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瞪了楊帆一眼,“老楊,這話不對。”

“咱聽方孝孺說過,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你覺得孔聖人這些話說得對嗎?”

楊帆迎上朱元璋的目光, 毫不遲疑說道:“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朱元璋臉瞬間黑了下來。

他把楊帆拉到一旁,低聲道“老楊,你是不是故意跟咱唱反調?于謙自已都說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楊帆卻道:“擅殺大臣,以後誰還願意為大明辦事?”

老朱愛殺人的毛病,得給他糾正。

朱元璋不服,“君臣相交,貴在知心。”

三顧茅廬的劉玄德和諸葛孔明,明鏡比照的唐太宗和魏徵,朱元璋何嘗不想效仿古人演繹君臣之義。

以徐達為首的窮兄弟們跟咱打天下,咱也沒虧待他們,封了公爵王侯,享受萬世富貴,傳承簪纓世家。

咱能給的就給了,何曾小氣過。

屁股決定思維,朱元璋非常厭惡孟子君為輕社稷為重那一套。

楊帆很想再跟他講講什麼叫雙向奔赴。

可朱元璋似乎不願意跟他掰扯了,而是邁步走向于謙。

“你也是個讀死書的,就不能學學魏徵,直諫有何不可?咱老朱家子孫不是聽不得話的人。”

楊帆抬起眼皮看了朱元璋一眼。

呵呵。

史書上可沒寫過朱元璋能聽得進哪位臣子的話去。

倒是朱祁鎮耳根子軟,聽點太監的馬屁就以為自已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這不,朱祁鎮來精神了,趴在地上連連高喊。

“對,對,太祖爺說得是,當初孩兒要出征,無奈沒人勸,不然也不會落到如此境地。”

“滿朝文武誤我,尤以兵部為重,不曾出言明,不曾出章程。他們該死,孩兒要殺兵部尚書于謙,何錯之有?”

朱祁鎮是不是生怕沒有存在感,強行刷一波?

不少大臣眼神都變了。

于謙聽到後一言難盡,無奈地搖了搖頭。

“太上皇,臣與原兵部尚書鄺埜都曾勸過不要親征,可太上皇當時哪裡聽得進去。”

“或許太上皇說得對,臣和鄺埜未曾明言利害,分析利弊,導致土木堡我軍大敗。”

“太上皇指責不無道理,臣甘願領死。”

這下,朱元璋也卡了殼。

從古至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朱祁鎮是個廢物,該死也沒錯。

可他畢竟是皇帝,要殺于謙這個能為大明江山續命二百年的人洩憤也沒錯。

但咱大明的名聲可就徹底臭了。

想到這裡,朱元璋上前對著朱祁鎮就是一腳,破口大罵。

“混賬玩意,咱就納悶了,老四也是人傑,怎麼會有你這個窩囊廢子孫。”

朱元璋氣得腦殼發脹。

于謙叩首,正義凜然,又重複了一句:“太祖爺息怒,臣可死,國不可亂。”

于謙口口聲聲要死。

楊帆忍不了了。

迂腐。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楊帆上前一步。

今天非得把他一根筋的毛病改掉。

“於少保,你覺得你是為國而死,死得其所?”

于謙不語。

“聽說你的偶像是文天祥,你是不是覺得自已像文天祥一樣,慷慨赴死很有逼格,名垂千史,很偉大?”

朱元璋聽出了楊帆的話外之意。

這一次,他站楊帆。

“老楊沒錯,你死了,是給咱大明抹黑,咱大明會一直被人詬病。”

楊帆沒理會朱元璋,眼睛直勾勾盯著于謙。

“於少保,你明白韃子為何要千方百計勸降文天祥嗎?勸降不成,為何又急著要殺他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橫穿大夏,改變世界格局

池塘邊的魚