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府三司的宰執們盡皆同意,章衡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幸福感。

“終於成了!”

相比起他之前所幹的事情,這銀行才是第一要事,甚至比海貿還要重要得多。

作為一個後世人,章衡太明白銀行的力量了,有銀行這個利器,他想做的諸多事情盡皆可以做成!

趙禎趁熱打鐵,立即商議起來該如何辦,規模該辦多大,主事人是誰。

這個立即引起了更大的爭論。

之前的爭論是這個事情該不該辦,但既然已經確立下來之後,那麼便是要爭搶利益了。

銀行巨大的潛力,在場的人都能夠看得出來,不然宋庠不會那麼輕易地妥協,丁度的反抗其實只是對人不對事而已,他實際上對銀行也是頗為看重的。

所以,當這個事情確定下來,便立即引起了他們的爭搶。

當商討事情要不要辦的時候,他們討論重點在於要不要辦,這時候支援的人是一派,不支援的人是一派,但到了分配利益的時候,部門的利益又變成了第一位。

比如說曾公亮、賈昌朝、丁度、宋庠便一力要求將銀行的籌辦權以及歸屬權歸於政事堂的管轄之下。

而王拱辰則是認為,此事既然章衡是主導者,章衡又是三司的人,三司又是大宋朝的財政機構,置於三司管轄之下才是理所應當。

樞密院是軍事機構,他們與這銀行關係不是特別大,但既然一伸手便有油花可以沾上一點,何樂而不為?

於是陳執中提出,銀行籌辦是一件大事,銀行吸納天下財富,需要護衛力量,樞密院可以承擔起來護衛的職責,希望銀行可以將護衛這一塊業務交給他們。

此事爭執不休,各有各的理由,最後還是由趙禎來拍板。

趙禎沉吟了一下,轉頭看向章衡道:“章卿,來,此事還是你來說說。”

章衡心中早有預桉,聞言立即說道:“微臣認為,銀行該歸中書省管轄……”

章衡這話一出,王拱辰臉色頓時黑了,他一力支援章衡籌辦銀行,便是希望給三司爭取到銀行的歸屬權,但章衡自己身為度支判官,胳膊肘卻是往外拐,實在是忘恩負義!

但他隨即想了起來,這章衡不僅是度支判官,他還是知制誥呢,知制誥其實是隸屬於中書……

章衡看到王拱辰黑臉,趕緊解釋道:“……計相先彆著急,微臣此言全是出於公心,這個銀行,不是普通的銀行,它應該承擔起來的職責是極大地。

一方面,它需要承擔起來調節貨幣的功能,另一方面,它得承擔起來振作全國經濟的作用。

還有,它還得是管理國家債務的機構,這方方面面,都與政事堂密切相關。

若是置於三司管轄之下,它所能夠起到的作用便會大大削弱。

唯有與政事堂相互配合,才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

如果是置於三司轄下,那麼銀行便只是一個銀行,而不是起到經濟天下的作用了。”

這個道理王拱辰倒是懂的,他的臉色稍微緩和了一些,但終究還是有些不太甘心,所以哼了一聲。

章衡心想,一會回去之後專門去給王計相請罪去吧。

但輪不到章衡處理這種事情,趙禎笑道:“計相何必糾結與此事,計相今日是計相,說不定明日便要進入政事堂呢。”

王拱辰聞言大喜,有趙禎這句話,他下一步估計便要加參知政事了。

這倒是正常,此次銀行籌辦,王拱辰力主提出,現在銀行籌辦的事情被確定了,王拱辰有功。

但銀行卻是沒有能夠歸於他的管理之下,那麼趙禎把他提進政事堂,參與管理銀行,倒是不錯的權宜之計了。

章衡聞言也是鬆了一口氣,要是趙禎沒有說這句話,王拱辰恐怕要恨死他了,但按照他的經驗,這個有著中央銀行性質的銀行,當然得歸屬於政事堂,否則根本難以發揮作用。

說到這個地步,銀行的歸屬算是塵埃落定了,其實這銀行之歸屬,真正在搶的是政事堂與三司,樞密院就是看個熱鬧罷了。

曾公亮十分欣喜地看著章衡,心想自己這個弟子還是十分給力的。

賈昌朝也是十分欣慰。

談定了銀行之歸屬,便要討論主持之人。

既然銀行有了歸屬,便該有政事堂的主事人來提出建議了。

賈昌朝提議道:“銀行的事情,章居正是首倡者,他是真正的內行人,所以,臣建議,讓章居正來主持銀行之籌辦。”

