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和文表的意思是說,大將軍不過是袁家的一枚棋子?”全柔一臉驚詫地問道。

“沒錯,依我之見,確是如此!”

“秦某之見也與主公相同。”

其實孫策剛說出來的時候,全柔就已經想通了,但是他還是抱有幻想,畢竟幾百年的大漢江山在不少文人的眼中可是絕對的正統,這種情況下,即便袁家“四世三公”,權勢滔天,大多數人還是沒想到袁家會有篡漢之心。

“袁氏啊袁氏,你們承蒙大漢恩澤,才能壯大至此,為何要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呢?”全柔失聲自語道。

對此,孫策早有預料,全柔的為人雖然稱不上很死板,但還是有些拘泥於教條的,他一時間有些接受不了這種事情是很正常的。

孫策之所以沒有把未來的局勢早早地說出來,也正式怕全柔或秦松自作主張,肆意行動打亂孫策的計劃,這其中只奔著目標去的秦松這樣做的機率不大,可能性最大的反而當屬平常做事穩重的全柔。

見到全柔一時間無法調控自己的情緒,連表情都變得有些扭曲,秦松看了不動聲色的孫策一眼,起身拍了拍全柔提醒道:“子璜,你冷靜點,這只是我們的猜測而已!”

得到秦松的提醒,全柔的靈魂宛如從一種走火入魔的狀態緩了回來,幡然醒悟,意識到失態的他趕緊對孫策賠禮道:“主公,在下失禮了,還請責罰。”

此時的孫策臉色十分澹定,在場的其他人都絲毫看不出他內心的想法,雖然如此,但他們用腦子想想也知道,孫策應該是生氣了。

而孫策的反應卻是讓人意想不到,他竟然站了起來,對全柔躬身行了一禮,然後拱手說道:“子璜先生實乃忠貞之人啊,光是你表現出來這心繫大漢安危的胸懷,就足以令人無比佩服!”

此言一出,全場寂靜了大概有二三十息的時間,眾人都有些摸不清楚孫策到底是不是在說反話,所以也不敢出言附和。

直到孫策故意輕輕跺了一下腳,這種寂靜才被打破,秦松率先說道:“主公所言甚是,子璜的品格秦某也很仰慕。”

秦松說完後,陳武和周泰也先後贊同著,弄得全柔臉面通紅,明顯有些不好意思,連續說了好幾聲“過譽”。

這時,孫策話鋒急轉,突然問道:“但是,當今天子是如何作為的可謂是有目共睹,子璜先生準備如何阻止袁家篡權呢?”

前一秒還心中得意溢於言表的全柔,頓時臉色就暗澹了下來,一旁的秦松,陳武還有周泰三人也不敢再發表任何的言論了。

全柔支支吾吾了好一會兒,才說道:“在下可以去向大將軍告發袁家的謀劃,或者通知朝中的各位大人,號召眾人合力剷除袁家這個毒瘤!”

孫策輕笑了一聲,說道:“請問子璜先生,袁家的野心連我這種沒有什麼身份和地位的人都能看得出來,難道朝中的那些人看不出來嗎?

至於大將軍,先不說他有沒有這個實力對付袁家,就算他真的剷除掉了袁家,那到時候他的勢力必然急速膨脹,他又會不會篡位呢?”

這大漢天下的局勢已經很難改變了,除非出現一位擅使手段,並且能全權掌握中央軍隊的皇帝,借反貪反腐為名,掃除一大批以袁家為首的野心世家,如此才有機會在不發生戰亂的情況下解切除大漢的毒瘤。

否則就算袁家的人被殺光了,也會有後來的野心家繼續做袁家想做的事,從而導致大漢天下出現戰亂。

漢朝經歷了一次滅亡後,又被重新建立,可謂是極為難得了,可惜的是,近幾代的漢帝都不足以承擔起中興的大任,後來的劉辯,劉協就更沒有可能了,所以這天下早就亂局已定。

全柔也瞭解劉宏的不作為,所以他認為孫策說的肯定是句句在理,而且何進對袁氏子弟的優待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憑藉著外戚身份掌握著極高的全力,但面對真正的敵人卻不自知,完全被其操控在股掌之中,也難怪不少人都罵他就像只蠢豬。

直到此時,全柔才明白孫策重點要點醒的就是他,因為陳武和周泰對於孫策已經是絕對的支援了,秦松也不怎麼重視漢室的傳承,只想日後跟著孫策打仗,只有他剛剛的表現在這裡顯得十分另類。

說起來全柔也不一定真的能像荀或那般甘願為漢室赴死,他的走火入魔只是一種表現方式,單獨只是因為要表現才表現出來,說到底還是為了他自己。

“主公,屬下知錯,不會再有下次了!”全柔向孫策保證道。

聽全柔自稱屬下,孫策就明白全柔這是徹底放下了身段了,從此以後,孫策和他就是真正的上下級關係。

孫策順勢說道:“子璜,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策只希望到天下大亂的時候我們這些人都能有活得出彩的能力”,接著他轉向秦松道,“文表,你覺得這可以實現嗎?”

趁著全柔表態出錯的這次機會,孫策第一次在秦松和全柔兩人那兒樹立起了威信,以孫策如今的發展趨勢,也不怕這兩人會撂挑子不幹,再加上他們本就拜孫策為主,所以就更沒有理由離開。

秦松很快就明白了孫策的意思,於是對孫策行禮道:“主公志向遠大,豈是屬下可以預測的,但以屬下看來,主公必然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

孫策點點頭,心中對秦松的識趣十分滿意,這樣的思維敏捷,還學了一身兵法謀劃之人,何進竟然用其做傳話的跑腿,也難怪秦松不願意跟著他混呢。

飯吃完了,話也說完了,孫策和其餘四人就各自回房休息去了,這一夜,註定是秦松和全柔的不眠夜,秦松在床上翻來覆去,全柔則是坐在床邊靜靜思考,紛紛在思考著可以破袁家佈局的辦法,但是一直到快要天亮的時候,他們也沒想出比孫策提出的辦法更好的方桉。

畢竟他們所想出的每一個辦法都需要一個能夠將其施行成功的人,而這個施行的人遠比想出的辦法要重要得多。

因此就算是孫策提出可行性極大的方法,大漢天下的死局也無人可破!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匡扶大明我全靠女人

二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