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王鏊有入閣的顧慮,程敏政也有。

這天張周到翰林院,趁著午休的時候,算是來幫忙校對《大明會典》的,程敏政本還在跟幾個修撰、編修探討增改目錄的事,聽說張周到來,程敏政作為執行總編,不得不過來跟張周相見。

“人手少,事忙,甚至有點忙不過來了。

說起來,介夫很快就要回朝了,聽說已經在回來的路上,等他回來後,人手就不必如此緊張了.”

程敏政在張周面前,不加隱晦就把楊廷和給提出來。

在張周看來,楊廷和算是翰林院中層之中比較吃苦耐勞,且有能力的一個,這大概也解釋了為何將來能崛起的人是他楊廷和,而不是旁人。

張周道:“聽說程學士你,最近又見了不少來客,沒有顧慮嗎?”

“呵呵,性格使然,有客來見,但凡不是來有事相求的,不見總覺得不好,在京為官,想要徹底跟官場中人遠離,也是不現實的,怎麼說同僚之間的拜訪,總該給幾分顏面吧?”

程敏政說此話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自己做錯了。

張周也沒什麼好評價的。

程敏政本來就是個外向的人,且隨心隨性,要說程敏政對官位非常痴迷,也不至於,這種人也是隨時可以撂挑子不幹的。

但說他完全不想晉升,也是不可能的,當官的,誰不想做更高的官,掌更多的權?

不是人人都是陶淵明。

且就算是志在山水田園的人,很多時候也是官場不得已而為之,說好聽的是不在意,其實更多時候是追求而不得。

“如今能參考的書籍,有四五百本,很多修撰的書,其實都難以繼續,就在於孤本太多,而藏家不知在何處,有的明知在何處也因為路途遙遠而不好求訪,且往往求訪而不得.”

程敏政也是個學術派的精英,在翰林院修撰書籍這方面,程敏政也比較恪盡職守。

最近以為要編撰《歷代通鑑纂要》,涉及到很多古舊的書籍,程敏政也為此發愁。

張周道:“吏部那邊的差事,最近如何?”

“也還好.”

程敏政說話時有些底氣不足,“都一樣,都一樣.”

其實張周早就知曉,在程敏政重新被調回翰林院之後,程敏政兼任的吏部左侍郎差事非常懈怠,也是因為吏部尚書馬文升不肯放權。

程敏政作為曾經為官有過“汙點”之人,不會再被傳統文臣當成是將來不可或缺的朝廷棟樑,對他的疏離是從點到面的。

程敏政或許也正是因為知道自己不得傳統文臣的欣賞,有些不得志,才會寄情於翰林院裡修書校對等事,且因為他才識淵博,至少在這裡沒人會輕視他。

……

……

二人一起到了茶水間。

也沒旁人在場,名義上就是說說修書的事,其實還是談談程敏政的未來。

“程學士,最近陛下有意讓翰苑中人,推舉出新的入閣人選,你聽說過這件事吧?”張周問道。

程敏政微微一笑,倒顯得老臉掛不住,道:“聽是聽說了,但跟老夫似也沒多大關係,人老之後在意的事情也跟年輕時不同,其實現在就挺好.”

不爭?

張周都覺得,程敏政是明知道爭不過,而故意不爭。

“那程學士知道,現在入閣呼聲最高的人是誰?”張周問出個很敏感的問題。

照理說,同是在翰林院體系內,去評價“隊友”,還是在旁的同僚面前去評價,總歸是犯忌諱的。

你說他呼聲高,可我還覺得另一個人呼聲高呢,你這麼說是什麼意思?故意挑事嗎?

要是旁人問程敏政這問題,他完全可以選擇避而不答,或者說旁人也不會這麼問,只有張週會問出如此讓程敏政覺得不自在的問題。

還非回答不可。

因為張周很多時候,代表的是皇帝,且張周對他程敏政是有恩的。

程敏政試探著道:“是王濟之嗎?”

“是.”

張周的回答很乾脆。

“也是。

王濟之才華和能力都很好,且他懂得隱忍,但凡是在翰苑中的人,沒有一個像他這樣能做到面面俱到的,自愧不如啊.”