政事堂搶到了銀行的歸屬權,政事堂立即分崩離析,對三司的時候,政事堂是團結的,但利益已經到了政事堂這裡,那麼政事堂內部也要進行爭搶了。

在政事堂裡面,賈昌朝是首相,一向與曾公亮相近,而丁度與宋庠則是常常意見相同,所以,政事堂也是分為兩派的。

而現在賈昌朝推薦章衡為籌辦者,章衡又是賈昌朝的門生,可想而知,這銀行便會被賈昌朝掌控在手裡,丁度與宋庠如何肯!

宋庠立即反對道:“下官認為不可,章侍講身兼多職,分身乏術,他現在既是知制誥,又是度支判官,還是翰林侍講,如果又要加上這麼一個差遣,如何能夠處理得多來?

籌辦銀行乃是從無帶有,這種需得專人專人才行,臣有個人選,臣推薦京西轉運使夏安期,夏安期為人精明能幹,善於經濟,臣認為其十分適合籌辦銀行之事。”

賈昌朝頓時皺起了眉頭,夏安期乃是夏竦的長子,的確是個厲害人物,不過三十來歲的年紀,便做到一路轉運使,與其父夏竦頗類。

宋庠推薦夏安期自然有他的打算,夏竦曾經推薦過宋庠,所以算是宋庠的恩人,宋庠推薦夏安期,如果當真定了下來,那麼銀行便在他的掌控之中了。

丁度立即跟進道:“臣贊同宋參政的提議,夏安期能力足夠,而且也能夠專心籌辦銀行,的確是個好選擇。”

曾公亮立即道:“臣認為不妥,內行人幹內行事,在銀行這個事情上,沒有誰比章衡更懂的了,銀行是從無到有,更需要一個懂行的人來籌辦,此事非章衡莫屬。”

趙禎眉頭微微皺起,但心裡也明白,這等爭權奪利之事,從來都是如此,倒是沒有什麼好苛責的,趙禎看向王拱辰道:“計相怎麼看?”

宋庠與丁度立即心下感覺不妙,王拱辰是章衡的上司,王拱辰肯定也會有所傾向。

果然王拱辰道:“臣認為章侍講比較合適。”

趙禎給了一個進政事堂的承諾,王拱辰立即投桃報李,之前包拯說服王拱辰,便是因為趙禎的受益,所以王拱辰知道趙禎的傾向,立即予以支援。

丁度沒等趙禎說話,立即道:“若是如此,臣建議官家撤去章侍講知制誥與度支判官之職,專心籌辦銀行之事。”

丁度立即丟擲一個說法。

你章衡想要拿走籌辦銀行的差遣,那你得先去掉知制誥與度支判官的差遣。

知制誥與度支判官的差遣都是十分重要的差遣,比起銀行籌辦要重要得多,就看章衡這邊如何取捨了。

這算是將了章衡一軍。

賈昌朝心中有些惱怒,惱怒丁度與宋庠明目張膽與他唱反調,賈昌朝立即反駁道:“在座的諸位誰不是身兼幾職,能者多勞嘛!

章居正在度支司差遣上幹得有多出色,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有他在度支司主持,大家的俸祿都能夠準時發放,其餘支出也是少有拖延的,去除他的度支判官職責,之後誰能夠頂上?”

