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

孫策的這句話剛說出口,周瑜就氣沉丹田,大喝一聲之後,揮劍發起朝他進攻。

周瑜的劍術以刺,劈,撩,掛,雲,點,崩,截八個劍術基本動作為主,但可以說已經到了變化莫測的境界,而且招招對準要害,本來心裡想著稍微讓著點他的孫策有些掉以輕心,結果被他連綿的劍勢逼得只有招架之力。

終於在抵擋了一陣後,孫策等到了周瑜氣力不接的時機,他用槍桿將周瑜頂開,自身藉著反推之力向後倒退,緩了口氣後,開始認真對待這場比試。

又是二十招過後,孫策已經適應了周瑜的劍術攻擊特點,趁著他劈劍的時候用戰槍架住利劍,欺身上前用肩膀一頂,就將周瑜倒在了地上。

周瑜只感覺有一股巨力將他頂飛,然後就摔在了地上,等他緩過神來抬眼一看,孫策的槍尖已經抵在他的喉嚨不遠處。

“是我輸了,不愧是壽春孫郎,孫兄武藝果然了得!”

“不過是僥倖在氣力上勝了一籌罷了,周兄的劍術才令在下感到驚豔。”

都說不打不相識,比試結束後,兩人就開始了一番互相吹捧,沒過多久,居然就變成了好朋友,你喊我一聲“阿策”,我喊你一聲“阿瑜”,任誰來也看不出兩人剛做過一場。

客氣了一會兒,周瑜問:“阿策,你今後打算如何?是跟著孫議郎從軍嗎?還是舉孝廉出仕?”

孫策想也沒想就答道:“我欲從軍,如今戰亂不斷,正需要懂兵之士,為朝廷奔波討賊。”

周瑜又問:“你就不想入朝為官嗎?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啊,有孫議郎為你鋪路,可是有很大機會的!”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若沒有人站出來維護大漢社稷,就算做了三公又如何?依然是冢中枯骨,不過是多享受一時的寧靜罷了!”

“那不知你的志向為何?”

“我先前便說過想要匡扶大漢,這可不是光說給你聽的,而是我心中確確實實有這樣的抱負,不知到時阿瑜可願助我一臂之力?”

周瑜這次沒有再逃避孫策的問題,也許在來到壽春後,周尚就與他有過交流,讓其交好孫策,否則他又怎會如此輕易地跟著孫策來孫家。

但是既然要成為朋友,他周瑜就會以真心對待,不會只顧利用,因為他崇尚的是古君子之風,不願做小人。

周瑜思考了一會兒,出言說道:“如果就當今天下形勢而言,亂漢者必四世三公之袁家是也,袁家在朝堂和軍方的實力已經過於強大,頗有莽賊之勢,且其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十三州,已經不是能夠輕易動得了的。

若是袁家能擇機派人分別以渤海和南陽為根基,進而奪得冀州等河北之地與豫州等中原之地,天下便都是他袁家的囊中之物,改朝換代輕而易舉。”

聽到周瑜說出此言,孫策知道他已經成為了周瑜認可的朋友,收服周瑜計劃已經完成了第一步。

而且從周瑜的話中可以看出來,世家中不乏眼界深遠之人,他們已經看出大漢王朝時日不多了,許多都認為下一個王朝是袁家的天下,紛紛開始站隊了。

孫策故意擺出一副沮喪的樣子,問道:“那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周瑜看了孫策愁眉苦臉的樣子,覺得有些好笑,說道:“當然是依附袁氏啦!袁氏四世三公,聚天下之名望,如果有人站出來反對他們,你說會是個什麼樣的下場?”

孫策知道這是周瑜在調侃他,因為周瑜所在的周家就是廬江數一數二的世家,但他們並沒有讓族人子弟去投靠袁家新一代的任何子嗣,顯然是還不相信袁家能夠改朝換代。

此時周瑜又說道:“新一代的袁家子弟中,袁基,袁遺,袁敘,袁胤沒甚名氣,有名氣的只有袁紹,袁術兩人,到時袁家必定會用他們兩人實行計劃。

但傳言袁紹袁術一向不合,如此兄弟鬩牆,大事必不能成,但如今袁家的力量確實無人可以對抗,我等只需靜待時機到來便可。”

孫策聽完周瑜的一番高論後點點頭,他知道歷史確實如周瑜所言一般發展,但他面上卻沒有對周瑜的話表現出認同。

見自己說了這麼多,孫策的反應卻依然平淡,周瑜覺得孫策心中肯定有什麼超過自己的高見。

本來他認為雖然孫策比他武藝好,但在大局觀和見識上,孫策肯定比不上作為世家子弟的他,可是孫策此時臉上掛著的自信,似乎是對於他所說的早有預料。

周瑜試探地問道:“阿策,你可是有何高見,能否告知於我?”

孫策搖了搖頭,又問:“不知阿瑜認為到那時何處可為我等根基?”

周瑜想了想,覺得孫家是吳郡人,去江東發展自然是最合適不過的,於是他說:“丹陽出精兵,進可越江而攻,退可憑江而守,可以江東為根基之地。”

孫策搖了搖頭,說:“江東可以苟安,卻不足以爭天下,其一是缺少戰馬,若敵方騎兵襲來,只能徒受騷擾,無可奈何,其二嘛……”

周瑜見孫策遲疑,便開口說:“其二是什麼?但說無妨。”

“這其二便是江東世家林立,還有山越為患,恐怕將來會阻礙出兵北伐!”

周瑜本想辯駁孫策的話,但江東確實有很多世家還有山越之人,按照他們的習性,可不會管大漢或是孫策的死活,只要關乎到利益的事,他們會用盡一切手段去做,孫策此言確實有道理。

周瑜頓時語塞,他當然知道以江東為根基無法北伐,但就孫家的實力,除了暫時沒多少人看得上的江東,還能怎麼選呢?

於是他開口問道:“那依你之意,當以何處為根基?”

孫策回答道:“若事情真如你所言,可去益州發展,益州天府之國,糧產豐富,人口眾多,且地形崎嶇,易守難攻,可為根基。”

周瑜問道:“益州富庶天下皆知,你又如何保證一定能爭得過別人?”

“我意等我立下戰功之後,請封戕牁郡守,到時先結交各路賢明,遣其發展民生,並提精兵安撫蠻夷,收歸己用,再造船練軍,如此積蓄力量,待天時一到,即可帶兵渡赤水,蠶食益州,荊州,揚州,如此根基便可成,不知阿瑜以為如何?”

周瑜頓時驚在原地,是啊,蠻夷和山越都是上乘的兵源啊,若真能按孫策所說,拿下益,荊,揚三州,到時候可謂是進可攻,退可守。

不管河北,中原等地有沒有變,孫策都有了出兵的實力,而且照孫策這麼做,還不用受到世家的制約。

此法甚妙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鐸劍】波拿巴的山頭野望

黑貓特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