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不是你,也是你

安遠侯柳景從都督府內得悉了一些情況,匆忙趁著入夜之前,跑到英國公府去找張懋通風報信。

對柳景來說,他的意圖很清楚,那就是之前的靠山朱暉倒臺了,現在要在軍中仰仗於張懋……雖然從原則來說,他真正的靠山其實是周太后,但周太后始終沒法時刻照顧到他。

“……張老公爺,現在事情再明顯不過,外人都誤解了您,以為您……有不良企圖,以至於朝野上下都議論紛紛,連陛下可能也對您有誤會,估摸著這次您非要去西北領兵不可了!”

柳景也有些感慨。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張懋之前再牛逼,始終張懋身上無軍功在身。

一個沒有軍功在身的勳臣,卻可以執掌大明京師的軍政數十年,聽起來就讓人唏噓,現在也不用羨慕了,因為張懋臨入黃土之前,可能也要親自去領兵驗證自己的帶兵實力。

張懋拍這大腿道:“別人不瞭解我,你不知悉這件事的始末嗎?”

柳景道:“在下豈能不知?之前您還親自到蔡國公府上去說情,這事在下都是看在眼裡的,可就是有那種人,非要無事生非.”

張懋皺眉道:“外人是否有誤解,跟老夫是否去戰場,有何關聯?”

張懋也鬱悶。

如果只是有點貪贓枉法的劣跡,再或是被人認為他居心叵測,那也不該讓他去戰場上證明自己吧?

“這件事,在下也不是很清楚,但聽說是陛下點名的,還說明日早朝時,就會拿到朝堂上去議論,有不少的同僚已經舉薦了您,讓您前去領兵.”

柳景眼巴巴望著張懋。

雖然從某種角度來說,能去疆場領兵,那是大丈夫實現個人抱負的最佳方式。

但並不限於他們這群養尊處優的勳臣,因為他們知道上了戰場也難獲得什麼軍功。

到時候無功便是過。

張懋道:“一定是張秉寬在背後搞鬼.”

張懋顯然是不想去戰場領兵的,他所能想到的,要坑自己的,一定是張周,自己好像擋住了張周獨攬軍權的腳步,所以他才會認為自己跟張周形成了對立。

柳景苦笑道:“張老公爺,我倒看,跟蔡國公沒多大關聯,而是陛下想讓您去,您想啊,蔡國公是覺得您在疆場上……一定是毫無建樹嗎?”

張懋道:“你不懂!”

柳景沒再回話。

二人似乎在某種理念上產生了分歧。

張懋覺得張周在坑他,而柳景覺得張周沒那閒心思。

就在於柳景也認為,如今西北的局勢對大明非常有利,去西北帶兵獲取軍功的可能性更大,因為韃靼人絕對不會戀戰,在這種前提下,若張周真想在軍權上做文章,那也應該杜絕讓舊勳臣去西北領兵。

哪還會讓張懋去領兵,給張懋證明自己的機會?

“趁著天還沒黑,你去各家各戶打招呼,明日一早,誰要是敢在朝上推選老夫,別怪老夫跟他翻臉!”

張懋也是急了。

打死不去戰場領兵,哪怕是天上掉餡餅,也不會去撿。

誰在這件事上跟他意見相左,那就是與他為敵。

柳景道:“公爺,都督府這邊還好說,就怕文臣那邊……”

“去!”

張懋也急了。

柳景這才拱手道:“那在下這就前去,各家能通知到的,一定通知到,通知不到的明日一早也會打聲招呼。

不過公爺您還是做好萬全的準備吧.”

……

……

“父親,您怎急成這模樣?”

就在張懋為了可能去領兵的事情,在前堂急得抓耳撓腮時,張銳出現在他面前。

張懋側目打量兒子一眼道:“為父,可能要被人使計,被派去西北領兵,伱認為這件事是何人所為?”

張銳道:“兒不明白父親之意,難道這不是好事嗎?英國公府,也到了該證明己身的時候.”

“哼!”張懋道,“別以為從軍幾年,就能在沙場上有所作為!先前張侖去西北,落了個如何的結果?能保住命就不錯了.”

“父親若去西北的話,那也是領兵的將帥,衝鋒陷陣的事自會有他人去做,兒倒願意為父親鞍前馬後,甚至可為先鋒官.”

張銳不像張懋那麼膽小怕事,反而是主動請纓。

“別搗亂!”張懋氣呼呼道,“英國公府不需要軍功,至少老夫這一代不需要,你和張侖……看你們自己了!到時老夫下了黃泉,也不能再眷顧你們什麼!”

