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校尉說得不錯,程司馬沒在這裡,但他也沒出營辦事,目前人還在營中,不過可能是……可能是其昨夜的酒還沒醒,所以怠慢了校尉的著急命令。”

都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儘管劉元有些擔憂,但仍然對孫策道出了全部實情。

劉元說完,不等孫策有任何反應,站在他身後的陳武和周泰就炸毛了,只聽陳武吼道:“什麼?放肆!一個軍司馬怎麼敢怠慢我家主上的命令?”

周泰也走到孫策面前,拱手行禮後高聲喝道:“請主上准許我去將此人拿來,聽候主上的發落!”

兩人的聲音都是中氣十足,突然的一吼一喝把宿醉的劉元嚇得一激靈,即便這營帳內燒著煮水的爐子,劉元也感覺到了寒氣襲體的冰冷。

這時孫策也朝著劉元四人走去,等到他走到四人面前不遠處的時候,最前面的劉元已經快把頭抵著地面了,而且雖然劉元不方便回頭看,但他知道那三人的表現應該和他差不了多少。

然而,就在劉元四人越來越恐懼的時候,孫策卻解下了他最外面的大氅,披在了劉元的身上,隨後說道:“趕緊起來吧,天氣寒冷,伯源四人又是宿醉,保重身體才最為重要,可不要一時不查,感染了風寒才是。”

孫策的這番操作直接給劉元整蒙了,不過不知為何,經過情緒的起伏後,他的心裡變得十分想要親近眼前這位讓人看不透的少年。

三名軍侯也有和劉元一樣的想法,其實這也奇怪,因為人在情緒劇烈起伏後,會有一種向他人吐露心情的衝動。

“伯源留下,我還有些事情要問你,三名軍侯先回營帳休息會兒吧,待會兒天氣暖和一點時候,我想將所有營中士兵集合一次,宣佈一些新的規矩。

至於程司馬那邊,既然他酒還沒醒,那就不用去通知他了,到時候他領的兵你們三位帶過去就行。”

孫策的話雖然說得客氣,但幾人都知道這是命令,所以很快就該走的走,該留的留,三名軍侯回去後,也記住了孫策的話,沒一個派人去通知程偃的。

三名軍侯走後,孫策又讓劉伯,張季先離開了他的營帳,然後就對劉元說道:“方才我見伯源打了寒顫,便自作主張將大氅披在了你身上,伯源不要見怪啊!”

“屬下感激校尉大人的關愛還來不及呢,這天氣確實冷得讓人受不了。”劉元回道。

孫策點點頭,開始進入了正題:“伯源,這屯騎營除了軍事外的所有事務應該都是由你管的吧?不知如今營中有多少兵?多少糧?多少馬?多少軍械?還有,多久操練一次?”

劉元明白這是孫策的考校,臉色立馬變得嚴肅了起來,他答道:“若是屬下沒記錯的話,屯騎營現有士兵共六百零七人,糧一百餘石,馬七百六十匹,武器裝備兩百八十套。

至於操練之事,還請校尉恕屬下不清楚,在屬下的印象中,上次操練還得算到中平二年九月。”

從劉元口中大致瞭解到屯騎營的情況,就算孫策沒有抱多大的期望,也不由地對操練之事無語了,如果劉元所言非虛的話,如今都中平五年了,那就是兩年多的時間沒操練過了。

等到太陽出來,孫策說道:“不知伯源可否帶我到處看看?”

“當然可以!”

劉元帶孫策來到的第一個地方就是糧倉,說是糧倉,其實不過是堆放糧食的幾座營帳,馬上就到了士兵們用早食的時間了,孫策看到有許多伙伕模樣的人正從糧倉往外搬著東西,見到劉元,他們還阿諛笑道:“見過劉大人!”

劉元提醒道:“這位是營裡新來的孫校尉,還不趕緊拜見?”

孫策沒管這些人,繼續讓劉元帶著他到處看著,清點的活兒自有身後跟著的陳武和周泰去辦,孫策不會摻和。

很快,孫策見到了劉元所說的七百多匹馬兒,這些馬看起來雖然數量不少,但孫策發現真正可以給騎兵當坐騎的不到半數,其餘的都是些駑馬或是老馬,根本達不到他對騎兵坐騎的標準。

接著劉元帶孫策來到的就是儲存武器鎧甲的地方了,孫策看到這裡的裝備雖然一眼就能看出有些年份了,但好在都是精鐵打造,也沒什麼損壞。

蘇家兄弟穿著布衣,皆佩環刀,一個揹著弓失,一個拿著長矛,迎著孫策的視線,分別作揖行禮。孫策亦微笑還禮。他再去看餘下二十餘人,俱著布衣,沒有帶劍的,全是環首刀,有兩三人另外拿著弓失。

車輪轔轔,遠處又來了一行人。行至近前,當先之人可不正是安定裡的里長?安定裡出的也有米糧,二十石。車子挨著北平裡的車子停放路邊,他們的里長上前與孫策行禮。他們裡來的人中,竟有三人穿著簡陋的鎧甲,還有一個拿弩的。

刀劍弓失是民間常見的兵器,鎧甲、弓弩因價格昂貴,能買得起不多。就弩來說,便宜的時候也要七八千錢。家資十萬已是中人之家,八千錢,差不多十分之一。要非特別好武,或者有錢的,誰也不會閒著無事去買個弩來。

孫策心道:“安定裡富,名不虛傳。”多看了那拿弩的人幾眼,那人年歲不大,二十四五,扎著髮髻,裹著平頭幘,一身青衣,腰懸直刃,中等身高,相貌無特殊之處,只一個鼻子較有特色,形如鷹嘴,是個鷹鉤鼻。

孫策卻是認得此人,可不就是初來時在舍中見過的那個史巨先?

安定裡的里長注意到了孫策的視線,笑道:“此是俺的從子,名叫史巨先,聽他說已與孫君見過面了?此子參加過去年的‘備寇’,不敢說勇力過人,至少膽足色壯,在亭中小有名氣。”

孫策一聽就明白了。安定裡的里長不會參與“備寇”,但十幾二十個人送過來也不會撒手不管,畢竟這些人儘管是受孫策的召集而至,卻畢竟家在安定裡,日後若真有寇賊來犯,他們首先保護的也是本里,所以派了他的侄子史巨先來,當一個統籌排程的頭領。

不但安定裡如此,別的裡大多也是這樣。南平裡、春裡、繁裡、敬老裡的人相繼來到。繁譚、繁尚兄弟是繁里人,瞧見本里人來,上前熱烈歡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分身吸血蟲之明末種田王

看快前面

跨越時空,恭請皇太孫登基

雪代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