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敗局

(今天就這一章啊兄弟們,我是真有事,但凡沒事我都不會不更,事情全擠一塊去了。)

七月初,圍繞在都斤山方圓三百里的大決戰,正式拉開。

來護兒想不插手都不行,何況他本意就是想大幹一場,他不想被宇文述甩的太遠。

征討高句麗,宇文述是首功,他是次功,本來就比人家低了一頭,結果人家又來了一個關中保衛戰,被封了司空,兩人的地位已經拉開了。

來護兒肯定不服氣,而且楊廣在私下裡也暗示過對方,大概意思是,你不比宇文述差,只是沒有機會,你是我的人,我更看好你。

說白了就是忽悠,宇文述是皇帝的心腹,人家來護也是心腹。

但是麾下是一支雜牌軍,戰鬥力不太行,那怎麼辦?拿人命堆,整整三萬人的督戰隊在後方,硬迫前鋒軍不斷衝擊突厥設定在都斤山以東,狼居胥山以西的姑衍山防線。

這裡的突厥大軍,首領是老四叱吉設,突厥三大官位:葉護、設、特勒,設相當於高階軍事指揮官。

都斤山,漢朝時候叫燕然山,後世叫杭愛山,在它東面,就是姑衍山和狼居胥,也就是霍去病去的那個地方。

至於飲馬瀚海中的瀚海,到底在哪,說法很多,有兩種主流說法,一種是貝加爾湖,一種就是杭愛山。

為什麼說封狼居胥被古代名將視為最高榮譽呢,因為這就是北方遊牧民族的老巢,現在突厥的老巢在都斤山,而漢朝匈奴的老巢就在姑衍山。

圍繞在姑衍山一帶的這場大戰,異常慘烈,幾乎就是用屍體硬堆,這支驍果軍,只有一半人裝備了精煉兵械,而這一半當中的一多半,是特麼督戰隊。

也就是說,前面當炮灰的,都是普通甲冑,鐵甲的都不多,很多還是皮甲。

這不是要了老命了嗎?

來護兒坐鎮中軍,一點都不慌,因為他看得出,突厥人也是在咬緊牙關硬著頭皮幹。

“打了一天了,突厥的陣勢已經凌亂,今夜是破陣良機,末將請戰為先鋒,”大將費青奴道。

來護兒抬了抬手:“不著急,今晚衝擊防線,還是不夠穩妥,等到宇文述中軍主力大勝,咱們對面這幫人必然慌亂,那個時候才是決戰之機。”

壓根就沒有上前線的蕭鉉拍馬屁道:“榮公高見。”

來護兒冷哼一聲,根本就沒搭理他,軍伍出身的人,最尊重的就是同樣出身軍伍的,甚至是對手,但絕對不包括沒上過戰場的。

其實就是英雄惜英雄嘛,非常明顯,蕭鉉不是英雄,別說他在來護兒這裡沒面子,就是他那死鬼爹蕭琮,來護兒都不放在眼裡。

碰了一鼻子灰的蕭鉉完全不在意,首先,他確實資格不夠,再者,他城府深沉。

“許公那邊也打起來了,而且大軍步步推進,有條不紊,咱們是不是可以緩一緩,”蕭鉉道。

他是南方人,驍果軍的主要出資人就是蕭家,來護兒這麼送,他擔心自己將來回了南方,不好交代啊。

這都是我的江東父老啊。

來護兒本身就是江都人,他也不願意老鄉上去送死,但是這幫老鄉太不聽話了,不好約束,那麼就只能榨乾他們的價值送他們上路。

面對蕭鉉的建議,來護兒沒有理會,而是費青奴冷笑道:“我說蕭太守,如何行軍作戰,榮公不用伱教吧?”

蕭鉉是梁國公,但是費青奴故意稱他為太守,就是要讓蕭鉉擺清楚位置,這是軍中,你在大總管面前,就是個屁。

蕭鉉撇了撇嘴:“許公給咱們的建議,是策應,如今打了一天,陣亡過萬,再這麼打下去,折了這支驍果軍,我恐陛下不滿,我也是為榮公好。”

意思是損失太大的話,楊廣會找來護兒的麻煩,

會嗎?不會的,只要完成戰略目的,那就是嬴,嬴只有功,沒有過。

戰場上並非只有勝敗一說,而是有利與無利,來護兒拖著姑衍山主力,宇文述那邊勢必就會輕鬆很多,他輕鬆了就會盡早攻入都斤山。

早打完,早回家。

“滾!”來護兒淡淡一個字,蕭鉉灰溜溜的走了。

同是國公,也有高低之別,大隋那麼多親王,有幾個能跟楊瑞比。

宇文述帶著的左右翊衛的主力大軍,二十萬人裡面十萬精銳騎兵,真如砍瓜切菜一般,完全就是摧枯拉朽之勢,突破了一道又一道防線,與來護兒那邊打了一天打不動,形成了鮮明對比。