“父親,兒倒是覺得,您要是不想去西北領兵,大可跟陛下明言,陛下會體諒您年老體邁.”

張銳倒也還為他這個父親著想。

張懋一聽“年老體邁”的字眼,心裡就很不痛快。

張懋想說,我是可以推搪,但就怕現在名聲臭了,再怯戰的話,那陛下更有理由把我給擼下來,那不是讓政敵得逞?

“你的意思,為父是怕了嗎?”張懋還逞強起來。

張銳道:“父親自有威望,也能能耐,但眼下西北軍將不是也並非父親的人?就算父親到了西北,怕也調遣不動那些人,反倒是應該提請陛下,一切當以舊制為主,都御史配合地方督撫出兵,方為上策.”

以文官帶兵,你去就當個打下手的。

這樣就不用擔心擔首要責任,背黑鍋的時候也能稍微往旁邊靠一靠。

張懋道:“老夫身在軍中,但其實也是身在官場,官場中的事就是爾虞我詐,我倒要看看,這次到底誰想讓老夫一蹶不振!以為父的手段,也足以讓他沒好果子吃!”

……

……

翌日朝議。

張懋氣勢洶洶帶著一眾黨羽到了奉天殿。

在朝議開始之前,張懋這邊就已經跟都督府的人打了招呼,他甚至過去跟謝遷通氣,旁敲側擊表明自己並無力前往西北領兵,大概的意思是讓謝遷別為難他。

誰知在皇帝讓蕭敬將西北軍情的奏疏公佈,並表明要派人去西北領兵後,也是謝遷第一個跑出來拆張懋的臺。

“……陛下,以臣所見,英國公年富力強,以他在軍中的威望,足以震懾宵小,令韃靼臣服。

臣認為當以其領兵,前去阻擊韃靼人的來犯,並隨時做出反擊……”

謝遷在這種事上,可說是沒給張懋一點面子。

讓張懋差點跺腳。

這不說還好,說了以後,你反而落井下石是吧?

朱祐樘道:“英國公,你覺得呢?”

張懋走出來,顯得很為難道:“老臣也想前去邊鎮,為國效命,奈何最近……咳咳,染恙在身,只怕會辜負了陛下的期許,老臣舉薦蔡國公,以他的能力,足以令西北安定.”

這時候張懋開始說自己年老了。

平時他還是裝出很強悍的樣子,讓人覺得他老當益壯,但現在關乎到他自己的老命,就算是認慫,他覺得也是值得的。

朱祐樘眯眼瞄著張懋,語氣不善道:“英國公,平時並不見你如此的脆弱,怎的,到底是何病?朕要不要派太醫回去給你好好診治?”

張懋道:“陛下厚恩,老臣無以為報,老臣是老人病,多休養幾日就好了。

且老臣認為自己難以支撐如今的差事,所以特地請辭,還望陛下看在老臣曾經為朝廷效命一場的份上,讓老臣可以頤養天年.”

“啊?”

在場的大臣譁然。

張懋裝孫子裝得太像了,讓人覺得這貨不像是在演,倒好像張懋真的已經年老體邁到無法完成攻馬騎射這些事。

朱祐樘嘆口氣道:“若真是如此,那朕也實在不該勉強,英國公你在京營的差事,是不是也該交給別人?”

張懋想“以退為進”,但皇帝好像就是順水推舟。

君臣之間看似是在博弈,但其實都是不給對方面子,而皇帝說得更直接一些。

既然你張懋請辭,那朕就要準允你,並將你在京營所有的差事交給別人,看到時候你是否後悔。

“老臣感激不盡,老臣謝陛下隆恩.”

張懋跪下來朝朱祐樘磕頭,還顯得很激動,就好像是得償所願一般。

朱祐樘當然知道,張懋這會是在裝樣子。

提督京營勳臣的更變,絕對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皇帝可不會輕易變更,讓張懋去西北領兵,也是想看張懋出醜,到時就有理由把張懋給拉下來,但現在張懋在沒有明顯過錯的情況下,動張懋還是容易引起軍中巨大的反應。

“哼!秉寬,你覺得呢?”朱祐樘當下將問題拋給張周。

張周在眾人矚目之下走出來,也是因為誰都知道,在軍務的事情上,不問張周也莫要問他人,現在賬號走的權威性太高,連那些反對張周崛起的人,在軍政問題上也要甘拜下風。

張周道:“回陛下,臣願意前去西北領兵,不勞煩英國公,看英國公的身體,的確是到了該休養的時候。

以他在京師中坐鎮,想那韃靼人輕易也不敢來犯.”

