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有一天,你經歷人生低谷後,或許你才會對今日的我有共同的感受。”

全柔的話有些難以理解,荀攸聽完後嘆息道:“遙想那前秦之末,先漢之初,天下間頻頻有豪傑出現,陳勝,吳廣登高一呼,從者千萬;項羽霸王之威,令諸侯匍匐跪行;武帝擊匈奴,大將軍七戰七捷,冠軍侯封狼居胥,威震大漠,這片大地上出現了多少英雄啊!”

聽到荀攸突然開始點評起了英雄人物,全柔知道他是想借古諷今,於是介面說道:“依柔看,光武皇帝亦不遜色,前有伏波將軍平定交趾,後有車騎將軍北擊匈奴,勒石燕然,如此看來,本朝人物絲毫不讓前人啊!”

荀攸不以為然,爭辯道:“竇憲出塞時,雖只帶了北軍五校以及延邊十二郡騎士,但是助戰的胡羌之人,包括南匈奴在內,足足有四萬餘騎,他的功勞,有一半是靠這些胡羌之人掙來的,要知道當年衛霍出塞北擊時,距離白登之圍可沒有多少年,那時的匈奴在塞外勢力正強,可沒有竇憲這麼好的條件。”

全柔本還要反駁,但有句話說得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兩人各持不同的意見,就算再說上個一天一夜,估計也難以說服對方,而且接受過孫策薰陶的全柔,如今更注重實務,已經開始逐漸摒棄士人的那種爭論空談之氣了。

於是全柔收回了已經到了嘴邊的話語,笑著說道:“公達,你說得確實有道理,柔甘拜下風了,你不愧是潁川荀氏的人,見識和才能足以冠絕天下矣。”

沒錯,全柔使的正是官場老人常用的捧殺之法,見到荀攸後,全柔覺得以孫策越來越高的地位,再過不久,應該足以收服荀攸這樣的人才,於是便動了念頭。

而兩人之間的爭辯,正好給了全柔佈局的好機會,他的計劃是捧殺荀攸,到時候黨人中必然會有老資歷的想要對其出手,等荀攸落入低谷後,再伸出援手,那麼就可以輕輕鬆鬆地幫孫策收服荀攸了。

如果全柔將他的這番想法告訴孫策,孫策絕對會誇他會主動為了主公考慮,幫忙收羅人才,簡直就是善解人意。

突然改口的全柔,令荀攸顯得有些不盡興,只見其停了會兒,又接著自言自語道:“光和元年,當今天子立鴻都門學,令群小以蟲篆之技見寵於時,受不次之賞。

像樂松、江覽、任芝等人,根本沒有一門通讀精通的經書,竟然能光以遣詞造句以及書法得到恩寵,還都被錄為尚書,侍中,或者被外放為刺史、太守,甚至有被封侯賜爵的。

天子此舉已經不光是敗壞吏治了,更是在挖掘我大漢的治國根基啊!”

鴻都門學是當今天子劉宏多年前一個突發奇想的政策,鴻都門,乃洛陽北邊一個宮門的名字,鴻都門學,即設定在此門內的一個學校。

漢朝選拔官員,多從察舉而來,名臣良將大部分是通讀經史後才能入仕,而鴻都門學裡的學生卻都是精擅詩詞歌賦和書法畫畫的才藝之人。

劉宏憑藉個人的愛好就對這些人委以重任,事實上也就是在察舉之外以藝選士,這嚴重違背了正常的選舉制度,間接堵塞了正常的學經入仕之路,沒多久就遭到了天下儒生的群起攻之,然而,劉宏當時卻一意孤行,完全不聽反對之音。

荀攸出生荀家,是東漢正經的儒學世家,因而對此很是不滿。

不過全柔倒是有一點與荀攸不同的想法,這也是結合先前孫策和他談過劉宏的經歷後產生的。

劉宏會創立鴻都門學,固然有他個人愛好的原因,也有閹黨之人在其中推動的緣故,但根本的原因應該是當時察舉制的門路已經被世家掌控了,上位的人只尊世家,而不在意劉宏。

這在劉宏看來,沒有任何用處,反而讓世家的勢力變得越發壯大,再加上宦官與士人到處結交同黨,以期望共同進退,這也導致被兩方拉攏的地方豪強也跟著越來越壯大。

當然,全柔不會將這樣的想法對荀攸說,儘管他覺得可能劉宏的初心確是如此,但荀攸可是在那個時期受到了傷害的,說出來恐怕也沒作用,只會惹惱荀攸罷了。

荀攸和荀或雖然都在族中揚名,但他們的性格卻截然不同,荀或奉行的乃是中庸之道,所以表現出來的更多是溫文爾雅,對人也彬彬有禮,令人與之交往時,不禁讚歎一聲“君子如玉”。

而荀攸因為很小就喪失了父母,又打小就懂事,所以在面對外人的時候,可能表現得很謹慎,才華不外露。

不過作為老朋友的全柔,對荀攸卻是有著更進一步的瞭解,他知道荀攸是極有膽氣的,而且因為從祖父荀翌被宦官害死,祖父荀曇受牽連被禁錮終身的緣故,荀攸對宦官們深惡痛絕。

看著說著說著臉色已經變得陰狠,情緒也愈發激動的荀攸,全柔生怕他一時衝動,跑到校場那邊去找士兵們的麻煩。

於是全柔不動聲色地轉移話題,笑著說道:“公達,現在不是咱們在私下討論的時刻,也不是學堂裡的辯論之時,咱們剛剛重逢,何必談及這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呢?”

雒陽的太學為了培養那些對政治感興趣的年輕人,允許學生們聚在一起議論時政,評點人物,這也導致在他們在任職時,被一批剛剛從太學出仕的學生給帶著加入了這種活動。

荀攸和全柔算是當時同一批裡最合得來的兩人,畢竟一個小地方爬上來的,一個是孤兒,所以比起那些正常的世家子弟,兩人反而更有共同語言。

當然,他們也有一個自己的小圈子,常常相聚的有四五個人,正所謂“一人計短,兩人智長”,經常在此環境中薰陶,他們對於經書的理解和政事的看法有著飛快的成長,這也是全柔為何能爬到尚書右丞的原因。

荀攸看了一眼全柔,見其眼神中透露著的關懷之色,不由心中一暖,感嘆道:“子璜還記得我當初說過的志向嗎?

假設有一日,陛下能重要我,我必當提三尺劍,登天子堂,與英雄謀,為天下除害,還海內晏然,到時候你願意幫我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祖龍還未死,你就敢稱帝?

梁梁

超級寒門梟士

會吃貓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