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和鋼筋的存量已經足夠,而石子和河沙在這片山區裡更是隨處可見。他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計劃:是時候開始修建水電站了。

隔天一早,李煥召集了村裡負責建築的12名工人,這些工人都是經驗豐富、手藝精湛的好手。此外,他還調動了自已的部隊,工程量還是挺大的,需要他們參與到這項工程中來。

“大家注意了,”李煥站在眾人面前,聲音堅定而有力,“我們的目標是在這裡修建一座水電站。這個東西是用來發電的,極其重要,需要保密!不能對外人說起!洋人在用電,慈禧也在用電。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用得起電!”

眾人聽得心潮澎湃,躍躍欲試,太后和洋人用的東西,自已也能用得上!“煥哥兒,放心,我們嘴嚴實得很!”

士兵經過訓練,確實紀律十足,心中也很期待但都沒有私下講話。

他選擇了一個絕佳的地點:李煥宅子山坡下的溪流匯入長江的交匯處上游50米。這裡原本有一座古橋,橫跨在小瀑布之上,瀑布下是一個深潭,而潭外便是滾滾的長江。

這座古橋是李煥前往工廠的近路,也是連線村子與工廠的紐帶。水電站的位置地勢較低,兩岸山勢較高,能夠有效防止山洪的侵襲。同時,考慮到上游溪流兩岸是農田,李煥決定在此蓄水,以免影響到農田。

在李煥的指揮下,工人們開始了截流工作。他們首先在瀑布的兩側築起了臨時的堤壩,將溪水引導至一旁,為施工區域創造了幹作業的條件。

隨後,部隊士兵們加入了施工隊伍,他們年輕有力,幹勁十足。在李煥的指導下,他們開始挖掘地基,鋪設鋼筋,澆築混凝土。每一項工作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李煥每天都會到工地上巡視,確保工程的質量和進度。他與工人們交流,瞭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及時解決問題。他知道,這座水電站對於村子的意義重大,它不僅是一座能源站,更是村民們邁向現代化生活的標誌。只有有電才能發揮自已的優勢!

家裡飯桌上,一家人正吃著晚飯。李煥嚥下肉塊,對著母親問道:“娘,祖祖身體怎麼樣了。”祖祖是孃的爺爺,曾孫輩都稱呼祖祖。

“你祖祖身體很好,能吃能喝。”孃家又不遠,母親經常去看看。他是村裡最年長的人了。

一家人又繼續閒聊起來。

十月十四日庚戌(11月25日)雲南總督王文韶等奏,雲南省城至騰越廳電線工程艱鉅,業已架設完竣。

同日,劉坤一為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

隨著12月的寒風漸起,李煥原本以為譚嗣同會在年後才能到來,因為他在書信中提到可能會稍晚一些。

然而,在一天清晨,譚嗣同的身影出現在了李家村的村口。李煥親自前往迎接,兩人的手握在一起,傳遞著彼此的敬意和期待。

“嗣同先生,您的到來真是讓敝村蓬蓽生輝。”李煥真誠地說道。

譚嗣同微笑著擺了擺手:“李兄,不必多禮。我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候前來,是想避開那些繁雜的應酬,專心與你探討學問。”

李煥聞言,心中對譚嗣同的敬意更添一分。他好奇地問:“您不陪家人過年嗎?”

譚嗣同的眼中閃過一絲深邃,他緩緩答道:“家國天下,有時候個人的犧牲是必要的。我家人理解我,也支援我追求強國富民的理想。我相信,只有國家強大了,每一個小家才能真正幸福。”

李煥深受觸動,他對譚嗣同的遠見和胸懷感到敬佩。但是他還是有些懷疑,想起那段時間在武昌城的情形,緩緩地說出:“你不會又跟你爹吵架了吧。”

譚嗣同有些尷尬,確實是這樣的,被他說中了。這麼多年外出遊學就是因為家裡待著不愉快,回去也是為了要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古今互換:蠻夷安敢欺我?

一柳激煙

三國,從小兵開始征服世界

芝士作家

逆鋒起筆,瀟度人間

小令無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