宋庠笑道:“那便去除章侍講的知制誥吧,既然度支司比較重要,那便將知制誥之職責去掉,也算是給他減輕負擔了。”

這下子輪到曾公亮急了,就算是去除度支判官的差遣,也不能丟掉知制誥的職責啊,這兩者之間的重要性,哪裡是能夠相比擬的。

曾公亮趕緊道:“此事萬萬不可,大家都是政事堂的主事,章衡在擬詔書上十分得當,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章衡處理政務上的能力十分出色,時常令人眼前一亮,老夫覺得還是得讓他在知制誥之職上繼續發揮作用為好。”

丁度立即趁勢追擊:“也可,那籌辦銀行之事便讓夏安期來吧。”

“咳!咳!”趙禎咳嗽了幾聲,將眾人的目光吸引到他的身上,然後道:“此事朕贊同賈相公的意見,年輕人嘛,多承擔一些事情也是一種鍛鍊,以後還得學會承擔更多的職責,現在鍛鍊一下也是好的。

章卿,你有沒有信心將事情給處理的井井有條,既不耽誤三司的事情,也不耽誤知制誥的職責,還得將銀行給籌辦起來?”

宋庠與丁度一聽,相視一眼,心下有些無奈,今日官家是徹底要拉偏架了。

宋庠立即道:“陛下,臣有個建議!”

趙禎看向宋庠。

宋庠趕緊道:“……臣支援陛下的想法,但章侍講畢竟是太過於繁忙,無法親力親為籌辦銀行,臣建議讓夏安期擔任副手,一起籌辦銀行之事!”

這是往銀行裡面摻沙子了。

賈昌朝與曾公亮看出來宋庠這個圖謀,但也無話可說,相互制衡,是帝皇術,宋庠這是拿捏了趙禎的心思。

果然趙禎笑道:“也好,都是精兵悍將,正好將銀行給籌辦起來!”

此事便算是定了下來了。

曾公亮與賈昌朝雖然有些不爽,但政治上的事情便是如此,相互制衡,相互妥協。

章衡倒是沒有覺得有多失望,銀行這麼大的事情,自然不可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各個派系之間肯定都會往裡面塞人,自己保住了度支判官的職責,又保住了知制誥,現在還將銀行籌辦之職責攬入懷中,已經是十分的幸運了,倒是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了。

利益分配完畢,大家在裡面都算是有利益了,那麼在談起來銀行的籌辦規模,以及銀行的級別上的規定上,便順暢多了。

銀行是一個新生機構,要對其進行定級,以方便發揮銀行的職權,也要對銀行的官員進行定級,以方便以後官員調配。

經過一番商議,銀行主事人設定了一個差遣,稱為知銀行公事,副官則是僉判銀行公事。

至於銀行的級別,則是屬於政事堂屬下機構,級別與六部相同。

如此,經過這麼一場暗流湧動的討論之後,一個國策便被確定了下來。

雖然各派系都有這個那個的不滿意,但總算是都得到了好處。

三司這邊按理來說算是損失最大的,原本三司這邊可以獨自籌辦銀行,但因為王拱辰自己的不作為,最後三司錯失了這個機會。

但王拱辰自己卻是有所得的,他從趙禎那裡得到了進入政事堂的承諾,過了幾日之後,賈昌朝提出將王拱辰提為參知政事,趙禎同意,然後下詔書任命王拱辰為參知政事。

樞密院陳執中雖然與此事沒有太大的干係,但給樞密院爭取到了一個福利,便是銀行的安保職責,由樞密院這邊負責。

樞密院可以透過護衛銀行的執行,將士兵轉入銀行體系,這是一種另類的裁軍,減少軍隊的負擔。

政事堂是最大的得益者,此次將銀行納入旗下,多出了一個六部級別的機構,當然這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在於,有了銀行這個機構,政事堂對於經濟的影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原本因為三司掌控經濟,政事堂有許多事情會被三司掣肘,但現在有了銀行,政事堂有許多事情可以依託銀行去執行,政事堂的權力也大了許多。

至於政事堂內部的兩大派系,也各有所獲。

賈昌朝一系獲得最大的權力,有章衡作為銀行主事,賈昌朝與曾公亮以後的執政會輕鬆許多。

至於宋庠這一系,因為有夏安期作為銀行副主事,他們一樣對銀行也有影響力,也算是得利方。

至於趙禎則是穩坐釣魚臺,平衡了雙方派系的平衡,又推動了銀行的籌辦事宜,可謂是一舉兩得。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穿越崩三?!

卜時明

陛下,微臣不知道您是女兒身

瓢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