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在東都住了三個月的楊廣,準備南下江都了。

本來一開始,他是不打算住這麼久的,但是他在和朝臣商議,希望東突厥始畢來洛陽朝見他。

蘇威他們一開始在勸,畢竟眼下國力艱難,人家始畢一旦找藉口不來,以皇帝的尿性,恐怕又想要動武了。

但實際情況是,遠征高句麗得競全功,使得軍府那幫將領們膨脹了,他們覺得雖然去年國家消耗空前,但依然可以供給一支三十萬的精銳大軍,對東突厥形成有效威懾,如果始畢真敢不來的話,那麼大隋鐵騎就去突厥的牙帳轉一圈。

因此,朝堂分為了鴿派和鷹派,鷹派由於仲文、段達、張謹領銜,包括吐萬緒等一干參與過高句麗之戰的將領,以及西突厥的那位處羅可汗。

處羅自己已經混到這種地步,心裡的落差非常巨大他幾乎可以肯定,東突厥那邊一直在嘲笑他,如果大隋也把始畢滅了他的心裡才會平衡。

所以處羅認為不需要召見始畢,直接派大軍去幹東突厥,一舉把他們打趴下,這就是純粹的看熱鬧不嫌事大。

大隋的北方邊患,一直以來只有兩個,東突厥和高句麗,眼下高句麗已經被滅了,所以東突厥自然而然就會出現在大家的視線內,蘇威他們也不放心始畢,但是他們沒想過動武。

可惜如今的鴿派,在洛陽的朝堂上有些勢單力孤。

因為大戰之後,軍方勢力暴增,這是必然結果,而大隋一直以來又是文武不分家,所以於仲文他們的話,有很大份量。

偏偏楊廣也是一個鷹派,他這個人閒不住的,沒事了就想挑事。

爭論很久之後,召見始畢入東都朝見,幾乎就要定下了,結果突厥那邊,始畢可汗主動派出一支使團,帶著豐厚的禮物來洛陽,感謝楊廣來了。

感謝什麼呢?感謝你給我兒子一個和親公主。

楊廣壓根就不知道這回事。

“京師還沒有訊息嗎?”朝會上,楊廣沉聲問道。

門下省楊達點頭道:“算算日子,太子的回覆應該差不多快到了,臣以為,太子的做法,其實還是穩妥的。”

“是有點太穩妥了,目下情形,確實不宜興起戰事,但是我大隋何至於討好突厥?”於仲文發牢騷道:“臣絕無不滿太子做法的念頭,只是覺得無此必要。”

蘇威他們在前段日子得知這件事之後,簡直欣喜若狂像他們這樣久居尚書省,管理天下郡縣的中樞大佬,最瞭解國家當下的形勢,沒錢,沒糧,山東河北還有一肚子怨氣,嶺南還沒安頓好,剛打了高句麗,國家欠了一屁股債,遠征高句麗答應將士們的軍餉,還沒發完呢,怎麼打?

裴矩更是覺得,楊銘這一招可謂神來之筆,直接化解了皇帝對東突厥的意圖,知父莫若子啊,人家怎麼算到陛下會打始畢的主意呢?

軍方這邊,肯定有點氣餒,畢竟伸手不打笑臉人,始畢這一次的態度足夠卑微,禮物也厚重,按照皇帝的性格,你要是這麼尊重我,我就認你個臣子。

不過楊廣心裡也很清楚,事情是自己挑起來的,等於是柴火也點著了,鍋也架起來的,結果不能往裡面放米了,阻止放米的,偏偏又是自己的兒子。

他現在要是改變初衷的話,顯得自己好像有點優柔寡斷,這不好,於是他道:“突厥的使團還沒有離開,告訴他們,朕欲往江都,令始畢來江都朝見朕。”

蘇威裴矩牛弘,頭都大了,人家始畢已經擺出臣服該有的態度,你這麼強迫,會出事的,畢竟始畢不是啟民。

啟民跟大隋關係非常親近,又在山西住過很長一段時間,對大隋是有感情的,所以人家願意來,但始畢就夠嗆了。

蘇威趕忙道:“穩妥起見,咱們這邊還是要先派人給義成公主送信,讓她幫忙勸說始畢,萬一始畢不來,我大隋國威有損。”

“你這個法子簡直可笑,”於仲文道:“為什麼要跟他們說好話?他來,這是臣子該有的禮儀,不來,我自去也。”

放在以前,於仲文不會這麼跟蘇威說話,但人家這不是攻滅高句麗的主力嘛,大勝而歸,難免飄一點。

這是很正常的,你在班裡一直是第一名,我是第六名,但是你考上了211,我直接上清華,能不飄嗎?

