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達,你是瞭解我的,既然已經拜了主,柔便不會改換門庭了,不若你過來,與我一起幫助我家主公匡扶大漢,如何?”

“子璜,那孫伯符雖然天賦出眾,但其確是個兩面派,你好好考慮一下,這樣的人值得你奉為主公嗎?你還是過來跟我一起,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為大漢掃清禍患吧!”

“公達此言差矣,屬實是其中有些誤解,柔相信以公達的為人,是不會將所知之事傳出去的,那柔也就不妨跟你明說了,陛下近來多次召見我主,因而我主所做之事大都是由陛下親自示意的。”

“就算如此,孫伯符也該提醒陛下,要親賢臣,遠小人,儘快剷除閹黨,還朝堂一個清明才是,而不是這般與閹黨虛與委蛇。”

“荀公達啊,荀公達,你這話說得真是好生不講道理,你可別忘了我主的老師可是名士大儒盧植,因此是必然不會與閹黨同流合汙的,難道非得完全傾向於黨人派系,才能符合公達的心意嗎?”

“我……我……”

全柔和荀攸在不知不覺間又開始了一輪爭辯,不過最後全柔的話令荀攸有些心虛,於是他就有些支支吾吾的。

最終荀攸還是沒有達成來時帶著的目的,在全柔的歡送下,他略微有些垂頭喪氣地離開了屯騎營。

見全柔回到了營帳中,孫策說道:“真是沒想到子璜先生還與荀侍郎是熟識!”

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孫策的語氣中明顯透露著濃濃的不解,似乎是在疑惑為什麼全柔有這樣的朋友,卻為什麼沒有借用一點荀氏的人脈。

全柔一瞬間就聽出了孫策的言外之意,不過他也知道孫策有這種反應再正常不過了,於是他說道:“屬下與荀公達之間的交情確實還不錯,但主公可能不知道,雖然公達在荀氏的名聲雖然很高,但其實他與族人之間並沒有多麼親近。

這種情況下,若是屬下想要借用荀氏的人脈,少不得讓荀公達出面請求族人,這份人情屬下承擔不起,這便是屬下不願那般做的原因。”

孫策聞言點點頭說道:“原來如此,聽子璜先生這麼說,那荀侍郎想必也是個名副其實的人才,不知策說的對否?”

此話乃是孫策對全柔的試探,畢竟他不知道全柔和荀攸之間的關係到底如何,即便是能合得來的兩人也有可能會偶爾發生些難以啟齒的矛盾。

所以該有的確認孫策是不會避免的,要知道一個勢力的強弱並不是只看人才數量的多少,而是要看有多少人才能夠齊心合力地做一件事。

別的例子不說,就說袁紹,官渡之戰時期,他手下的人才數量起碼是曹操的幾倍,但最後卻被曹操打敗了,最重要的原因還不是內部的人才互相爭鬥,沒有把力往一處使嘛。

要是全柔和荀攸的交情真的很好倒也罷了,但要是他們的交情不好,或者說沒有看上去那麼好呢?

孫策可不想花費心力收服一個荀攸,結果卻造成全柔的離心,這樣一進一出,對於孫策的實力而言,並不會有多少增長。

甚至因為孫策這邊在軍事方面已經有了一個秦松,而政務方面暫時只有全柔一人,倘若荀攸投靠後全柔離心了,對孫策的勢力發展來說,絕對是弊遠大於利的。

“荀公達確實是難得的奇才,其胸懷韜略,算計百出,屬下斗膽妄言,若是能投靠主公的話,絕對能成為主公的羽翼,再加上他荀氏子弟的身份,即便他與荀氏的聯絡不那麼深,但絕對也能為主公的發展增添一股強勁的助力。”

全柔一番傾心推薦孫策拿下荀攸的話,算是讓孫策真的相信兩人之間的交情真的是很不錯了,要不然以全柔的性格,絕對不會在孫策面前這麼不遺餘力地推薦一個人。

不過這樣的話,倒是讓孫策覺得全柔有點過於高看他了,且不說孫策當下最主要的計劃,是要得到一地長官的封賞。

就說荀攸,那是容易收服的人嗎?要知道直到歷史上的荀攸直到對漢室失望前,都沒有過拜任何人為主的想法。

就算是何進親自出面邀請荀攸,他也沒同意在大將軍府任職,加入黨人派系,也是因為一腔熱血,還有曾受到過黨人前輩,如何顒等人的關照。

孫策想要在這個時期收服這樣的荀攸,說比登天還難可能有些誇張了,但是說要花費九牛二虎之力是必然的。

既然如此,孫策還不如先全心全力按他的計劃行事來得好,至於收服荀攸的事,等他對漢室徹底絕望了再說。

當然孫策雖然這麼想,但臉色卻適時地表現出了一絲意動,這並不是孫策要欺騙全柔,而是在經過了長久以來在與人交談時的刻意演戲後,這種話語間表情習慣性的轉換已經成為了孫策的本能。

果不其然,有心讓荀攸一起為孫策效力的全柔看見孫策的表情後,覺得有戲,於是他便想再努力一番,為此事加一把火。

只聽全柔說道:“主公,你別看荀公達有些莽撞,但他在真的要做某件事的時候,那時他的才思便真的猶如泉湧,若是有他與秦文表一同為主公謀劃,其效果絕對是事半功倍!”

孫策看著還有想要說下去趨勢的全柔,算是真的看他有多重感情了,孫策救過他一次,他就願意不顧流言蜚語,放下臉面跟著一名少年;而荀攸估計是幫助過全柔,知曉孫策潛力的他便不顧避諱,屢屢在孫策面前舉薦荀攸。

這樣性格的人,一般來說,除了是真的迫不得已,否則是不會輕易作出背叛之事的,孫策看著還在認真列舉荀攸過人之處的全柔,不由地暗笑了起來。

“哈哈哈~子璜先生啊,荀公達能得到你如此推崇,我確實起了與之結交的想法,拉他過來,與我們一同實現偉大的志向。

然而先生可別忘了,荀公達可沒有受過我的救助,如今還心在黨人那裡的他如何會同意我的邀請,過來幫我做事呢?”

全柔接連說了那麼多,孫策要是再不做出點回應,倒是有些說不過去了,於是他先是贊同全柔的話,然後說明了目前不適合拉攏荀攸的原因。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朱元璋親封我為軍師

金金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