程敏政此時反倒沒那麼拘謹了,好似在說,只要不是我就行。

張周道:“但王學士的顧慮,似乎很深,對於入閣的事充滿糾結,就算是陛下讓他入閣,他或許也會推辭的.”

“什麼?”

程敏政皺眉。

王鏊是這麼矯情的人嗎?

讓他入閣他還推辭?

等等,這話為什麼要說給我聽?

在程敏政疑惑的目光中,張周也把話題繼續了下去:“所以連陛下都在考慮,或是王學士入閣這件事,在眼下並不合適.”

“不變了?”程敏政問話的意思,是找人入閣這件事,就這麼半途而止了?

張周搖搖頭道:“陛下的意思,是如今內閣三位閣老,每日工作繁忙,有時也會因為壓力太大,而對部份事情有所懈怠,必須要有人能直面去幫他們,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需要把一些差事甩給很多閣部之外的人.”

程敏政這下不想說什麼了。

他似乎聽出一些苗頭。

張周道:“程學士,你是不是覺得,我作為翰林院中人,不該知道這麼多,也不該跟你說這些?”

“嗯.”

程敏政性子比較直,點了點頭,意思是你就不該知道不該說。

張周道:“可陛下就是跟我提了,尤其讓我推舉一下新的入閣人選,你放心,這是在乾清宮議事的時候提出來的,我怎麼也算是入值上聽處,有時候給陛下一些顧問意見,也不算僭越.”

“呃……”

程敏政還是不知道該怎麼接茬。

張周嘆道:“王學士固然是好,但既然王學士對入閣之事牴觸太深,那我所能想到的,除了那位尚未回京的楊翰林,再就是梁翰林等人,聽說靳翰林的學識和能力也都不錯,還有王華王學士……”

程敏政聽張周說了一圈,提到了楊廷和、梁儲、靳貴、王華,就是沒提他程敏政,連他自己都有些著急。

“其實還有幾人.”

程敏政提醒了一下。

他當然不是在提醒是自己。

在程敏政看來,張周提的這幾個,似乎還是有些“偏頗”的,因為如今翰林院的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可不是這幾人,而是另外幾個。

張周所提到的幾人,更好像是翰林院的中層官員。

而比如說是焦芳、張元禎、張苪、劉機、江瀾等人,這些人在翰林院中也都算是元老級別的。

張周笑道:“但論學士和能力,似乎都在程學士你之下.”

“啊?”

程敏政一聽才知道,原來張周在這裡等著他。

他尷尬一笑,也是不知該怎麼把話說下去。

張周道:“陛下還特地跟我提到了程學士的事情,問我對你入閣之事的看法,我說程學士你也算是德高望重之人,若是論能力,縱觀整個翰苑,那也是數一數二之人,更何況程學士在翰苑中資歷最深,他人很難匹敵.”

“不敢當啊.”

程敏政到底頭腦是清醒的。

現在內閣算是鐵三角的鐵板一塊,誰進去都落不到好,他程敏政就算進去了,也是去受氣的。

吏部都不給他面子,難道內閣三人就會把權力放給他了?

到時候他寫什麼票擬都要被審查,甚至很多重要事務的奏疏都不給他看,也不問他的意見,那麼鬱悶,還不如繼續留在翰林院中當個書痴。

張周道:“可陛下對程學士入閣,還是頗為看好的。

當然這不是正式的傳達,我只是提到有這麼件事,程學士聽到心裡去,也不必太在意.”

程敏政一聽,玩我呢?

你不說倒好,說了,我能不想的?

進退不得……這種感覺,似乎是跟王濟之完全一樣,他王鏊在入閣之事上有顧慮,難道我顧慮就少了?

“程學士也琢磨一下此事,有修書的事情,我們不妨探討一下,最近閒暇比較少,可能也不能常來,還要多仰仗程學士你了.”

張周笑看著程敏政,大抵有一種故意給他挖坑的感覺。

……

……

司禮監值房。

蕭敬匆匆忙忙從外進來,而陳寬和韋彬還在處理硃批之事,至於李璋則在外處理東廠的事情。

“蕭公公.”

