是挺好說話的!”

不好說話也不行,孫策手中拿著的文書可是蓋著漢帝的印章,別說是一個弘農令,就算是地方上封王的漢室宗親見了,也得給個面子,乖乖地配合孫策剿賊。

而且如今距離劉宏在朝堂上力排眾議,給孫策封官過去沒多久,孫策此時正是人人口談的物件,無形中就讓他的名聲傳播得更廣。

再加上孫策帶著的五百餘騎兵看著就是精銳,更顯得他越發有威勢,弘農令雖是一縣之長,也不得不好言好語地對孫策。

更別說,對於楊器為首的賊眾,這位弘農令早就欲除之而後快,生怕有一天朝廷會怪罪他這個縣令不能剿賊,如今孫策率部來到,也是在保護弘農,他當然求之不得了。

孫策說道:“咱們從雒陽出來,一路東南下,路上沒遇到幾個賊兵,也不知這弘農周邊的情況如何?走,咱們去問一問這位弘農令。”

等弘農令聽完孫策的詢問後,他說道:“前些天農忙的適合,賊人就出動了一支賊兵來犯我弘農,約有一千五百之眾,不過他們只搶糧食,沒有攻城的意思,所以隨後便主動退去了。”

孫策又問道:“可知退去了何方?”

弘農令當時都快被嚇死了,見敵人不攻城就走了,別提多高興呢,哪裡還考慮得上主動追出去查探賊人的動向,所以他有些支支吾吾地說道:“這。

。在下也有些不太清楚。”

“那現在城外鄉中可還有賊人耳目?”

“城外十里之內,在下可保沒有賊人耳目,十里之外就不敢保證了,因為縣兵的數量不多,剛剛只夠城防,所以縣中並無餘力去到鄉中巡查。”

孫策對張遼,李閒還有周泰說道:“按照計劃,我軍要在弘農一段時間,等安頓下來之後,從明天開始,令士兵們分隊去各鄉查探,鄉中若有賊人耳目,務必要清剿乾淨!”

“諾!”

……

孫策帶領兵馬抵達弘農的訊息,沒過多長時間就傳到了楊器的耳中。

楊器雖然是個賊首,但他為人一向比較謹慎,他的確派出了不少耳目,專門負責幫他刺探情報,如此他才能發展壯大至今。

孫策到達弘農後,立馬就開始掃除楊器的耳目,自然有機靈的意識到不對勁,趕回去向楊器通報,得到訊息的楊器甚至產生了趁著夜色奇襲孫策的念頭。

只是,他最終還是推翻了這個想法,因為大晚上的,他的那些手下們肯定都吃飽喝足了,和婆娘在床上快樂地玩耍呢,就算他召集起來,也不會有多少戰鬥力。

不過,夜襲雖然實施不了,但在之後召集眾人,討論該如何應對孫策確實必不可少的,於是等楊器享受完後,覺得手下們應該也差不多了,便下令召集眾人到他這兒來。

商議是在楊器在山裡的家中召開的,二三十人環坐大堂之上,楊器坐在上首。

另有一人坐在他的左下側,明顯地位僅次於他,在其餘人之上,此人年歲甚輕,二十來歲,黃臉短鬚,穿了一身黑色的精甲,按劍跪坐席上,身形要比堂上的大多數人都要健碩,他叫徐晃,襄城縣本地人氏。

弘農的賊人本來就是一股股小的勢力聯合起來的,楊器之所以能成為首領,便是因為每次有人不服他時,武力超群的徐晃都會站出來打服那些人。

因此在楊器坐穩了弘農賊首的位置之後,徐晃的地位直線上升也是理所當然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刺殺之歸途

老三的菸頭

四合院:開局強逼秦淮茹還債!

菜菜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