突厥人引以為傲的騎兵,佔據地利的情況下,仍是不堪一擊。

距離都斤山越來越近了,處羅可汗的主力就在前面二十里的地方。

滿山遍野計程車兵,幾乎已經將草原鋪滿,雙方大軍高度集中,一場硬碰硬的大決戰即將開打。

宇文述信心爆棚:“太子所鑄精煉兵械,真乃神助,突厥鐵騎不堪一擊。”

如果精煉兵械出自一名大工匠之手的話,整個朝堂都不會有人再提起他,因為提他就等於搶奪了前方將士的功勞。

大家只會說我將士威武,兵器鋒利,但不會說為什麼鋒利。

所以說研發人員在古代,地位也不高,好在楊銘是太子。

楊約這幾天,心情一直都很緊張,他在等,等咄苾(頡利)偷襲楊廣,只要幹掉楊廣,楊銘才能上位。

在他看來,楊銘會是一個非常好的皇帝,但楊廣不是。

世家門閥,也不會希望天下大亂,因為天下要是亂了,他們的利益損失會更大,平民造反,就是階級鬥爭,皇帝會不會被幹下去不清楚,但是他們肯定會元氣大傷。

而楊約做的事情,叫做權力鬥爭,楊銘上去,他們家族的利益才會更大化,會獲得更多的權力。

正如《明朝那些事》作者當年明月說的那樣:觀點鬥爭是假的,方向鬥爭也是假的,只有權力鬥爭才是真的。

楊廣的大營這邊,在收到楊約派人的奏報後,一點不虛,他壓根就不怕偷襲。

因為這裡是左右備身府,實質上的驍勇果毅之人。

別的朝代或許禁軍不能打,但大隋不是,因為大隋的禁軍一直都是從最能打的軍府當中去選拔。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衛士是大學生,那麼左右備身府,就是清華大學。

楊暕和荊元恆分別統帥左右備身府,擺出陣型,巴不得突厥人來偷襲,楊暕負責東、南,荊元橫負責西北。

這是大軍紮營的時候,就列好的陣勢。

楊約是清楚的,這就是為什麼來偷襲的會是咄苾(頡利),因為咄苾在東。

“突厥人果然來了,楊公所料無誤,他們竟然真敢偷襲陛下營壘?”裴蘊接到軍情後,趕忙入帳遞送訊息。

楊廣咧嘴一笑:“不怕他來,就怕不來,傳令齊王,主動迎擊。”

向來保守的董純一愣,趕忙道:“我營壘堅固,外圍遍設陷阱,還是拒營而守比較合適。”

麥鐵杖也道:“等他們衝寨無果折了銳氣之後,咱們再出擊方為上策。”

楊廣冷哼道:“朕之禁軍,豈有龜縮之理?兒郎們皆為以一當十之勇士,區區蠻夷不足道哉,令齊王立即出擊,剿滅賊人。”

張定和與裴仁基對視一眼,心裡暗自搖頭。

郭榮和陰世師則是拼命勸諫,但卻毫無作用。

現成的營寨你不用,非要主動尋求決戰,這是幹什麼啊?那當初搭建營寨的時候,費那事幹什麼?

楊廣的營寨,東西相距二十里,荊元恆想要幫忙,也不容易,因為東面有了敵軍,他更需要提高戒備,提防西、北也有敵軍來襲,所以幾乎抽調不出多少人手幫忙。

楊暕呢,是個棒槌,本身就沒有帶過兵,而且眼下又急於建功,接到旨意之後,直接帶著兩萬精銳騎軍出寨迎敵。

但是他不知道,咄苾麾下有整整十五萬鐵騎,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只要乾死大隋皇帝,又或者擊潰皇帝的禁軍,那麼大隋整個大軍,就會撤走,這場大戰也就結束了。

擒賊先擒王嘛,人家突厥人也懂整個道理。

趙德言直到現在,才知道咄苾到底想幹什麼,但是他已經完全沒有機會通知宇文述了。

既然回天乏術,那就各忠其主吧,

“看旗幟,應是隋人左備身府之主力,這是非常難啃的骨頭,那個齊字王旗,應該就是楊暕了,此子不同於其三弟,並未有任何統兵經驗,”趙德言解釋道。

咄苾早就知道了,我打的楊暕,但是他不會告訴趙德言他是怎麼知道的。

“那麼依軍師之言,此離寨之精銳,應如何破之?”咄苾問道。

趙德言道:“不惜代價,傾盡全力全殲之,此軍若潰,必然影響軍心,我軍方可一鼓作及衝擊營寨,楊廣若危,宇文述必引兵來救,王庭之危自解,可汗可尾隨追之。”