陳寬和韋彬見蕭敬面聖回來,趕緊過去問詢有什麼新的指示。

“新閣臣的事情,陛下似乎已經定了下來.”

蕭敬道。

“何人?王鏊嗎?還是張周?”陳寬問詢。

幾個太監之前也得知不少風聲,大概就是王鏊和張周是最熱門的入閣人選,要說之前他們也不知道皇帝其實要給張周入閣鋪路,還是蕭敬從皇帝那探得口風之後告訴的他們。

這件事朝野上下,其實並不知曉。

蕭敬道:“是程敏政.”

“他?”

這人選剛提出來,陳寬和韋彬不由對視一眼,雙方的眼神中都帶著極大的疑惑。

似乎他們怎麼都想不到,這種好事會落到已經失勢的程敏政身上。

韋彬追問道:“為何會是他?難道只因為在南京時,他跟那位蔡國公有所接觸,把諂媚的事情做好了,讓蔡國公舉薦了他?且並不聽說,他平時跟蔡國公走得有多近.”

程敏政,之前已經被皇帝疏遠了,甚至打發到南京,跟張周之間也沒有多親密的關係,也沒給張周做太多事。

甚至也不能稱得上是張黨成員。

為啥就是程敏政入閣?

蕭敬沒好氣道:“說是資歷在那擺著,有人不服嗎?”

“呵呵.”

韋彬故意笑得很大聲,這笑聲中便帶著鄙夷。

程敏政以前資歷是很高,但在經歷了弘治十二年的科場舞弊之後,近乎就是個沒人理的官場邊緣人物,就算還掛著吏部左侍郎,也近乎被架空,只能躲在翰林院中修書。

這種人,說他德高望重,誰會信?

蕭敬道:“你們啊,怎麼就沒把事情做全盤的考量?”

韋彬道:“願為其向.”

蕭敬嘆道:“唉!也是咱家回來路上,才思量清楚的,你覺得眼下陛下讓蔡國公入閣,是好時候嗎?”

“自然不是什麼好時候,但內閣中可以入閣的人選,又不是程敏政一人,不是還有王鏊和焦芳他們嗎?這些人在東宮,也能做到對太子的管教和學識教授,入閣之後也能繼續為朝廷做事,為何不選他們?”

陳寬說著,似乎也沒意識到問題的癥結所在。

蕭敬面色陰冷道:“王濟之所顧慮的是什麼?”

“他……”

這下陳寬回答不上來。

韋彬道:“若是王濟之先入閣,那將來蔡國公入閣之後,他不得不屈居於人下,首輔之位爬不上去,還要受制於人。

所以他寧可不入閣。

或者等將來蔡國公入閣之後,他再進,那就沒問題了.”

“那就是啊。

既然王濟之入閣,就是給蔡國公入閣鋪路的,他不想入,此時必須要找個先入閣鋪路的……且將來要在蔡國公入閣時,主動將可能的首輔位置讓出來,你覺得這個人誰更合適?”

蕭敬已經不算是暗示。

算是明示了。

程敏政入閣,既是去打破現在內閣鐵三角格局的,又是給張周當馬前卒的。

而這個馬前卒,在張周入閣之後,必然是要完成交接,自己主動退下去,為張周將來當首輔讓路。

王鏊正是因為看出這一點,所以他自己才對入閣的事百般推脫。

現在這“好事”就落到了程敏政身上,讓程敏政先入閣去當炮灰。

韋彬苦笑道:“若真是如此,他程敏政,真的會……接受嗎?”

陳寬替蕭敬回答道:“他有何不可接受的?難道除了這種方式,他還有旁的方式入閣嗎?等蔡國公和那位王學士入閣之後,還有他什麼事?能入閣當個幾年閣老,也算是不虛入官場一遭了吧?”

“嗯.”

這下韋彬也只能點頭了。

看起來是虧待了程敏政,但其實算是給了他一個天大的便利。

要不是給張周開路,皇帝能想著讓你程敏政入閣?

如果是在弘治十二年之前,你程敏政就是不二人選,但現在你就是沒機會……除非你有特殊的任務在身,是去幫皇帝排憂解難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謀以天下

小鹹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