張懋聽得有些迷糊。

這是啥意思?

我坐鎮京師,韃靼人不敢來犯?

就算是換一條狗在京師坐鎮,韃靼人隨便他敢來嗎?

你這是在挖苦我呢?還是故意讓我下不來臺?但要說是故意讓我難堪吧……你居然想要替我去西北領兵,難道真是我小肚雞腸,誤會你了?

朱祐樘毫不客氣道:“朕怎麼覺得,是因為秉寬你在京師,所以韃靼人不敢來犯呢?諸位卿家,你們覺得呢?”

這話就是在打張懋的臉。

張懋臉上青紅一片。

在場很多文官在偷笑。

張懋跟張周之間產生矛盾,那就好像是武勳之間的窩裡鬥一樣,文臣樂得看笑話。

此時都督府西班的武勳,似乎都非常贊同皇帝的說法……以前他們會替張懋的面子考慮,但現在似乎更應該去考慮張周的面子,誰讓以後是要跟張周混飯吃,而不是張懋呢?

就算你張懋真有本事,以你這年歲,還有幾年活頭?

“陛下您抬舉臣了,臣並無此等能耐.”

張周道,“臣認為,在軍務之事上,跟英國公之間還有很大差距,臣想多跟他學習,若是真有機會可以在疆場上跟他學習的話,那再好不過.”

張懋又眨眨眼。

這是什麼意思?

你要跟我學?

難道是讓我去當主帥,而你當副帥?那……情況就不一樣了,若真是如此,我本來應該極力反對,現在也該極力贊同了。

就好像是有功勞那是我的,而有過錯推給你……再完美不過。

張懋道:“陛下,老臣仍舊認為,蔡國公乃是此番出征西北,領兵的不二人選.”

“是嗎?”朱祐樘道,“這件事,這兩日的確是要定下來,朝議之後,英國公你到乾清宮去一趟,朕有話跟你說。

另外還有旁人做舉薦嗎?”

這話是問在場大臣的。

目前只舉薦出兩個人。

分別是謝遷所舉薦的張懋,還有張懋推舉的張周。

一下子就好像文臣和武勳的意見都有了,這就是張懋跟張周之間的“競爭”,或者說沒什麼好爭的,就看皇帝的態度如何了。

如果皇帝覺得張周適合領兵,就不會有當日的朝議,不會有這場廷推。

既然有了,那皇帝就是想讓張懋去西北的。

在場是個人都能看清楚這一點。

……

……

朝議沒商議出結果。

在朝議之後,朱祐樘先到了乾清宮,不多時,張懋也跟著李璋進到乾清宮來。

隨後李璋立在皇帝身側,在場也沒再留下第四個人。

“英國公,你為何不理解朕的苦心?”朱祐樘以好言相勸的口吻道。

張懋跪下來道:“老臣實在是力不能支.”

朱祐樘道:“你在敗壞名聲的時候,倒是很有力氣,你莫不是最近都沒走出家門,沒聽到外間對你是如何議論的?也是!當局者迷,旁人怎敢在你面前隨便非議於你?把最近整理的風聞,給他看看!”

朱祐樘好似生怕張懋不知道自己的名聲有多惡劣,當即讓李璋把整理成冊的流言蜚語,拿過去給張懋看。

張懋接過那本冊子,想打人。

罵我的話,你給整理下來,還讓我來看……

打人不打臉啊陛下。

難道陛下您想讓我評價一下,這些罵我的話到底有沒有道理?我甚至一個字都不想看!

“看來你是知道了!”朱祐樘也沒勉強張懋一定要看,繼續冷聲道,“從朕登基伊始,這京營就在你的提調中,這些年朕有愧對過你嗎?也是因為你執掌日久,軍中早就固化,朕也是屢次想改革,礙於情面,也是顧全你的面子,從未明面上提過。

但現在上下對此有很有意見!”

張懋繼續磕頭道:“老臣願意乞老歸田.”

“不用了!你拿出點魄力來,積累聲望,朕會讓秉寬在背後給你出謀劃策,如果你這都不敢,那讓朕以後如何信任於你,又如何信任於英國公府?張卿家,這可是朕為你和你背後的家族,量身打造的,你可不能辜負了朕的一片苦心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

夏侯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