“我要殺了楊廣,”咄苾冷冽道:“以報殺兄之仇。”

“殺不了的,最好的戰果是驅其南下,眼下隋朝內憂外患,若撤,數年內將無再戰之力,我突厥會有一段休養生息的時間,屆時再圖大事,”趙德言道。

咄苾搖了搖頭:“這就是我們突厥人跟你們漢人的區別,你們總是將骨肉之情掛在嘴邊,卻不在心上,但我們不一樣,用你們漢人的話來說,叫做不共戴天,睚眥必報。”

趙德言沒有再多少什麼了,他很清楚,咄苾比他大哥始畢,厲害多了。

兵分三路,以三面包圍楊暕,咄苾鐵了心要一口吃掉這支出寨精銳。

正如趙德言說的那樣,士氣太重要的了,突厥這邊現在非常需要一場大勝,來鼓舞士氣。

咄苾親自上陣督戰,漫山遍野的騎兵嘴裡發出嗚嗚的奇怪聲音,朝著楊暕部鋪天蓋地而去。

楊暕眼見這副架勢,心裡頓時慌了。

做為主將最忌諱的就是猶豫不定,他其實也清楚,這沒法打了,應該撤,但是他又不甘心,自己率軍剛出來,就撤回去,不是顯得我太無能嗎?

本來就屈居老三之下,這要是灰溜溜的返回營寨,以後恐怕再也抬不起頭來了,何況這是父皇的旨意。

“齊王速回,賊人勢大,不宜接戰,”左御衛將軍李琛著急道。

楊暕坐在馬上,還在猶豫。

“殿下,不能打啊,我們應速速回營,遲恐不及,”虎賁郎將羅藝道。

楊暕一聲不吭,抓著韁繩的雙手微微輕顫。

“殿下!”羅藝猛喝一聲道。

楊暕猛一咬牙:“撤!”

這麼近的距離,已經不好撤了,前軍本來都做好了迎敵的準備,結果主將下令撤軍,整個軍陣頓時就亂了。

其實兩萬精銳,完全是可以打的,換成李靖蘇烈,直接就開幹了,你怕啥啊?屁股後面又不是沒有援軍。

你這是打也不敢下令,不打也猶豫,羅藝他們就是看出突厥衝擊之勢已成,他們這邊又是清一色騎兵,沒有形成衝勢,已經落在下風,必須回撤。

結果楊暕這把一猶豫,前鋒幾個兵團,直接就被賣了。

人轉身不費勁,馬轉身可是費老勁了。

隨著廝殺聲響起殿後的騎兵直接被衝擊的七零八落

營寨內,鑼聲大響,這是營寨被攻破的訊號。

裴蘊等人頓時大驚,趕忙扶著楊廣上馬,然後護衛著皇帝往荊元恆所在的防區奔逃而去,營寨內頓時亂作一團。

十年前的楊廣,絕壁不會這麼窩囊,但是現在不行了,歲數大了,何況還是皇帝,他不能有任何閃失,就算他自己不肯走,底下那幫武將也會強行將他帶走。

還是那句話,誰跑誰吃虧,楊暕這麼一亂,影響了整個戰局,咄苾又復仇心切,十五萬大軍全力衝營,身為大隋精銳的王牌軍,竟然比來護兒的驍果軍還窩囊。

丟人丟到家了將熊熊一窩啊。

荊元恆收到訊息之後,親率一支萬人精銳,過來接引皇帝。

“陛下速往北走,與許公主力匯合,”荊元恆見到楊廣之後,趕忙道。

裴蘊大急:“敵軍聲勢浩大,兵馬過眾,前方戰事不明,不可陷陛下於險境,應往南進。”

皇帝逃跑,不能說南逃,應該是南進,不能用逃這個字。

荊元恆目瞪口呆:“巧言令色的狗賊,焉敢害我陛下?南方皆為後勤,陛下若進,敵必追之,唯有往北會同主力,才有”

“別說了,朕欲往南,速令宇文述南下救駕,”楊廣懷裡抱著孫子楊瑾,撂下這句話之後,直接就往營寨的南邊走了,護衛大軍趕忙跟上。

荊元恆望著皇帝南逃的隊伍,仰天長嘆:“敗局已定!”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最強太子爺

都門帳飲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