裴矩皺眉道:“你麾下將士的軍餉發完了?怎麼這麼粗氣啊?別忘了朝廷還欠著將士們的軍餉呢,舊債未還,再生新債,我說次武,要不你去做幾天民部尚書吧,瞧瞧民部這堆賬目,看看你還能不能說出今天這番話來。”

張謹在一旁打圓場道:“裴公誤解了,軍府知道國庫困難,但也不能因為困難,就放任外夷不敬,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你哪隻眼睛看到外夷不敬了?”牛弘冷哼道:“這一次始畢送來了兩千匹上等馬,黃金兩百斤,這叫不敬?我中原向來是禮儀之邦,屬國無禮,可伐之,若是恭敬,討之非仁義之師。”

“好了好了,你們別再爭了,”楊廣抬手打斷眾人爭論:

“義成公主那邊的招呼,實無必要,若始畢對朕忠心,無人相勸,他也是會來的,傳旨獨孤纂,準備舟艫,一旬之後,朕要巡幸江都。”

蘇威等人對視一眼,心內嘆息一聲,眼下就看運氣了,始畢來與不來,直接決定了大隋未來一兩內之內,會不會再有大的動盪。

宇文士及眼下已經在返程途中,這一次出使突厥,始畢待他們相當禮遇,完全就是捧著他們。

但是趙德言私下告訴他,始畢一直在吞併東突厥周邊的大小部落,版圖在不斷擴大,而且將手伸向了西突厥。

據趙德言判斷,始畢很有可能想要征服西突厥,而眼下也確實具備了這個能力,如果將來始畢得逞,大隋的北方,將迎來一個史無前例的巨患。

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但是宇文士及是不敢說的,因為他的訊息途徑見不得光。

始畢甚至讓他帶話給他爹宇文述,讓宇文述放心,始畢是不會賣了他們的,但是宇文述要在皇帝面前給自己說好話。

宇文士及也不是傻子,他猜到這個好話,應該是在東突厥對西突厥用兵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朝廷肯定會出手干預,避免始畢坐大,而老爹到時候,得幫忙在朝堂周旋。

這尼瑪的,一步錯步步錯,眼下跟始畢綁在了一條船上,想不答應都不行。

宇文士及心事重重,其他人倒是都很放鬆,畢竟太子派給他們的差事順利完成了,歸家之路總是會讓人開心的。

而京師這邊,今年的殿試就要開始了。

本來進士科,並不著重詩賦,但是當今皇帝不是愛好賦詩嘛?所以這一科對詩賦的要求比較高,那麼主考官,也必須是這方面的行家。

由薛道衡領銜,大儒王通,國子監祭酒明餘慶,何妥,被楊銘安排為秘書省學士的王珪,秘書省著作郎江溢、江漼兄弟,孔子三十四代孫孔德紹等等等等,一共二十四個人。

這二十四個人,是公認的詩賦才子。

大隋之前,準確來說是楊廣之前,整個南北朝的詩賦都是以宮體詩為主,其內容多是宮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追求詞藻靡麗,也叫豔情詩,楊廣也是這方面的高手,比如他的《春江花月夜》。

但是楊廣繼位之後,開始轉型了,走起了豪放派,算是一挽整個南北朝時期的傾頹風氣,詩歌風格豪放不羈,氣勢磅礴,其中以《飲馬長城窟行》為代表作。

人家楊廣是真的有才華,雖然很難想象,這麼一個愛好文學的文人皇帝,竟然是華夏前三位的暴君,但不能否認人家確實是詩賦高手。

歷史上,隋朝詩篇傳世數量最多的,是舊陳時期的尚書令江總,宮體豔詩的代表詩人之一,由此可見,陳朝在不該重文的時候重文,導致國力孱弱。

江總就是當下秘書省著作郎江溢、江漼兄弟的親爹。

排在第二名的,就是楊廣同志了,他一改當下詩體風格,改走豪放派,那麼想要以進士科入仕,你的詩賦也得走這個方向。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楊廣自詡為大隋第一,屬實有點臭美了,李德林、盧思道、江總,這三人雖然死了,但是水平是完全在楊廣之上的,你自稱當今大隋第一,也不合適,因為還有個薛道衡,甚至虞世南。

楊廣的文學,是走的誰的路子呢?北周時期被稱為“窮南北之盛”的文壇宗師庾信,與一代文宗徐陵並稱當世。

而楊銘本身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那都是後世學來的,以他在大隋所學,其實就是個半吊子,跟他爹比的話,就是個文盲,當然,這是排除後世所學的情況下。

而楊銘呢,又不好意思抄詩裝逼,因為不符合他的文學功底,再者,詩詞之盛,源於唐宋,他現在把人家的詩詞給用了,你還讓不讓人家活了?李白杜甫可是還沒出生呢,但肯定會出生。

楊銘希望他們能引領大隋文壇,綻放文學之花。

所以進士科最後的殿試,他得讓薛道衡在旁協助。

楊銘是能聽出好壞,但不好評比優劣,文無第一,沒那麼容易評的。(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變身絕色女殺神

獨傲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